“代步工具的问题,朕可以解决。”
“现在再说到道路的问题,不知道房爱卿魏爱卿等,是否还记得朕几天前提过修建堤坝可用的‘水泥’?”
赵仙罴继续说道。
房玄龄魏征等人闻言连忙躬身:“臣记得。”
赵仙罴道:“用水泥加水拌合砂、碎石,可以修建防渗抗冻,坚固的堤坝,同样也可以修建道路。
到时候野外的道路可以像我们脚下所踩的地砖一样平整。
当然,作为道路,它不需要这么光滑。”
众人吃惊。
魏征想了想道:“但要用此物修建直通边境的道路,是否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赵仙罴道:“朕还是那句话,让百姓干活,朕不会苦了百姓,再说这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另外,朕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天竺之人,皆可为朕所用。”
感受到赵仙罴语气中冰冷的杀气,以及天竺人不可更改的命运,大殿内除柳烬锋、叶昭、姜北海这些人以外,所有人感觉心底一阵发寒。
他们不明白,赵仙罴对于天竺这个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冷酷。
赵仙罴继续道:“粮食方面你们也不用担心,原天竺地区以及原南部诸国地区,非常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是我大秦天然的粮仓。
当然,我华夏九州也有广袤的适合种植的土壤,只是还有许多土地未被开垦出来而已。
总之,修建道路的人力物力,诸位不需要担心。”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道路问题这算是解决了。
裴行俭想了想道:“陛下,道路修建之事已有方案,良马的培育陛下也有计策,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便是马儿在坚硬路面长途奔跑,对马蹄的损伤问题。
陛下刚才也说了,用‘水泥’拌合砂、石修建的道路,很坚硬,和天然巨石类似。”
赵仙罴点头,正要顺着这个话题,将马蹄损伤的解决方案说出来。
因为中原地区并未普及马蹄铁。
就见裴行俭抱拳说道:“臣记得陛下的虎贲军所骑战马,马蹄上都钉有一块形状契合的铁片,臣也听说原高句丽国,有一支精锐骑兵,马蹄上同样钉有铁片,这样可以减少马蹄的磨损,不知道此物,是否可以大量制作,应用到军中战马,以及信使所用马匹?”
裴行俭此话一出,群臣纷纷看着赵仙罴。
因为赵仙罴的三千虎贲军在进城时,无论是长安官员还是百姓,都听到了那极其清脆有力的马蹄声,自然也就看到虎贲军所骑战马马蹄上钉着一块铁片。
就像人穿鞋子一样。
总之就是,此前的大唐王朝,并没有普及马蹄铁的使用,只在一些偏远山区,有人制作简易铁片,钉在马蹄子上,也有用葛藤包裹在马蹄子上作为简易马掌使用。
而高句丽由于要经常面临山地作战,所以有一支精锐骑兵演化成,所骑战马马蹄都钉着铁片。
可那种初期马蹄铁,根本无法和赵仙罴麾下虎贲军战马所用的成熟马蹄铁相比。
赵仙罴看着裴行俭道:“此物名叫‘马蹄铁’,是朕研究改良之物,制作工艺并不难,可以大量制作。”
裴行俭神情微微激动:“如此,道路,驮载工具,都可以趋于完善,朝廷政令到达地方,也就没有多困难。”
大殿里群臣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声议论起来,不停点头。
他们汗颜哪,在他们眼里很是棘手的山路阻挡消息闭塞问题,在赵仙罴这个帝王眼里根本不是问题。
在他们绞尽脑汁也难以想出解决方案时,赵仙罴早就替他们想好的方案,他们只需要执行就行了。
不愧是天命之主。
由于朝廷政令及时有效到达地方,以及朝廷对边境的控制权,都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大殿里这些来自各处的大臣们,神色都变得轻松了许多。
刚才他们已经讨论两个议题。
第一个议题:对外开疆拓土,继续征伐其他国家。
这个议题赵仙罴只大致对他们讲解了一下世界的概念,以及对外扩张的决心。
其余的没多说。
反正就是他们想劝止,也劝止不了。
第二个议题,如何治理如此庞大的疆域?由此引申的政令到达地方问题,以及如何维持对各边境各偏远地区的控制权。
同样,他们的建议,甚至比不上赵仙罴随口道出的成型解决方案。
“今日朝会第三个议题,定都。”
赵仙罴看着周围文武百官,开始说起接下来要讨论的第三个重要话题。
谁都知道,大秦之前建立时,将国都定在了西海城。
而西海城事实上地理位置太过偏僻,周围没有要塞险关,缺少拱卫帝都的周边城池,缺少人口。
并且由于地处高原,全年气候比长安要寒冷很多。
反观长安城,地处关中平原,土壤肥沃,东有函谷关、潼关,西有大散关,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自古以来,被数朝选为国都,就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
毫无疑问,很多人都倾向于将国都定为长安。
只是因为现在是一个全新的大秦帝国,是一个疆域极其辽阔的超级王朝,所以国都选定,是个无法避开的重要话题。
长安,只能作为帝都备选地之一。
大殿之中瞬间沉默。
所有人下意识认真朝几名虎贲军手中所持舆图望去。
帝国如此之大,选都岂能草率?
大秦帝国,究竟该把帝都定在哪才合适呢?
《考不进长安?那就打进长安!》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考不进长安?那就打进长安!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考不进长安?那就打进长安!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