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肃穆。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多个部委联合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端坐在长桌一侧。他们表情严谨,目光锐利,审视着即将进行答辩的每一个团队。
秦宇轩所在的省份被安排在第二个出场。第一个出场的是某个经济基础雄厚、创新要素集聚的沿海发达省份,他们的汇报可谓精彩纷呈,无论是前期投入、产业基础还是人才储备,都展示出强大的实力,给评审组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后续的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轮到秦宇轩他们了。高省长作为团队领队,做了简洁有力的开场,强调了本省对此次申报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他的发言沉稳大气,定下了基调。
随后,主汇报人,省发改委主任开始详细介绍本省的申报方案。他准备充分,内容翔实,从本省的产业转型痛点、数据资源禀赋,到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保障,一一阐述。
然而,在专家提问环节,真正的考验来临了。
一位来自科技部的专家率先发问,问题直指核心:“你们的方案很有特色,特别是结合传统产业升级这块。但是,我们注意到,你们省的研发投入强度(R&d)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与先发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请问,你们计划如何弥补这一短板,确保试验区建设不至于沦为‘无源之水’?”
这个问题切中要害,会场瞬间安静下来。发改委主任虽然有所准备,但回答略显中规中矩,未能完全打消专家的疑虑。
紧接着,一位经济领域的专家抛出了更尖锐的问题,直接引用了不久前中央出台的规范招商引资和防止债务风险的文件精神:“你们的规划中提到了规模不小的配套资金和园区建设,这在当前强调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宏观背景下,是否合适?如何确保不会形成新的隐性债务?”
这个问题带着明显的政策敏感性,连坐在一旁的高省长眉头都微微蹙起。现场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凝重。
就在本方团队成员心弦紧绷之际,秦宇轩轻轻调整了一下面前的话筒,从容地开口了:
“各位专家,请允许我补充说明两点。”
他的声音平和而坚定,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关于第一个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秦宇轩没有回避短板,而是坦诚以对,“我们承认,在静态的存量数据上,我们与标杆地区有差距。但我们更看到动态的增量和趋势。过去三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超过百分之五十,技术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这背后,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全省上下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空前共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评审专家,继续道:“我们认为,创新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论文,更是市场应用中的价值。我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全国最为完整的传统制造业体系之一,这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最丰富、最迫切的应用场景。我们提出的‘AI+传统产业赋能’主线,就是要用需求牵引研发,用市场倒逼创新。我们计划设立的‘场景应用引导基金’,正是为了精准滴灌,让研发资源直接对准产业痛点,实现‘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快速提升我们的整体创新能力。这是一种不同于单纯追求论文专利数量的、更具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他的回答,将劣势转化为差异化发展的思路,赢得了几位专家的微微颔首。
“至于第二个问题,关于债务风险防控。”秦宇轩话锋一转,语气更加沉稳,“我们深刻理解并坚决拥护中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部署。我们试验区的建设,绝不是搞‘大水漫灌’式的投资,更不是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的形象工程。”
他拿起手边的申报材料,指向其中的资金规划部分:“请各位专家注意,我们规划的配套资金,超过百分之七十将用于‘软性’投入:包括对企业研发和后补助、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和引进、对关键技术‘揭榜挂帅’的悬赏,以及支持数据开放共享和标准制定的平台建设。这些投入,形成的是人才资本、技术储备和制度环境,是面向未来的能力建设,而不是沉淀为钢筋水泥的固定资产。”
“对于必要的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建设,”秦宇轩补充道,“我们将严格遵循市场化原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采用ppp等模式,政府资金只起引导和杠杆作用。我们省的整体债务率处于安全可控区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确保不触碰红线的前提下,高效推进试验区建设。我们认为,中央规范招商引资的初衷,是引导高质量发展,而我们的试验区建设,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实践,两者内在统一。”
秦宇轩的回答,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数据,既深刻理解了中央政策精神,又充分阐述了本省方案的独特价值和可行性。他语气平和,逻辑清晰,没有丝毫的辩解和抵触,只有坦诚的分析和坚定的信念。
特别是他提到“用场景牵引研发”、“软性投入”、“能力建设”等概念,精准地契合了评审专家们对试验区建设“重创新、轻资产、强应用、防风险”的深层期待。
提问的专家没有再追问,只是在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着。
接下来的几个问题,秦宇轩或独立回答,或与其他成员配合补充,都处理得滴水不漏。他深厚的政策理论功底、对省情的透彻了解以及沉稳自信的气度,给评审组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答辩结束时,评审组组长,一位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罕见地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对着秦宇轩微微点了点头。
走出答辩会议室,高省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用力拍了拍秦宇轩的肩膀:“宇轩,好样的!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
团队成员们也纷纷投来敬佩和感激的眼神。大家都知道,今天这场硬仗,秦宇轩力挽狂澜,居功至伟。
飞机载着初步的胜利和期盼,返回省城。但秦宇轩明白,答辩只是闯过了一关,最终的结果尚需时日。而省内的政治暗流,也绝不会因为他在北京的出色表现而停歇。
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他行李箱里那叠沉甸甸的民意,是他最大的底气,也提醒着他,无论前路如何艰险,都不能辜负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期望。
喜欢寒门的仕途传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寒门的仕途传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