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防御圈建成的通告,如同在漫长黑夜中点燃的一支火把,短暂地驱散了部分绝望的寒意,带来了些许慰藉与鼓舞。然而,在这象征性的里程碑背后,以瓦西里耶夫为首的联军高层,以及像艾琳娜博士这样的核心技术人员,都保持着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圈刚刚铸就的“长城”,其光鲜坚固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个致命且短期内难以弥补的弱点——战略纵深严重不足。
在昆仑指挥中心的绝密战略评估会议上,巨大的星图被调整到显示整个太阳系的尺度。那圈代表着防御边界的蓝色光环,在浩瀚的太阳系背景下,显得如此单薄和局促。
“我们的防御圈,更像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面’。”瓦西里耶夫用光笔在星图上划过,声音沉重,“从柯伊伯带到内太阳系,我们构建了多层拦截,这没错。但每一层的厚度呢?一旦帝国主力不惜代价,选择一点进行强行突破,他们完全有能力在承受我方前沿火力打击后,迅速穿透小行星带,兵临火星轨道,甚至直接威胁地球!”
他调出“伏羲”进行的多次战略推演结果。
“看这里,”他指向小行星带与火星轨道之间的广阔空间,“这片区域,我们缺乏足够强大的中间拦截节点。帝国舰队一旦突破小行星带主要要塞群的交叉火力网,在这段航程中,他们将主要面对我机动舰队的骚扰和零星的中继站攻击。我们的舰队,在敌方完整的主力舰队面前,打正面阻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推演动画清晰地展示出,红色的帝国主力舰队如同烧红的铁矛,在付出一定代价后,狠狠刺穿蓝色的“铁壁”集群防线,随后便以相对较高的速度,长驱直入,直扑内圈。蓝色的机动舰队如同试图阻挡洪流的树叶,虽然能给敌方造成持续损伤,却无法真正遏制其推进势头。
“这意味着,”一位资深参谋官接口道,脸色凝重,“我们的核心区域,地球和月球,始终暴露在敌方主力舰队直接攻击的威胁之下。我们所有的工业中心、人口枢纽、指挥中枢,都在这最后的堡垒之内。一旦外圈被突破,我们几乎没有缓冲余地,将直接进入最残酷的、决定文明存亡的‘要塞攻防战’。”
纵深不足的根源在于文明的体量。 地球文明刚刚踏足星际,其工业能力、资源储备和人口基数,能够支撑起一条围绕内太阳系的防线已是极限。想要将防线向外推进到奥尔特云,甚至更远,建立起真正拥有厚度的战略缓冲带,需要的资源和时间是现在的联盟无法想象的。
“我们的防御,本质上是‘贴身’防御。”艾琳娜博士从技术角度补充,“我们所有的要塞、基地,都依托于现有的行星、卫星和小行星。我们还没有能力在广袤的星际空间中,凭空建造足够数量的、能够独立支撑起一道防线的巨型战略要塞。这就导致了我们的防御节点是相对孤立的,容易被分割、包围、逐个击破。”
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后勤补给线的脆弱性。连接地球与小行星带前线的补给线,虽然有多条备选路线,但本质上依然漫长而脆弱。帝国完全可以派出高速机动舰队,绕过主要防线,专门袭击这些补给线。一旦后勤被切断,前线的要塞和舰队将成为无源之水,再坚固的工事也会因弹药、能源耗尽而失去作用。
“我们就像是一个被迫在自家院子里与强盗搏斗的人,”林风在一次小队内部讨论中,用一个朴素的比喻道出了前线官兵的直观感受,“院子(小行星带)虽然能给我们一些掩护,但强盗只要冲过院墙,就能直接砸我们家的窗户(火星)和房门(地球)。我们没有广阔的田野(奥尔特云及以外)来周旋,没有第二道、第三道院墙。”
这种认知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压力。它意味着,地球联军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犯大的错误,每一次战役都必须倾尽全力,因为几乎没有退路。也意味着,像“碎星渊”那样的战术胜利,虽然能挫敌锐气,却无法改变帝国在战略层面上的绝对优势——他们可以承受多次战术失败,而地球,一次主力决战的失败,就可能意味着万劫不复。
瓦西里耶夫结束了会议,独自留在指挥中心。他凝视着星图上那片令人不安的、介于小行星带和内行星之间的“空虚”区域,眉头紧锁。
防御圈的建成,是生存的第一步,但也将文明置于一个更加清晰的战略险地。它像一面巨大的盾牌,挡住了正面的攻击,却也暴露了盾牌之后,那缺乏回旋空间的窘迫。
“我们不能永远被动挨打。”他喃喃自语,“必须想办法……把战场推出去。至少要拥有预警和迟滞敌方主力更长时间的能力。”
一个代号为“远望”的计划草案,开始在他心中酝酿。目标是向柯伊伯带以外,甚至奥尔特云边缘,部署前哨基地和机动侦察力量,试图建立最早期的、最外围的预警和骚扰防线,哪怕只能为内圈多争取几个小时的反应时间。
同时,所有关于“灵能跃迁引擎”实用化的研究,被提到了最优先等级。只有拥有了超越帝国的战略机动能力,地球文明才有可能跳出这个致命的“贴身”防御圈,将战火引向敌人的疆域,或者至少,在广袤的太阳系空间内,获得与敌周旋的资本。
王也的神识,同样感知到了这层笼罩在新生防御圈上的无形阴霾。他能看到那由意志和钢铁构筑的防线,其“势”虽凝聚,其“根”却尚浅,缺乏真正扎根于星海的厚重与绵长。
“筑墙自守,终非长久之计。”他于静默中思忖,“墙再高,亦有被推倒之日。唯有自身强健,方能御敌于外,甚至……扫穴犁庭。”
喜欢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