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桃园之内。
自那日系统将一切道明后,朱雄英便收回思绪,重新聚焦于格物院的发展。
方才发生的一切,皆在他目光所及之中。
朱允熥提出的【两小儿辩日】之问,在常人听来或许荒诞不经。
但朱雄英知晓,这并非无解之题。
此问题背后,牵涉光学、天文运行,乃至地球为椭球体、有近日点与远日点之别。
更需考虑自转与公转的交互影响。
若要详尽剖析,其复杂程度远超当世百姓的理解范畴。
试想,两千年前孩童提出的问题,连孔子都难以作答。
比起“苹果为何落地”,此问更为深邃难测。
当然。
若跳出细节纠缠,以宏观视角解读,亦有可通之路。
既然这格物院由自己亲手扶立,便不容它在萌芽之时被人扼杀。
至少,格物之学若能早数百年扎根大明,且先于西方显现光芒,那么未来的天下,主导之权必归于大明。
至于方孝孺等人的阻挠。
实话说。
朱雄英从未将这些个体视为真正的阻碍。
新学兴起,必遭旧识反对,本就是常事。
如今不过恰巧,反对者中有朱允炆与方孝孺罢了。
念及此处,朱雄英目光一转,投向另一处景象。
此时。
朱允熥仍觉头脑沉重,如坠雾中。
方才经历的一切,耳边响起的每一句话,都在他心头掀起波澜。
他并不畏惧被追问。
真正令他揪心的是,自己那一瞬的领悟,会不会让格物院的使命中途夭折。
倘若真走到那一步,他将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
就在思绪翻涌之际,一道轻柔的声音悄然浮现于意识深处。
刹那间,仿佛有清泉掠过脑海,带来一阵宁静的凉意。
这声音太过熟悉,熟悉到让他灵魂微微震颤。
“大哥!!!”
朱允熥猛地回首。
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激动与震撼。
声音不自觉地冲出口外。
前方,一如往昔——一袭青衫缓缓显现。
正是朱雄英。
不同的是,此刻他所立之地,并非桃林幽境。
而是刚才朱允熥站立之处——格物院中央。
可四周原本围观的京城百姓,方孝孺、朱允炆等人,却尽数不见踪影。
天地之间,唯余这一道身影静立如初。
过往种种奇景,朱允熥并非未曾目睹。
但眼前之象,仍让他心神剧震。
“大……大哥!”
他再度低声呼唤。
最初的惊愕褪去后,他的全部心神,已尽数落在眼前之人身上。
今日格物院开宗明义,不容差池。
自幼,他对儒门典籍毫无兴趣。独处宫中时,手中翻阅的尽是天文地理、算术机关之类杂书。
正因如此,他才能在纷繁数字中迅速捕捉答案。
如今,他见到了大哥留下的手札,对格物之道愈发着迷。
这是格物学迈出的第一步。
决不能因自己而偏移方向。
“我……真的没有错吗?”
他小心翼翼发问,眼神里藏着期盼。
刚才,他听到了大哥的声音。
那话语,与方孝孺所言截然相反。
大哥认可了他。
朱雄英望着弟弟紧张的模样,嘴角浮起一丝温和笑意。
先以目光安抚其情绪,随即神色郑重,抬手指向一方。
那是东方。
“太阳初升,始于东天。”
“允熥,你可曾见过破晓那一刻的天光?”
忽然,朱雄英开口问道。
他并未向朱允熥解释两小儿辩日背后的层层机理,也不提其中牵涉多少玄奥推演。
当造梦之术臻于化境,一切皆可另辟蹊径。
无需言语描述,不必逻辑推导,只需双目亲见,甚至——身临其境。
因此,朱雄英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
朱允熥眉头微皱,心中困惑,不明白兄长为何忽然提起“破晓”一词。
紧接着。
朱雄英抬手,猛然一挥。
天地之间骤然变幻。
苍穹如同被浓墨浸染,顷刻间陷入一片幽暗。
转瞬。
东方天际。
一轮巨大而明亮的红日缓缓升起,在黑暗中划开一道光明的裂口!!
那抹赤红。
几乎铺满了半片天空。
连云霞都被染成血色。
与此同时,朱允熥感到一股温热自皮肤渗入体内,仿佛被阳光轻轻包裹。
他眼神一震。
凝望着那自地平线跃出的朝阳。
在四周沉沉暮色的映衬下。
这轮红日显得格外庞大、夺目!
“再仔细看!”朱雄英的声音再度传来。
刹那。
景象又变。
那初升的太阳逐渐升高,天光由暗转明,晨曦漫洒大地。
可原本巨大的红日,竟渐渐显得小了。
光芒也愈发炽烈,灼人眼目。
“原来如此……”
朱允熥心头一颤,猛地回头,眼中尽是惊异。
“夜色未退,红日初现,所以它看起来极大!”
“待到天亮,阳光普照,反倒觉得它小了。”
他低声自语,仿佛触到了某种隐藏已久的真相。
心中的震撼层层叠起,如潮水般涌来。
“我所见的,并非真实大小。”
“而是……眼睛的错觉。”
听到这话。
朱雄英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赞许。
“正是。”
“人的双眼,并非总能如实反映万物。”
“而你方才所见——”
“其实是‘格物学’中最基础的一章。”
“名为:光学。”
“更确切地说,是其中一种现象。”
“叫作:光渗作用。”
格物学,亦称新学。
其内容浩瀚,即便说上数日也不尽其详。
如今。
借着“格物院”即将挂牌之机。
朱雄英有意借此契机,将一些日常可见却未曾深究的道理公之于众。
大明从不缺少聪慧之人,他们所缺的,往往只是一个突破口。
一面旗帜一旦竖起,自然会有无数才智之士追随而去,探求天地运行之理。
到那时,便无需一人独行引领。
此刻,面对朱允熥仍存的疑惑。
朱雄英一面思索着如何让这门学问真正“面世”。
一面继续说道:
“你先前提到露珠与水汽的影响。”
“并非全错,也算沾边。”
“两小儿辩日的问题,牵涉极广。”
“但最直接的答案,就藏在光本身的作用与能量之中。”
“破晓之时,四野皆暗,唯有一轮红日浮现地平线。”
“对比之下,它的光辉自然显得宏大无比。”
正午的天空,湛蓝而深远,没有一丝云彩遮挡。
太阳高悬,光芒四射,其周围的光晕与天幕浑然一体,难以分辨边界。
这正是清晨时太阳看似庞大、到了中午却显得较小的缘由。
这种现象,被称作“光渗作用”。
喜欢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