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的消息在三天后的深夜传来,没有电话,只有一条加密通讯软件上的简短留言:
「诺德光学,关键人物叫赵工,已退休。原技术团队解散,部分资料疑似被阿尔法接手。有内部匿名信提及‘技术借鉴’,但被压下了。水深,小心。」
寥寥数语,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投入余年心底,证实了他最坏的猜想。那份“内部评估”文件,极有可能触及了真相的边缘。阿尔法科技的发家史,并不干净。
几乎在同一时间,林晓那边也有了进展。
她是在一次项目组晚餐后,趁着送余年回办公室的间隙,有些忐忑地提起的。
“余老师,您上次让我留意‘诺德光学’……”她小声说,下意识地看了看空无一人的走廊,“我这两天把所有电子文档的属性和隐藏信息都查了一遍,没找到直接关联。”
余年心中微沉,但面上不动声色:“嗯,辛苦了,可能是我多虑了。”
“但是,”林晓话锋一转,从随身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质附录,“这是在一批早期技术图纸的装订缝里发现的,应该是扫描时被忽略的。上面有几个手写的公式和批注,落款缩写是‘Z.G’,旁边打了个问号,还有……一个很像阿尔法科技早期logo的草稿。”
Z.G —— 赵工!
余年接过那张纸,指尖竟有些发麻。这薄薄的一张纸,重若千钧。它不像硬盘里那份来历不明的电子文件,这是实打实的物理证据,被无意间留存下来的碎片。
林晓看着他凝重的神色,有些不安:“余老师,这个……很重要吗?我看不懂技术内容,就是觉得……有点奇怪。”
余年迅速收敛心神,将纸条小心收好,对林晓露出了一个鼓励的笑容:“非常重要。你做得很好,非常细致。这件事暂时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包括徐律师。有些技术传承的考证,需要更审慎的评估。”
听到表扬,林晓脸上瞬间焕发出光彩,用力点头:“我明白的,余老师!”
看着林晓毫无防备、充满信任的背影,余年心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愧疚。他利用了她的认真,将她无意间拉入了这个危险的漩涡。
证据链正在闭合。匿名信、内部评估、退休赵工、还有这张带有“Z.G”批注和阿尔法早期logo的图纸……所有这些碎片,都指向同一个结论:阿尔法科技的核心专利,存在重大的原创性瑕疵。
他现在手握的,不再是猜测,而是足以引爆这场数百亿并购交易的、实实在在的证据。
但他能相信谁?
向徐文渊汇报?他不敢。师兄那温和笑容背后,是否早已洞悉一切,甚至本身就是布局者?
向王主任举报?那位只看重项目和收益的管理者,会为了虚无缥缈的“正义”和巨大的法律风险,去得罪长风集团这样的顶级客户吗?最可能的结果,是为了“稳妥”处理,将他这个“麻烦发现者”踢出项目,甚至踢出律所。
将证据直接交给长风集团?在没有确凿法律文书支撑的情况下,仅凭这些碎片,对方会相信一个初级律师,还是相信他们重金聘请的、由徐文渊领导的专业法律团队?
他陷入了一个完美的死局。发现真相是死路,隐瞒真相也是死路。
就在这时,他的电脑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内部系统通知。是关于“长风集团并购阿尔法科技项目”的第一次阶段性内部评审会议通知,定于两天后举行。会议要求项目核心成员准备汇报材料,尤其是知识产权部分的尽职调查初步结论。
通知的抄送名单里,赫然包括律所的几位高级合伙人和……长风集团法务部的代表。
时限,陡然压近。
这不再是一场暗地里的调查,他必须走到台前,在决定他命运(或许也是很多人命运)的评审会上,亮出他的牌。
是打出那张可能炸死自己、也可能炸毁整个棋局的“王牌”,还是……装作一无所知,递上一份完美却虚假的“安全报告”?
他坐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良久,他拿起手机,给苏晴回了两个字:
「收到,谢了。」
然后,他打开一个空白的文档,开始起草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提纲。
一份,光辉灿烂,前程似锦。
另一份,雷声隐隐,吉凶未卜。
窗外的城市已经沉睡,而他这里的无声惊雷,才刚刚在心底炸响。
喜欢明暗法则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明暗法则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