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十六年,正月。建安城处处张灯结彩,庆祝立国八周年。
五十四岁的曹植精神矍铄,与世子曹苗并肩站在新建的承天台上,检阅着台下肃立的文武百官与万民代表。
八年的开拓艰辛,已在这位王爷的鬓角添了些许风霜,但他的目光却比年轻时更加深邃锐利。
“八年了。”曹植感慨道,声音洪亮,在广场上回荡,“自天启十八年登陆,至今整整八载。赖将士用命,万民同心,方有今日之唐汉!”
台下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千岁”之声。曹植抬手示意安静,继续宣布:“然,开拓之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日之庆典,非为夸耀功业,实为誓师前行!
他随即颁布了名为“新纪”的十年发展规划,核心在于“深化融合,固本强基”。
庆典后,曹植做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制度安排。他正式设立“咨政院”,令世子曹苗以“监国”身份总领日常政务,但重大决策仍需由他亲自裁定。
“父王,儿臣恐难当此重任。”曹苗在私下表示担忧。
曹植看着已显沉稳的儿子,语重心长:“苗儿,你已成年,理应为国分忧。为父在你这个年纪,早已是纵横文坛,参议朝政了。况且,”
他话锋一转,神色凝重,“周不疑从商洲传来密信,罗马奥勒良皇帝已基本平定内乱,其目光迟早会再次投向西方。我们必须抓紧这宝贵的和平间隙。你处理日常政务,为父方能集中精力,筹划应对未来之大变。”
二月,曹植亲自主持了一次绝密的战略会议,与会者仅有刘晔、周循、曹仁等核心重臣。
“诸位,”曹植开门见山,“罗马之患,不在眼前,而在三五年后。届时,其必挟统一欧陆之威,大举西来。我唐汉当如何应对?”
周循主张先发制人,利用水师优势,袭扰罗马航线。
曹仁则认为当依托安第斯山险,诱敌深入,以陆战决胜。
刘晔则提出“结网”之策:“一面与明汉、商汉加深盟约,互为犄角;另一面,可遣使远交波斯、日耳曼诸部,在罗马身后埋下钉子,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曹植听罢,沉吟良久:“诸公之策,各有其理。可兼而用之。水师要能前出拒敌,陆军要能固守家园,外交更要纵横捭阖。此事由子扬总揽,制定详略。”
三月的春光中,曹植携带着年轻的世子曹苗,开始了他们为期数月的全国巡视之旅。
此次巡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首先,是为了亲自考察“新纪”计划在全国各地的落实情况;其次,是为了让年轻的世子曹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国情,为他将来继承大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巡视的首站,镇夷关,曹植亲自校验了新换装的砷青铜弩箭。他仔细检查了每一支弩箭的制作工艺,确保这些新式武器能够达到预期的杀伤力和精准度。
在镇夷关的校场上,弩箭破空之声此起彼伏,曹植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随行的将领们说:“这些弩箭是我们的利器,必须保证它们的威力。”
接着,他们来到了靖南堡,这里驻扎着一支精锐的山地营。曹植观看了士兵们的丛林战法演练,只见士兵们在茂密的丛林中灵活穿梭,运用各种战术和伪装技巧,让曹植不禁赞叹:“如此战法,即便在复杂的地形中也能占据优势。”
在蛇岛要塞,曹植登上了刚刚从海上试航归来的新式“镇远级”战舰。站在战舰的甲板上,他感受到了海风的凛冽和战舰的雄伟。
他对身边的水师将领周循叮嘱道:“水师乃国之命脉,未来御敌于海上,远胜于拒敌于岸上。我们必须加强水师的建设,确保海疆的安全。”
每至一处,曹植都会让曹苗先行处理当地的政务,而他自己则在旁观察并给予指点。
曹植希望曹苗能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治国能力。在巡视的过程中,曹植还特别注重对曹苗的军事教育,让他了解各种军事策略和战术。
夜晚,当巡视一天的劳累渐渐消散,父子二人常挑灯夜谈。曹植将自己数十年来的治国心得、用兵方略,乃至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一一传授给曹苗。
他讲述自己如何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战争中运用智谋和勇气,以及如何在和平时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曹植希望曹苗能够从这些经验中汲取智慧,为将来成为一位明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月,罗马与波斯战端重启的消息传来,证实了曹植的判断。
曹苗在咨政院会议上提出:“父王,此乃天赐良机。儿臣建议,应立即派遣使团,携重礼前往波斯,约定共抗罗马。同时,加大与商洲周叔父的联系,令其在罗马北境施加压力。”
曹植欣慰地看着儿子:“准!此事由你全权负责。记住,使者人选至关重要,需胆大心细,能临机决断。”
曹苗最终选派了能言善辩、通晓数种土着语言的毛宗为正使,以精明强干的钟会为副使,组建了一支精干的使团。
六月,使团出发的同时,曹植在格物院启动了“雷霆二期”计划,目标是赶在罗马大军到来前,完成全军装备的更新换代,并研发出至少一种能改变战场格局的“利器”。他给予李胜等人极大的权限与资源,要求“不论花费,只求成果”。
八月,曹植做出一项颇具远见的决定:设立“海事学院”与“陆师学堂”,系统化培养军官与航海人才,打破以往师徒相传的模式,并明确规定,学员中必须有不少于三成的土着与混血子弟。
“唐汉的未来,在于融合。军队更是如此。”他在开学典礼上如是说。
天启二十六年,岁末。曹植在王府举行家宴,只召了世子与几位核心老臣。
席间,他回顾十年历程,展望未来挑战,最后对曹苗及众臣言道:“创业维艰,守成不易。然,我唐汉之业,非止于守成,更在于开万世之太平。今罗马虽强,然其弊在树敌众多,战线漫长。”
“我唐汉虽新,然其利在内部凝聚,生机勃勃。未来十年,将是决定我唐汉乃至整个新大陆命运的关键十年。望诸君与孤,及世子,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他的声音中气十足,目光炯炯,毫无疲态。在座众人无不感奋,皆知这位雄主正立于其智慧与经验的巅峰,准备带领唐汉王国迎接前所未有的风浪。
新的时代已然开启,而曹植,将继续作为这艘航船的掌舵人,引领它驶向未知而壮阔的远方。
喜欢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