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叶知秋那场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清水双修科普讲座”,以其硬核的科学理论、清奇的解读角度和令人脚趾抠地的尴尬氛围,成功让白梨在未来三天内,只要一看到林予安,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开始循环播放“能量共振”、“光合作用提升”以及那个要命的“高甜度”。
林予安显然也未能完全免疫,偶尔与白梨目光相触时,两人都会迅速、默契地同时移开视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混合着窘迫和某种难以言喻悸动的气泡。就连团团都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歪着小脑袋,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大眼睛里充满了小动物式的困惑。
就在白梨以为这场由亲妈主导的“科学催婚”风暴即将随着尴尬的淡去而平息时,一直处于“背景板”状态、专注于他那方寸绢帛与古老颜料世界的父亲白远山,终于以一种截然不同、却同样威力巨大的方式,登场了。
这是一个宁静的午后,春日的阳光暖融融的,透过廊下的葡萄藤架,洒下细碎的光斑。白梨正企图用给仙田里新一批灵植幼苗“谈心”(输送微薄灵力)来转移注意力,林予安则在稍远些的地方,检查海绵梯田一处导流渠的加固情况。
白远山踱步来到廊下,手里没有拿他那些精密的修复工具,而是捧着一个已经连接好电源的超大尺寸绘画专用数位屏。他清了清嗓子,那带着书卷气的温和声音成功地吸引了院子里所有人的注意——包括刚溜达过来的叶知秋。
“梨子,小林,你们过来一下。”白远山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和,但眼神里却闪烁着一种与叶知秋发现新数据时相似的、属于发现者的光芒,“我这边,也有一些……有趣的发现,或许可以作为你们母亲研究的……补充材料。”
白梨心里“咯噔”一下,有种刚出虎穴又入狼窝的不祥预感。她看了一眼林予安,对方也正看向她,眼神里传递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沉稳,但微微抿起的嘴角还是泄露了一丝警惕。
两人走过去,在廊下的藤椅上坐下。叶知秋也抱着手臂,站在一旁,脸上带着学术交叉验证般的期待表情。
白远山没有多言,直接点亮了数位屏。屏幕上显示的,并非之前那幅充满毁灭气息的《青木雷劫图》,而是一幅意境截然不同的古画高清扫描件。
画作绢本设色,保存相对完好,风格清丽隽永,是典型的南宋院画风格。画题名为——《双树映雪图》。
画面描绘的是冬日雪后初霁,一片静谧的山谷。近处坡石积雪,溪流冰封。而画面的绝对中心,是并立于溪畔的两棵古树。
左边一棵,是枝干虬劲、表皮皴裂苍古的老槐树,虽值寒冬,落叶殆尽,但那盘曲向上的姿态,那深扎于冻土之中的根系,却透着一股沉默而坚韧的生命力,仿佛在积蓄力量,等待春回。槐树属阴,木质坚硬,在传统文化中常与“木”、“生”、“归”等意象相连。
右边一株,是挺拔峭直、针叶苍翠的青松。松树傲雪凌霜,枝干如铁,针叶簇聚,带着一股不屈不挠的锐气与风骨。松树五行属金(亦有属木之说,但其品性更近金),象征着坚贞、孤高与力量。
这两棵树,一槐一松,一柔一刚,一敛一放,并立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它们的枝条并未像连理枝那般紧密缠绕,而是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枝桠在空中自然地伸展、交错,却又泾渭分明,互不侵占。画面左上角,有题画诗一句,笔迹清瘦:“交枝不纠缠,清风徐自来。”
整幅画给人一种极其舒适、和谐的观感——独立,又相依;不同,却共鸣。
白远山用电子画笔,轻柔地指点着画面细节,他的声音带着艺术家特有的感染力:
“你们看,这槐树,根深叶落,内敛生机,像不像梨子的木灵血脉,看似温和,实则底蕴深厚,孕育无穷?”
“这青松,铁干铮铮,傲雪而立,锋芒内蕴,像不像小林的庚金灵脉,刚毅果决,自有风骨?”
“它们并立于此,槐树之阴柔,中和了青松的孤煞;青松之刚健,又砥定了槐树的散逸。风雪之中,彼此支撑,却又保持着各自的形态与空间。这‘交枝不纠缠’,是何等的智慧与境界?”
他抬起头,目光温和却又深邃地看向白梨和林予安,语气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悠然:
“古人作画,绝非单纯写景。一草一木,皆寄寓情志,暗合天道。”
“这幅《双树映雪图》,在我看来,画的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相伴之道?独立的个体,能量的共鸣,彼此的成就,风雨共担,清风自适。”
他微微一笑,语气愈发意味深长:“看来,这木灵与庚金的搭配,不仅是科学上的最优解,也是古人心目中……颇为赞赏的组合。这算不算是……跨越时空的认同?”
白梨张了张嘴,看着屏幕上那两棵在风雪中静静相依的树,又看看身边身姿挺拔如松的林予安,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老爸这波“补刀”,来得太高级了!
没有ppt,没有数据模型,没有尴尬的术语,只有一幅意境深远的古画,几句韵味悠长的题诗。他用东方美学特有的含蓄与风骨,将“木灵x庚金”这对cp抬到了历史与文化的高度,完成了比母亲那场硬核讲座更触及灵魂的“催婚”!
这简直是艺术生的终极浪漫与杀伤力!杀人于无形,还让你觉得受到了文化的熏陶!
林予安凝视着那幅《双树映雪图》,目光沉静,显然也被画中意境所触动。他低声重复了一遍那句题诗:“交枝不纠缠,清风徐自来……” 随即,他转头看向白梨,眼底漾开一抹极淡却真实的笑意,轻声道:“这个境界,很好。”
白梨的脸颊微微发热,心底那点因母亲直白研究带来的窘迫,竟在父亲这如清风拂面般的艺术解读中,悄然化解了。她看着画,又看看身边的人,忽然觉得,如果相伴的余生是这般模样,似乎……真的很不错。
叶知秋在一旁推了推眼镜,看着丈夫的“成果展示”,又看了看明显被打动的女儿和未来女婿,满意地点点头,在本子上记录:“案例证实,人文艺术阐释对个体接受度有显着正向影响,可作为科学普及的有效补充手段。”
白远山收起数位屏,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文人模样,仿佛刚才只是进行了一场寻常的艺术鉴赏。
然而,这来自古老画卷的无声诉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而哲学的意象,早已被古人画在了纸上。
变相催婚,还是艺术生玩得高级。
喜欢渡劫归来后,我带仙田回村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渡劫归来后,我带仙田回村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