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歌的指尖还抵在口哨边缘,金属表面沾着一点暗红。她没吹,只是盯着前方那片缓缓移动的机械轮廓。江离半蹲在她左侧,呼吸压得很低,右手捏着那支染血的口哨,指节微微发紧。陆深靠在控制台残骸后,终端屏幕上的热力图正不断跳动,几秒前还混乱不堪的数据流,此刻突然出现了一串异常波动。
“等等。”他忽然出声,声音压得极轻,“有东西撞墙。”
江离皱眉:“什么?”
“不是系统信号。”陆深的手指快速滑动,调出底层协议层的日志记录,“是外部请求包,高频、匿名、持续撞击防火墙——像有人在外面不停地敲门。”
林清歌终于转头看他。
“而且……”陆深眯起眼,“这些请求里夹着一堆Id标签,加密方式很原始,但内容统一:‘救救林清歌’。”
空气静了一瞬。
江离冷笑一声:“粉丝刷弹幕刷到实验室来了?”
“不只是弹幕。”陆深已经切换信道,调出数据源追踪界面,“你看这个水印标记——三年前她发的第一首demo底下就有。现在这批流量里,至少有三成来自长期关注她创作轨迹的老粉,他们自发组了个群,叫‘音符回收站’。”
林清歌愣住。
那是她当初随手取的名字,用来收集网友翻唱她歌的视频。没人知道这频道只有她自己常看,也没人知道她每次改稿到崩溃时,都会偷偷进去翻一遍评论区。
“他们怎么知道我们在这?”她问。
“你上周直播改曲子的时候,背景里有个通风管道的声音。”陆深调出一段音频波形,“有个电子工程师粉丝扒了整整两天,比对了十七个实验室旧图纸,推测出这种共振频率只可能出现在地下三层以上的封闭空间。他把分析结果发到了群里,然后……”
他顿了顿,屏幕上跳出一张手绘路线图,线条歪歪扭扭,却清晰标注了机器人巡逻的周期性延迟点——**0.7秒**。
“他说,如果你真在里面,按这个节奏躲,能活过前三分钟。”
林清歌看着那张图,喉咙有点发干。
她想起那天直播时,弹幕刷屏说“姐姐别熬夜了”,有人说“这首歌听着像在逃命”,还有人录了她哼副歌的小片段做成闹铃。她当时笑了一下,关掉页面继续写。
原来那些声音,一直都在。
“这数据靠谱吗?”江离盯着那0.7秒的标记。
“和我刚才观察的断点吻合。”林清歌低声说,“它们每次换阵型,都会有那么一瞬间卡顿,像是程序在重新加载指令。”
陆深迅速建模,将粉丝提供的路径与实时监控叠加。“如果我们只针对这个节点出手,能耗能降到最低。”
“那就别打全面战。”林清歌把口哨递过去,“你来控场,我只负责在它卡住的那一下,捅刀子。”
江离接过哨子,没再质疑。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被千万人记住,就不再是私人的了。
他含哨入唇,吹出的第一个音是平的,稳的,像一根线轻轻搭在空气中。两台靠近的机器人脚步微顿,扫描仪转动速度慢了半拍。就在那一瞬——
林清歌猛地吸气,吹出一个短促到几乎听不见的爆破音。
咔。
一台机器人的头部灯组瞬间错频,工具臂抽搐般扬起,差点砸中同伴。另一台则原地转了半圈,像是失去了目标锁定。
“有用!”陆深眼睛亮了,“再来一次,但这次我试试反向投射他们的测试音频。”
“哪个?”
“就是你教他们用手机App模拟声波共振那次。”陆深飞快调出文件,“你说过,每个人的设备频响都有细微差异,叠加起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干涉效果。”
林清歌想起来了。那是某次直播互动,她随口说:“你们拿手机放同一段音,说不定能震碎玻璃。”结果一群人真的试了,还录了视频发给她。
“现在,让它们变成地雷。”她说。
陆深接入大厅广播系统的残余接口,将上百段不同设备录制的测试音频打包,设定为随机延时播放。没有主旋律,没有节奏,只有无数细微震动在空间里交错穿行。
几秒后,第一台机器人踏入某个区域,腿部关节发出轻微嗡鸣,结构谐频被触发,整机震了一下。
江离立刻捕捉到轨迹变化,用极低音量的哨音引导方向。林清歌紧随其后,在机器人抬脚的瞬间,精准切入那个0.7秒的延迟空档,一记断音直插声控模块。
砰!
机器人单膝跪地,散热口喷出白烟。
又一台踩进共振区,身体晃了晃,扫描仪开始闪烁。林清歌再补一刀,这次是倒序播放的副歌片段,带着明显的撕裂感。机器人的动作彻底紊乱,竟转身朝同伴挥臂,被江离一记低频震荡直接逼退。
“缺口开了!”陆深指着东南侧,“两台掉队,中间有五秒窗口!”
林清歌喘了口气,嘴唇已经麻木,舌尖尝到铁锈味。她低头看了眼手中的口哨,上面的血渍干了,裂出细纹。
“不能跑。”她说,“跑了它们会重置协议。我们要让它们记住这个节奏——记住是谁打乱了它们。”
江离看了她一眼,忽然笑了下:“你现在说话越来越像搞事的了。”
“以前是怕被人听见。”她抹了把嘴角,“现在不怕了。”
她举起口哨,却没有立刻吹。而是从卫衣口袋掏出一张折成小方块的纸——那是上一场战斗后剩下的存储卡外壳。她用指甲在上面划了几道,写下三个字:
**别停**
然后递给陆深。
陆深一怔,随即明白过来。他把纸片塞进终端接口旁的缝隙,作为物理提醒。接着启动新一轮广播投射,将更多粉丝上传的音频碎片注入系统。
大厅里的声音越来越杂。
有女孩哼着她第一首歌的开头,走调得厉害;有个男孩用吉他弹了副歌变奏,加了失真效果;还有人录了自己心跳,说“这是我听你歌时的频率”。
这些声音原本毫无意义,可当它们在同一空间叠加,竟形成了一种诡异的秩序——像是无数人在同时低语,又像是某种集体意识正在苏醒。
一台机器人刚迈出一步,就被突如其来的共振震得关节失灵,踉跄着撞上墙壁。另一台试图静音巡逻,却发现连自己的步频都开始不受控地抖动。
“它们在适应。”陆深盯着屏幕,“但学习速度比预期慢。”
“因为这不是算法能理解的东西。”林清歌轻声说,“这是‘记得’。”
江离看着她侧脸,忽然觉得眼前这个人不再只是个创作者。她是信号塔,是共鸣箱,是所有听过她歌的人共同撑起的一片声场。
“接下来呢?”他问。
林清歌深吸一口气,手指再次抵上口哨。
“让他们听得更清楚点。”
她吹出的第一个音,不再是攻击,而是一段熟悉的旋律开头——她最早发布的那首《夜航》的前奏。干净,简单,带着点青涩的颤音。
数百段粉丝录音仿佛受到牵引,开始自动匹配节奏,层层叠叠地加入进来。广播系统发出轻微嗡鸣,像是被什么唤醒了。
一台机器人停下脚步,头部灯组忽明忽暗,像是在努力识别这段音频的来源。
林清歌没有停。
她继续吹,把整段前奏完整演奏了一遍,然后在最后一个音落下时,突然插入一段极端扭曲的变奏——音高错乱,节奏崩解,像有人拿着刀划过黑胶唱片。
机器人的反应剧烈得超乎预料。
三台同时爆出火花,其中一台猛地转向大厅中央的能量环,工具臂高高扬起,仿佛要发动攻击。其余机型也开始互相干扰,有的原地打转,有的误判障碍物,一头撞上支架。
“它们疯了?”陆深盯着屏幕。
“不是疯。”林清歌喘着气,“是冲突。它们接收到的指令和记忆对不上——一边是系统命令,一边是……真实的声音。”
江离看着她,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这些人不是在帮她逃命。
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还能再来一次吗?”他问。
林清歌点点头,手指已经摸到了口哨内壁的裂痕。她知道这东西撑不了多久,但没关系。
只要名字还在传,声音就不会断。
她抬起手,准备再次吹响。
就在这时,陆深猛地抬头。
“等等——有回应!”
他指着终端,一行新数据刚刚跳出:
**声纹匹配度上升至71%**
下方还跟着一段加密信息,破译后只有五个字:
**我们听到了**
喜欢重生后我靠写歌爆火全网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后我靠写歌爆火全网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