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里的“老酋”努尔哈赤定下了“西躲、北拉、南蹭”的阴险策略后,
便把具体执行的担子,
甩给了急需建功立业来巩固地位的四大贝勒之一:黄台吉。
这位时年三十一岁的四贝勒,接到父汗的指令后,
并未像寻常武将那般急于点齐人马冲杀出去。
他独自在自己的府邸内对着地图沉思良久,三角眼里闪烁的,
是与其父一脉相承的多疑,但也更多了几分深沉的算计。
“恶魔?绿鬼?”黄台吉连连冷笑。
他压根不信这些神神鬼鬼的说辞,他更愿意相信,
这是某个未知势力趁乱崛起的表象,或者是林丹汗那个蠢货为掩饰失败编造的拙劣借口。
他的核心任务,不是去降妖除魔,而是拨开这重重迷雾,
看清漠南草原权力格局的真相,并从中为后金攫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这不仅是父汗的交代,更是他向所有人证明自己不止勇武、更具战略头脑的绝佳机会。
数日后,黄台吉率领一支精干的护卫人马,
他直接西进,而是北上抵达了科尔沁部的游牧地。
他选择这里作为前沿指挥中心,既安全,又能就近利用科尔沁这个“盟友”的眼线和资源。
他抵达后的第一件事,没有催促科尔沁首领奥巴派兵,
却摆下酒宴,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那些从西边察哈尔部地盘逃难而来的小部落头人。
他没有其父努尔哈赤那种迫人的威严,反而显得平易近人,
赏赐酒肉布匹,耐心倾听他们带着惊恐的叙述。
关于部落如何被袭击,关于那些“装束诡异、火器犀利”的敌人。
他从这些碎片化的、往往互相矛盾的信息中,敏锐地捕捉着关键细节。
与此同时,他麾下最精锐的白甲巴牙喇被分为数支小队,像触角一样悄无声息地撒了出去。
西路侦察队:奉命向西缓慢推进,目标是和林格尔一带的旧察哈尔牧地。
黄台吉给他们的命令极其严格,只许远观,绝不准接战。
他们的任务是确认那片区域是否真的成了“权力真空”,
是否有大规模军队调动的痕迹,并尽可能判断那所谓“恶魔”的活动范围和规律。
南路渗透队:则化妆成蒙古牧民或走私商队,
凭借对地形和人际关系的熟悉,尝试向大同镇方向渗透。
他们的目标是观察明军边防的实际情况,
城墙是否修复?军纪是否整肃?巡逻是否加强?
从明军的反应来反推大同事件的真伪与严重程度。
最重要的,是盯紧林丹汗。
黄台吉特别吩咐一支小队,不惜代价靠近林丹汗主力的活动区域,
探查其兵力部署、士气管控,判断这位蒙古大汗是真的被吓破了胆、龟缩不前,还是在玩弄什么诡计。
与此同时,黄台吉也没忘记动用晋商这条暗线。
他通过心腹,向范永斗等往来明金的商人放出消息,
重金求购任何从大明宣大官府流出的文书抄本,或是关于此事的确切传闻。
在科尔沁营地的日子里,黄台吉白天与蒙古首领们饮宴交际,
夜晚则对着地图和各方传回的信息苦苦思索。
数路信息逐渐汇总,拼凑出的图景让他心惊,也让他狂喜。
心惊的是,西边确实出现了一股战力恐怖、目的不明的强大势力;
狂喜的是,林丹汗的虚弱和明朝边防的外强中干,也得到了证实。
黄台吉返回沈阳,向努尔哈赤复命。
他没有渲染“恶魔”的恐怖,反手给出了一个冷静而大胆的战略判断:
“父汗,儿臣多方查证,西边那股势力,战力凶悍,行事诡异,
林丹汗与明国皆视其为死敌,畏之如虎。”
他目光闪烁,带着一种近乎冒险的兴奋,
“然,《三国演义》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亦常言‘敌人的敌人,便可为友’。
如今这‘恶魔’与林丹汗、与大明皆成死仇,岂不正是我大金可资利用的‘奇兵’?”
他向前一步,压低声音,仿佛在陈述一个惊天密谋:
“我大金何不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携重金厚礼,秘密西行,尝试与这‘恶魔’接触?
若其真为一股求财、求地之势力,或可诱之以利,
许其共分蒙古草场,甚至约定东西夹击大明!
即便不能结为盟友,亦可令其与我大金保持默契,
互不侵犯,使我等可全力经略漠南,而无西顾之忧!
此乃借力打力,驱虎吞狼之上策也!”
黄台吉的这次侦察,确实超出了一次军事行动,是一次成功的战略评估。
他不仅证实了“权力真空”的存在,
其大胆的构想甚至试图将未知的威胁转化为潜在的助力,
展现了他不拘一格的战略想象力。
然而,这个基于《三国演义》权谋思维的提议,在现实面前却显得何其天真与一厢情愿!
他根本无从想象,他所面对的“绿鬼”,其思想、其目标、其运作方式,
与这个世界任何一股势力(无论是部落、军阀还是帝国)都有着本质的、无法逾越的代差。
试图用传统的“合纵连横”、“利益收买”手段去与一个来自完全不同维度的力量打交道,无异于缘木求鱼。
此刻,未来那个精明的皇太极,其思维的局限性,也在这异想天开的提议中暴露无遗。
他精准地看到了机遇,却完全错误地判断了对象的本质。
努尔哈赤眯着三角眼,手指缓缓捻着下巴上稀疏的胡须,沉默了半晌。
黄台吉这个提议,确实大胆,甚至有些异想天开。
与来历不明、行事诡谲的“恶魔”打交道,风险极大。
但反过来想,若真能成事,收益也将是空前的,
不仅能化解西线的潜在威胁,甚至可能凭空多出一支强大的“盟友”,
共同对付林丹汗和大明这个心腹大患。这就像一场赌博,赌赢了,满盘皆活。
“唔……”老奴发出一声沉闷的鼻音,三角眼里闪过一丝赌徒般的狠厉光芒。
“你小子,胆子是不小……不过,这主意,倒也不是完全没谱儿。”
他最终点了点头,下了决心:
“试试也无妨!总比咱们自己一头撞上去,或者干看着强。”
他抬手指着黄台吉:
“老四,这事儿,既然是你琢磨出来的,就由你一管到底!
人选、路线、说辞、礼物,都由你亲自挑选、筹划。记住,”
他神色一厉,警告道,
“秘密进行!
绝不可走漏半点风声,尤其是不能让蒙古人和明朝的细作察觉。
先派小股精干人马,尝试接触,探探对方的口风。
若事有可为,再图后续;若苗头不对,立刻切断联系,撤回来,切勿纠缠!”
“嗻!儿臣明白!定会小心行事,不负父汗重托!”
黄台吉躬身领命,心下稍安,要是能把这件事做好,
那无疑会让他离老奴屁股底下那把椅子更近了。
这个充满未知与风险的任务,正是他展现手腕、积累政治资本的绝佳舞台。
就这样,一个基于严重误判和信息不对称的、异想天开的“联魔”计划,在后金高层极其隐秘地展开了。
黄台吉开始秘密物色胆大心细、通晓蒙语甚至可能懂些汉话的死士,
筹备金银珍宝、皮毛人参等“见面礼”,并绞尽脑汁构思该如何与那伙“绿皮恶魔”进行第一次接触。
沈阳宫殿的阴影里,一场注定充满荒谬与意外的外交冒险,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无论是老谋深算的努尔哈赤,还是自诩精明的黄台吉,
都绝不会想到,他们即将面对的,将是何等超乎他们理解范畴的存在。
喜欢明末,钢铁的洪流滚滚向前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明末,钢铁的洪流滚滚向前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