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文明涅盘·薪火永续
(卷首语)
厓山的海涛带走了赵宋最后一面王旗,但带不走浸染在山河血脉中的文明基因。在蒙元铁蹄的阴影下,华夏文明转入地下如暗河奔涌,在废墟中蛰伏如种子蓄势。从遗民泣血的执守,到红巾军燃起的烽火,这段看似黑暗的世纪,实则是文明自我更新的熔炉。当朱元璋在应天府的朝阳下竖起明朝大旗,他继承的不只是土地,更是经过淬炼的文明火种。
---
第一章 九宫遗梦
至元十六年(1279)秋,距厓山那场惊天动地的海战已过半载。但岭南的群山之间,硝烟仍未散尽。
一、 罗浮血雾
惠州罗浮山深处,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正在密林间艰难行进。为首的老将正是江西制置使赵溍,他身边仅剩的千余人马,是大宋在岭南最后成建制的军队。
\"制置,前方发现元军探马!\"斥候的声音带着疲惫。
赵溍抬手止住队伍,花白的须发在秋风中颤动。他望着身后这些跟随他转战千里的将士,缓缓拔出佩剑:\"今日之战,有死无生。诸君可愿随赵某,再为大宋战这最后一程?\"
\"愿随制置!\"千人的回应在山谷间回荡,惊起漫天飞鸟。
战斗在午时打响。元将唆都率领三千精兵,将宋军围困在一处山谷。箭雨蔽日,杀声震天。赵溍身先士卒,左冲右突,身被十余创仍死战不退。
\"制置!快走!\"亲兵队长李雄浑身是血,死死护在赵溍身前,\"留得青山在......\"
赵溍惨然一笑:\"大宋三百年江山,何处还有青山可留?\"言毕,挺剑冲向敌阵,最终力竭而亡。
李雄率残部百余人力战得脱,退入更深的山中。当夜,他们在溪边清洗伤口,清点人数,发现只剩八十七人。
\"队长,我们......还要打下去吗?\"一个年轻士兵怯生生地问。
李雄望着溪水中破碎的月影,沉默良久:\"打!只要还有一个人,大宋就没有亡!\"
二、 闽海孤忠
几乎与此同时,在闽南的群山之间,另一支义军正在做最后的抗争。许夫人率领的畲汉义军,依托武夷山险要地势,与元军周旋已达三年之久。
这日,许夫人在寨中召集各部头领。这位年过四旬的女将依旧英姿飒爽,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沧桑。
\"刚得到消息,\"她的声音沉重,\"赵溍将军在罗浮山殉国了。\"
满寨寂静,只听得见山风呼啸。
\"朝廷......真的没有了?\"一个头领颤声问道。
许夫人缓缓起身,从怀中取出一面残破的宋字大旗:\"朝廷可以亡,但华夏不可亡。只要这面旗帜还在飘扬,大宋就还在!\"
就在这时,寨外突然传来警钟。元军大将刘国杰率领大军前来围剿。许夫人立即部署防御,亲自率军守住要道。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元军动用回回炮猛攻山寨,火矢如雨而下。许多依山而建的营寨燃起大火,映红了半边天空。
第四日黎明,元军突破最后一道防线。许夫人手持双刀,率亲兵做最后抵抗。混战中,她身中数箭,犹自死战不退。
\"夫人!快走!\"部将陈吊眼杀到身边,浑身浴血。
许夫人摇头,将一面绣着\"宋\"字的战旗塞到陈吊眼手中:\"带着这面旗,去找文丞相的旧部......告诉他们,闽南许氏,不负大宋!\"
说完,她转身冲向敌阵,最终壮烈殉国。陈吊眼含泪率残部突围,带着那面染血的战旗,消失在了茫茫群山之中。
三、 海外遗民
在遥远的占城(今越南中部),另一批宋人正在异乡艰难求生。前参知政事陈宜中率领的流亡队伍,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华人聚落。
这日,陈宜中正在教授孩童们诵读《论语》。海风吹过茅舍,带来咸涩的气息。
\"先生,\"一个孩童好奇地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些?\"
陈宜中抚着孩子的头,眼中闪着泪光:\"因为这是我们的根。记住,你们是炎黄子孙,华夏后裔。总有一天,我们要回到故土。\"
课后,部将苏刘义前来禀报:\"陈公,厓山的消息确认了......陛下、太后、陆相公,都......\"
陈宜中手中的书卷\"啪\"地落地。他踉跄几步,扶住门框才勉强站稳。
\"还有多少人知道?\"他声音嘶哑。
\"暂时只有几个将领知道。士兵和百姓还......\"
\"瞒着!\"陈宜中突然提高声音,\"至少现在要瞒着!让大家还有个念想......\"
是夜,陈宜中独自来到海边,面向北方跪地痛哭:\"臣等无能,不能保全社稷......\"海浪声声,仿佛万千忠魂在回应他的哭泣。
四、 暗流初涌
在元军控制相对薄弱的浙东山区,另一种形式的抵抗正在悄然兴起。
婺州(今浙江金华)的一个小村庄里,前朝进士王柏正在私塾中授课。与众不同的是,他教授的不仅是四书五经,还有舆地、兵法乃至格物之学。
\"先生,\"有学生不解,\"学这些何用?科举已废......\"
王柏肃然道:\"科举可废,经世致用之学不可废。他日若有机会,尔等当以所学匡扶天下。\"
课后,他将几个得意门生召至密室,取出一幅地图:\"记住这些山川险要、粮仓要道。他日若天下有变,这些就是复兴的资本。\"
与此同时,在庆元(今浙江宁波)的港口,一些商人正在秘密进行着特殊的贸易。他们表面上经营瓷器、丝绸,暗地里却在传递消息、运送人员。
\"这是最后一船,\"老船主对身旁的年轻人低语,\"到了占城,告诉陈宜中相公,江南仍有志士。\"
年轻人郑重接过一个密封的竹筒:\"必不辱命!\"
五、 星火不灭
至元十七年(1280)春,距离厓山之役已过一年。元朝统治看似稳固,但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在罗浮山深处,李雄率领的残部已发展成一支三百人的队伍。他们依托山险,时而出击骚扰元军。
在闽北山区,陈吊眼找到了文天祥的旧部邹沨。两支义军合兵一处,继续打着大宋的旗号。
在占城,陈宜中建立的华人聚落已扩大到两千余人。他们保持着宋人的服饰、礼仪,日夜期盼着王师北返。
在浙东,王柏的弟子们已将他的学说传播到各地。一套以复兴华夏为宗旨的秘密网络正在形成。
这日黄昏,李雄站在罗浮山最高处,遥望北方。副将问道:\"队长,我们还能等到那一天吗?\"
李雄从怀中取出赵溍将军临终前交给他的玉佩,轻声道:
\"你看这罗浮山的杜鹃,今年开得特别鲜艳。听说,那是忠魂的血染红的。只要这些花还在开,我们的希望就不会灭。\"
夕阳西下,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在他脚下,群山连绵,如龙脊般伸向远方。在那无数座山峦之中,星星点点的抵抗之火正在悄然燃烧,虽然微弱,却始终不灭。
这些火种,正在等待着燎原的那一天。
(第九卷 第一章 终)
喜欢风雅宋朝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风雅宋朝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