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
袁清明案依法进行了不公开审理,其错综复杂的犯罪网络被连根拔起,涉案人员均得到了法律的严正审判。“星图资本”在国际社会的联合打压下分崩离析。笼罩在金融世界上空的巨大阴霾,终于散去。
深秋的北京,一场高规格的全国金融安全工作会议在庄严的气氛中召开。林墨作为特约专家,坐在台下前排。主席台上,领导在报告中多次提及“新滨城银行风险处置案例”和“金盾系统”在应对极端风险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将其经验作为构建新时代金融安全体系的重要参考。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构建起强大、稳健、富有韧性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加快‘金盾·天网’等国家级智能风控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将科技的力量更深融入金融监管的方方面面……”
听着报告,林墨的思绪却飘回了滨城。会议结束后,他将正式卸任“新滨城银行”首席风险官的职务,奔赴新的岗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兼任金融科技与风险防控研究中心主任。他的战场,从一家银行,扩展到了整个国家的金融蓝图。
傍晚,滨城,“新滨城银行”总部天台。
华灯初上,整座城市沐浴在温暖而安宁的光晕中。林墨和苏晴并肩而立,俯瞰着这片他们倾尽全力守护的土地。
苏晴的身体恢复得很好,虽然部分记忆仍有些模糊,但精神和气色已与往日无异。只是,那双曾经锐利如鹰隼的眼睛,多了几分沉淀后的柔和与通透。她无法再重返危机四伏的一线,但凭借着无人能及的实战经验和洞察力,她接受了央行的邀请,成为新成立的“跨境金融风险研判中心”的首席顾问,将自己的智慧用于培养新生力量和运筹帷幄。
“听说你要去北京了?”苏晴轻声问,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
“嗯。新的挑战。”林墨点头,看向她,“你呢?在滨城习惯吗?”
“哪里都是战场,只是形式不同。”苏晴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释然和坚定,“以前是在暗处拔枪,现在是在明处布棋。一样是守护。”
两人沉默了片刻,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他们曾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生死考验中建立了超越寻常的情谊。这份感情,未曾轻易言说,却早已深植心底。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联手对付‘智库A’的时候吗?”林墨忽然开口。
“记得。”苏晴望向远方,“那时候,觉得扳倒一个‘智库A’就是巨大的胜利。现在才知道,守护这片灯火,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是啊。”林墨深有同感,“一个‘智库A’倒下去,一个‘星图资本’冒出来;一个袁清明被审判,或许在某个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新的威胁又在滋生。技术永远在迭代,风险永远在变异。”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深沉:“但这恰恰是我们的使命所在。不是因为威胁永存而放弃,而是正因为威胁永存,守护才必须永远在线。我们做的每一份努力,加固的每一道防线,提升的每一次认知,都是为了当下一轮风浪来袭时,这片灯火能依旧璀璨,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能依旧安稳地度过他们的每一天。”
苏晴转过头,深深地看着林墨被城市霓虹映照的侧脸,看到了他眼中那份从未熄灭的责任与光芒。她轻轻地将手搭在冰凉的栏杆上,靠近了他一些。
“那就,各自坚守,彼此守望。”她的声音很轻,却重若千钧。
林墨心中一动,感觉到她指尖传来的细微温度,他没有回避,也没有更近一步,只是同样坚定地回应:“好。”
一个“好”字,承载了过往所有的惊心动魄,也许下了未来无尽的默契与支持。是战友,是知己,亦是乱世风雨中可以彼此依托的温暖所在。
他们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如同两座沉默的灯塔,望着脚下这片他们用智慧、汗水甚至鲜血守护过的万家灯火。
前方的路,依然漫长。数字货币的浪潮、开放银行的挑战、元宇宙金融的雏形……新的技术变革必将带来新的风险形态。
但,只要守护的信念不灭,只要像林墨、苏晴这样的守护者还在,这片金融的星空之下,希望与安稳,便将长存。
《我在银行上班的日子2》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我在银行上班的日子2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在银行上班的日子2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