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以一种无人预料的方式降临。四九城城失去了往日的喧嚣,街道空旷,偶尔驶过的车辆也带着一种匆忙的疏离感。口罩成了标配,消毒水的味道取代了烟火气。“三江科技”总部大楼里,往日人来人往的景象不复存在,大部分员工居家办公,只有核心研发和运维团队,戴着口罩,坚守在空旷的办公区,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一种无形的紧张。
何雨柱的办公室,成了临时的指挥中心。巨大的曲面屏幕上,分屏显示着全球疫情数据地图、剧烈震荡的全球股市曲线、以及“三江云创”平台实时监控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客户设备运行状态。红黄绿三色的指示灯不断闪烁,标示着设备正常、预警或离线。
他站在屏幕前,年过半百,眉宇间的皱纹深刻了许多,但眼神却像淬火的精钢,在危机中闪烁着更加锐利的光芒。视频会议的另一端,是分散在各处的核心管理层。
“何总,欧洲和北美的主要客户工厂基本都停工了,我们预测性维护服务的续约率断崖式下跌。国内情况稍好,但供应链中断,我们自己的零部件库存最多支撑两个月。”海外业务总裁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明显的焦虑。
“供应链的问题,我来解决。”何雨柱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沉稳有力,没有丝毫慌乱,“研发部,我要知道‘凌霄’系统远程诊断和自主维护功能的极限在哪里?能不能在工程师无法到场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程度的故障自处理?”
屏幕一角,研发总监扶了扶眼镜:“何总,理论上可以进一步提升算法介入的深度,但这需要更精准的传感器数据和更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而且……存在安全风险。”
“风险可控范围内,全力推进!这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何雨柱斩钉截铁,“市场部,立刻调整策略,重点推广我们的远程运维和无人值守解决方案!现在所有企业最怕的是什么?是停工!是我们的设备趴窝没人修!我们要告诉他们,有三江的云平台在,他们的生产线,即使人在隔离,机器也能转!”
他的指令清晰、果断,带着一种在危机中捕捉机遇的敏锐。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打乱了所有既定节奏,却也像一次极限压力测试,暴露了传统制造业的脆弱,同时也将“无人化”、“智能化”、“远程化”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急迫性摆在了所有企业面前。而这,恰恰是何雨柱力排众议、押注未来的“三江云创”方向。
会议结束,何雨柱摘下耳机,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书房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安静得能听到中央空调轻微的送风声。他走到窗前,望着楼下空无一人的街道,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和责任感同时涌上心头。这一次的危机,不同于以往的金融风暴或行业周期,它直接冲击着物理世界的连接和运转方式。他赌上的,不仅是公司的未来,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高端制造在特殊时期能否保持韧性的一个缩影。
手机震动,是家庭群的视频请求。他点了接通,屏幕上出现了父母和妹妹何雨水的脸。何淑兰和何大清明显老了,头发白了大半,但精神还好,戴着口罩,背景是家里的客厅。何雨水穿着白大褂,背景是医院值班室的简易床,脸上是掩不住的疲惫。
“柱子,你那边怎么样?没感染吧?吃饭怎么解决的?”何淑兰一开口就是连珠炮似的关心。
“妈,我没事,好着呢。公司有食堂送餐,放心。”何雨柱尽量让语气轻松,“爸,您和妈千万别出门,需要什么让保姆去买,或者告诉我。”
“知道,我们好着呢,不给你添乱。”何大清摆摆手,眼神里有关切,但更多的是对儿子的信任,“你忙你的,大事要紧。”
“哥,你们那个远程运维的系统,真能管用吗?”何雨水更关心实际问题,“我们医院好多设备供应商的人都来不了,维修可麻烦了。”
“正在全力优化,就是为应对这种情况。”何雨柱看着妹妹眼下的乌青,心疼道,“你呢?一定要注意防护,千万别逞强。”
“我没事,习惯了。”何雨水笑了笑,笑容里有医务工作者的坚韧,“就是有点想孩子了,快一个月没见了。”
简单的家常,在此刻却显得格外珍贵。家人的支持,是他能心无旁骛应对这场风暴的最强后盾。
接下来的日子,何雨柱几乎以公司为家。他亲自坐镇,协调全球供应链,动用一切资源,甚至通过官方渠道,艰难地从尚有产能的东南亚和国内合作厂家调运关键零部件。他每天与“三江云创”的技术团队开视频会议,督促进度,解决难题。那个几年前还被视为“未来方向”的云平台,在疫情的倒逼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完善。
转机在一个深夜出现。技术支持热线接到华东一家大型医疗器械配件厂的紧急求助,一台关键的五轴加工中心突发故障,导致一条重要的呼吸机零部件生产线面临停产。当地工程师因小区封闭无法出行,厂方急得团团转。
“启动一级响应!启用最高权限!”何雨柱在书房接到报告,立刻下令。
“三江云创”平台远程接入故障设备,数据流如瀑布般在屏幕上刷新。算法团队连夜分析数据,初步判断是主轴驱动模块的一个精密传感器异常。按照传统流程,必须工程师到场更换。但这一次,在何雨柱的授权下,平台尝试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操作:通过云端下发指令,激活了设备内置的辅助诊断程序,并结合历史数据模型,远程调整了相关控制参数,尝试进行“软修复”和容错运行。
整个后半夜,何雨柱和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都守在屏幕前,紧盯着每一项数据变化。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
凌晨五点,屏幕上的报警指示灯,由红转黄,最后,跳成了稳定的绿色!设备恢复了低速运行!虽然性能未达百分百,但足以保证生产线不停工!
消息传来,书房里爆发出压抑的欢呼声。视频那头,年轻的工程师们激动得击掌相庆。何雨柱长长舒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
这次成功的远程干预,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迅速在圈内传开。在普遍停工、维修艰难的背景下,“三江”的云平台展现出了惊人的价值。订单和咨询电话如雪片般飞来,不仅来自国内,甚至还有海外客户在了解到这一案例后,主动联系,希望引入三江的远程运维服务。
危机,成了“三江云创”最好的试金石和广告牌。
几个月后,当疫情得到控制,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时,“三江科技”不仅稳住了基本盘,其“工业互联网”业务反而实现了逆势大幅增长。何雨柱在年度战略会议上,对全体高管说:“这场疫情告诉我们,未来的制造业,韧性和敏捷性同样重要。而数字化、智能化,是构建这种韧性的基石。我们过去的投入,值了!”
然而,就在他稍稍松一口气时,一个新的挑战不期而至。视频会议上,负责国际业务的副总裁面色凝重地汇报:“何总,收到消息,德国的工业巨头海因策集团,正式发布了他们的新一代‘工业云平台4.0’,定位和功能,与我们的‘三江云创’高度重合,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和我们原有的欧洲市场,进行针对性布局了。价格战,恐怕不可避免。”
何雨柱的目光投向窗外。四九城的天空依旧湛蓝,但国际市场竞争的硝烟,已然弥漫而至。国内战役刚见曙光,全球范围的贴身肉搏已拉开序幕。他知道,真正的硬仗,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
2023年的深秋,四九城的天空被罕见的“ApEc蓝”洗过,透亮得有些不真实。但“三江科技”总部顶层的战略会议室里,空气却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巨大的曲面屏幕上,分屏显示着几组极具冲击力的数据对比:左边是汉斯国工业巨头海因策集团最新财报中,其“工业云平台4.0”业务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亚太地区的营收暴增曲线;右边,则是“三江云创”平台近几个季度增速放缓、甚至在部分海外市场出现萎缩的柱状图。图表下方,滚动着国际行业媒体略带唱衰的标题:“本土巨头遭遇强敌,三江云创出海之路受阻?”
何雨柱坐在长桌尽头,双手交叉抵在鼻梁前,沉默地注视着屏幕。年近花甲,他的头发已近乎全白,但腰杆依旧挺直,眼神深处那簇历经风雨却从未熄灭的火苗,此刻燃烧得更加炽烈。
会议室里,坐着核心管理层,无人说话,只有空调系统低沉的嗡鸣。
“数据大家都看到了。”
何雨柱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海因策来势汹汹,技术底蕴深厚,品牌号召力强,价格战也打得毫不犹豫。
我们在东南亚和欧洲辛苦开拓的市场,正在被他们一寸寸蚕食。”
他站起身,走到屏幕前,激光笔的红点,精准地落在海因策平台架构图的几个核心模块上。
喜欢四合院:穿成傻柱我狂一点怎么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四合院:穿成傻柱我狂一点怎么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