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的回答,却像一盆冰水,从头到脚,将顾承源浇了个透心凉。
“顾兄,你还不知道吗?”那同伴的表情,有些古怪,“状元郎……没事。”
“没事?”顾承源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什么叫没事?”
“就是没事啊。”同伴摊了摊手,“我托人打听了,张大人和顾提举,把汪状元的卷子,从原始稿到誊录稿,里里外外,查了不下十遍!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结果……什么问题都没有!”
“据说,汪状元的原始答卷,比誊录后的还要精彩!字迹清秀,文气充沛,一气呵成!张大人看完,当场就赞不绝口,说此子之才,百年一遇,状元之位,实至名归!”
“不可能!”顾承源失声叫道,手中的折扇,“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可笑的错误。
他一直以为,汪应辰的“天才”,是建立在某种不可告人的“猫腻”之上的。他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种能让人望尘莫及的天赋。
直到此刻,他才明白,对方……是真真正正的,凭实力,碾压了自己。
一股比失落更深刻的羞耻感,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上蹿下跳的小丑,用尽了各种手段,想要证明台上的王者是个骗子,结果,却只是反衬得对方更加光芒万丈。
然而,命运的讽刺,还远未结束。
就在顾承源为自己的愚蠢而感到羞愤之时,一个更惊悚的消息,从浙江传来,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劈在了他的天灵盖上。
他父亲,出事了!
顾承源的父亲,顾延之,时任宁波知府。在这次皇城司的“浙江大抓捕”行动中,竟然也被锁拿了!
消息传到南京,顾承源当场就傻了。
他疯了一样地,冲出酒楼,不顾一切地,动用自己所有的人脉和关系,去打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父亲,虽然算不上什么清官,但也一向谨慎,怎么会牵扯进科场舞弊这样的大案里?
很快,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了。
带回来的答案,让顾承源感觉天都塌了。
“顾……顾公子,”那人战战兢兢地说道,“打听清楚了,令尊大人……之所以被抓,是因为……因为他就是那个,给罗宇引荐浙江道监察御史汤奋的……牵线人。”
牵……线……人?
顾承源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想起来了。去年,罗家的人,确实来拜访过自己的父亲,求他帮忙搭个线,认识一下官场上的人。当时,他只当是普通的官场应酬,根本没放在心上。
他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求的,竟然是科举舞弊这种掉脑袋的事!
而自己的父亲,竟然……真的帮了!
顾承源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脑门。
他本想借着舆论,搞臭汪应辰,结果,汪应辰毫发无损。
本想借着这把火,烧得更旺一些,结果,这把火,却以一种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方式,烧到了自家的后院!
这,就是回旋镖吗?
顾承源亲手点燃了这场大火,亲手煽动了这场风暴,亲手将调查引向了深水区,最终,也亲手,将自己的父亲,送进了皇城司的诏狱。
“噗!”
顾承源再也忍不住,一口鲜血,猛地喷了出来,眼前一黑,直挺挺地,栽倒在了地上。
.....
半个月后,浙江官场的大案,尘埃落定。
皇城司的效率,高得可怕。
顺着罗宇和汤奋这条线,他们挖出了一个盘根错节、触目惊心的腐败网络。
最终,抓捕归案的涉案官员,多达十几人!
从监察御史,到地方知府,再到下面的主考、监考、阅卷官,几乎一锅端!
而被革除功名、打入大牢的舞弊考生,更是多达二十余人!
张浚和顾千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战果”,回京复命。
崇祯皇帝看着那份长长的罪犯名单,一言不发,只是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
“传朕旨意,所有在本次殿试中,查实舞弊的考生,包括冯令、罗宇在内,共计二十人,全部诛杀!以儆效尤!”
“所有涉案官员,一律……按律严惩,斩首示众!”
“至于……”崇祯的目光,落在了宁波知府顾延之的名字上:“顾延之,参与省试舞弊,罪不容诛,但念其并非主犯,罢官夺职,流放三千里!其子顾承源,虽未直接参与,但煽动舆论,混淆视听,险些冤及忠良,夺去其二甲进士功名,降为庶人,永不录用!”
圣旨一下,血流成河。
一场由一个纨绔子弟引发的科场大案,最终,以雷霆万钧之势,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
整个大宋官场,为之震颤。
天下所有读书人,为之肃然。
他们终于明白了,这位大宋官家有着怎样的铁血手腕,和怎样不容侵犯的底线。
而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江南大才子顾承源,则彻底沦为了一个笑话。
从云端跌落,摔得粉身碎骨。
亲手导演了这场大戏,最终,却成了戏里最可悲、最可笑的那个小丑。
一场血腥的科场大案,终于落下了帷幕。
二十多颗舞弊考生的人头,在菜市口高高挂起,明晃晃的,警示着天下所有心怀侥幸之人。
十几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官员,被抄家斩首,他们的府邸一夜之间被贴上了封条,妻儿老小尽皆沦为阶下囚。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崇祯皇帝用最酷烈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示了他的底线和决心。
整个大宋的官场,仿佛被一场寒流席卷而过,所有的喧嚣和浮躁,都被冻结了,变得异常的安静和顺从。
风暴过后,自然是要论功行赏,也要追责定罪。
礼部尚书李若水,作为科举的主管,出了这么大的纰漏,难辞其咎。
但他毕竟在案发后积极配合,且其本人并无贪腐行为。
最终,崇祯皇帝下旨申饬,言辞严厉地批评了他“失察之罪”,免去了他礼部尚书的职务。
不过,崇祯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这位老臣,而是将他调任为浙江巡抚。
这道任命,意味深长。
浙江,是此次科场舞弊案的重灾区,官场被清洗一空,正是百废待兴、人心惶惶之时。
派李若水这位曾经的礼部尚书去,既是惩罚,也是考验。
让他去亲自收拾自己捅下的烂摊子,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李若水领旨谢恩,心中五味杂陈。
知道这是皇帝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
礼部尚书的空缺,由左侍郎王唐公接任。
这位在殿试前力主恢复“诗赋”考试的官员,因其在整个案件中立场坚定,且未曾牵涉其中,最终脱颖而出,登上了他仕途的顶峰。
至于那两位与张浚共同办案的重臣,他们的命运,则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御史中丞张浚,因彻查有功,被崇祯皇帝大加褒奖,赏赐无数,一时间风头无两,权势滔天。
整个御史台,在他的带领下,成了百官最畏惧的存在。
而另一位,右丞相孙傅,他的处境,就有些尴尬了。
喜欢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