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卢洲的青尘

首页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疯了!古代嫡女穿越到了七零年代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霸道总裁之夜总的小娇妻重生我被校花倒追了很细的修仙艾莉丝之魔法巅峰快穿:病娇反派别害怕重生之不被书写的人生进错房!误惹战少,娇妻休想逃盗墓:无副作用长生了解一下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卢洲的青尘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全文阅读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txt下载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58章 科技高峰:沈括与《梦溪笔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盛夏,汴梁太史局的观星台上,暑气蒸腾,却挡不住沈括专注的目光。他身着绯色官袍,手持自制的“浑仪”,正俯身调整仪器刻度,观测北斗星的运行轨迹。铜制的浑仪上,刻着细密的经纬线,比前代的仪器精度提高了三倍,旁边摊开的纸上,密密麻麻记着“北极星距地高度”“磁偏角偏差”等数据——这些都是他近半年来的观测成果。年过六旬的赵仲(已致仕,仍兼任国子监编修)拄着拐杖,站在观星台边缘,手里捧着赵烈晚年整理的《五代科技考》,册页上“后周显德年间,天文仪器多因战乱损毁,观测数据误差超一度”的批注,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赵承(现任禁军器械监提举)一身戎装,腰间挂着改良后的“突火枪”,正与沈括的助手讨论火药配方,年轻的脸上满是对科技的好奇。

“存中(沈括字)兄,这浑仪比《五代科技考》里记载的周世宗浑仪,精度高了多少?”赵仲缓缓走上前,指着浑仪上的刻度问道。他想起父亲赵烈曾说,后周时观测日食,因仪器简陋,预测时间与实际差了两刻钟,如今见沈括的浑仪刻度精确到“分”,心里满是震撼。

沈括放下观测记录,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里满是自豪:“赵编修,这浑仪是按您父亲《武经总要》里的‘天文仪器改进法’改的——将原来的固定刻度改成可调节的‘活尺’,还加了‘校正镜’,观测误差从以前的一度缩小到三分以内!上个月观测日食,预测时间与实际仅差半刻,比五代时强太多了!”他顿了顿,从案上拿起一卷手稿,“这是《浑仪议》的草稿,里面详细记录了改进原理,将来要编入《梦溪笔谈》,让后人知道仪器改进的关键。”

赵仲接过手稿,指尖拂过“活尺校正法”的图解,想起父亲当年在洛阳修复天文仪器的场景——那时的仪器铜锈斑斑,刻度模糊,父亲只能用小刀一点点刮掉铜锈,用木炭灰打磨刻度,如今沈括竟能直接改进结构,心里满是欣慰:“好,改得好!你父亲赵烈要是泉下有知,见他的改进想法能实现,定会高兴。”

此时,赵承拿着一把改良后的“突火枪”走过来,枪身由铁皮包裹,枪管更长,还加了“准星”。“沈大人,您看这突火枪!按您《梦溪笔谈》里的‘火药配比’调整后,射程从五十步提到了八十步,还能精准击中目标!上个月在西北试射,党项骑兵见了都怕!”他说着,还演示了如何装填火药与铅弹,动作熟练。

沈括接过突火枪,仔细查看枪管结构,点头称赞:“加了准星是关键!五代时的突火枪,只能‘大致瞄准’,如今有了准星,精度提高一倍。我在《梦溪笔谈》里写‘火药配比:硝石七、硫磺二、木炭一’,你们按这个比例配,不仅威力大,还不会炸膛——这也是受您父亲《武经总要》里‘五代火药事故记录’的启发,他当年记录的十次炸膛,有八次是硫磺比例过高,我才调整了配比。”

赵承眼睛一亮:“原来如此!晚辈之前总觉得火药不稳定,现在才知道是比例的问题。今后禁军的突火枪,都按这个比例配火药,还要把‘准星制作法’教给工匠,让每把枪都能精准射击!”

正说着,沈括的助手匆匆跑来,手里捧着一个木制的“水力仪象台”模型:“大人,您改进的水力仪象台模型做好了!能自动报时、观测星象,还能演示日月运行!”

众人围过去,只见模型高约三尺,由水力驱动,齿轮转动间,顶端的“浑象”随之旋转,与天上的星象对应;侧面的“报时装置”每隔一刻,就会有小木人敲钟,精准无误。“这是按您父亲《五代科技考》里的‘后周水力钟’改进的。”沈括指着模型的齿轮,“五代时的水力钟,只能报时,还常因水流不稳停摆。我加了‘稳流器’,让水流匀速;又加了‘浑象’,让它既能报时,又能观测——这就是‘一物多用’,比五代时的仪器实用多了。”

赵仲凑近模型,看着转动的齿轮,想起后周显德年间,父亲在汴梁见过的水力钟——那时的钟只有简单的齿轮,每天至少停摆三次,如今沈括的模型不仅不停摆,还能观测星象,忍不住感慨:“科技的进步,真是一代比一代强。你父亲当年说‘乱世藏技,治世传技’,如今你们不仅传技,还能改进,这就是治世的好处。”

午后,众人移步到沈括的书房——“梦溪斋”。书房里堆满了各类手稿、仪器模型,墙上挂着《天下州县图》(沈括绘制,比前代精确十倍),案上摆着“十二气历”的草稿(沈括独创,按节气定历法,比现行历法更适合农时)。沈括从书架上取下《梦溪笔谈》的初稿,共三十卷,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门,每一门都记录着宋初的科技成果与民间技艺。

“赵编修,您看这‘技艺’门,里面记录了毕昇的活字印刷、喻皓的《木经》(建筑着作),还有您父亲提到的‘五代织锦技法’。”沈括翻开其中一卷,指着“活字印刷”的记载,“毕昇的泥活字,容易碎,我在里面补充了‘木活字改进法’,还记录了‘蜡涂防腐’的技巧——这也是受您父亲《五代科技考》里‘蜀锦蜡染’的启发,蜡能防水,自然也能防木活字受潮。”

赵仲接过初稿,翻到“器用”门,里面详细记录了“后周柴窑瓷”的烧制技法,还附有赵烈手绘的“柴窑窑炉结构图”。“没想到你把你父亲的手稿也编进去了!”赵仲眼眶有些发红,“他当年在洛阳抢救柴窑瓷片,反复试验烧制方法,却没能写出完整的技法,如今你帮他完成了,真是太好了。”

“赵公是科技传承的功臣,他的成果不能埋没。”沈括郑重地说,“《梦溪笔谈》不仅要记录宋初的科技,还要连接五代的传承——没有五代工匠的坚守,没有赵公的记录,就没有现在的科技高峰。比如‘磁偏角’的发现,我在书中写‘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也是受赵公《五代航海记录》的启发,他当年随周世宗北伐,记录‘海上导航,磁针常偏东’,我才专门观测验证,发现了磁偏角。”

赵承凑到案前,翻到“权智”门,里面记录了“曹玮用诈术退敌”“狄青出奇兵破侬智高”等军事案例,还附有赵烈在高平之战的“方阵战术”图解。“沈大人,您把曾祖父的战术也编进去了!”赵承兴奋地说,“今后禁军将领读《梦溪笔谈》,不仅能学科技,还能学兵法,真是一举两得!”

沈括笑着点头:“军事与科技本就不分家——没有好的突火枪,再妙的战术也难执行;没有精准的天文观测,行军导航就会出错。我编《梦溪笔谈》,就是想让‘技’与‘术’结合,让大宋的军事、农业、民生都能受益。”

傍晚时分,夕阳透过窗棂,洒在《梦溪笔谈》初稿上,金色的光斑与墨色的字迹交织,格外庄重。赵仲、赵承与沈括围坐在案前,讨论着如何完善手稿,如何将五代的科技遗产更全面地融入其中。

“存中兄,”赵仲突然开口,语气郑重,“老夫想把《五代科技考》的全卷交给你,你把里面的内容都补充到《梦溪笔谈》里——让后人知道,宋初的科技高峰,不是凭空来的,是站在五代工匠与赵公这样的传承者肩上的。”

沈括接过《五代科技考》,双手微微颤抖:“赵编修放心!我定会好好整理,让五代的科技成果与宋初的创新融为一体,不让任何一份心血埋没。”

赵承也站起身,对着沈括躬身行礼:“沈大人,晚辈在禁军器械监,会全力配合您的科技研究——您需要什么材料、什么数据,晚辈都能帮忙收集;您改进的武器、仪器,晚辈会尽快在军中推广,让科技真正用到实处。”

离开梦溪斋时,夜色已深。汴梁的街道上,灯笼亮了起来,太史局的观星台还透着微光,沈括想必还在灯下修改《梦溪笔谈》;禁军的营房里,工匠们正按沈括的图纸制作新的突火枪;江南的农田里,农民们或许已用上沈括改进的农具——一场围绕“科技”的变革,正在大宋的土地上深入展开。

赵仲坐在马车上,手里捧着《五代科技考》,想起父亲赵烈临终前的话:“科技是治世的根基,能让百姓吃饱饭、让军队打胜仗、让中原强起来。”如今,父亲的话正在实现,他忍不住露出欣慰的笑容。

回到家中,赵仲挑灯夜战,在《五代秘史》的“科技高峰”章节写下批注:“宋神宗熙宁五年,观沈括《梦溪笔谈》初稿,叹大宋科技之盛,实乃五代未有之局。此高峰非偶然,乃三脉传承之功:其一,五代工匠之坚守——后周的浑仪、柴窑瓷、水力钟,虽简陋却为根基;其二,赵烈之记录——《五代科技考》《武经总要》续篇,留存乱世技艺,避失传之祸;其三,沈括之创新——改进浑仪、定火药配比、编《梦溪笔谈》,融前代遗产与当代智慧,成科技体系。然科技亦需守护:需防‘重文轻技’(视工匠为‘贱业’)、需防‘秘而不宣’(技艺垄断于官府)、需防‘因循守旧’(拒斥民间创新),需以五代‘科技凋零’为戒,方能长久。赵烈亲历五代科技之苦,深知‘技强则国强’,此高峰,亦为完成其‘治世需以科技安民生’之遗愿。”

批注写完,赵仲将《五代科技考》与《梦溪笔谈》初稿放在一起。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照亮了“科技传承”四个字,也照亮了大宋的未来——通过沈括与《梦溪笔谈》,五代的科技遗产得以系统总结,宋初的创新得以全面记录,为后续农业增产、军事改进、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也让大宋在“重文轻武”的国策下,仍能凭借科技实力,在与辽夏的对峙中占据一席之地。

此时的梦溪斋,沈括还在灯下修改“磁偏角”的记载,笔尖落下,写下“此乃天地之理,非人力可改,唯顺理而用,方能利航海、便行军”;禁军器械监的工匠们,正按沈括的图纸打造新的水力锻锤,准备用它锻造更坚固的铠甲;江南的泉州港,水手们已用上沈括改进的“指南针”,再也不用担心海上迷路——这一切,都像赵烈当年期望的那样,科技不再是乱世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治世中照亮未来的明灯,支撑着大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科技的璀璨印记。

喜欢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英雄联盟:我的时代直播:老登,鬼火停你家楼下咯!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我的神通有技术恶鬼训练营二次元日常物语大明第一臣绝色嫡女一睁眼,禁欲太子掐腰宠万界永仙我成了六零后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龙翔仕途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离婚女人图鉴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斩神:攻略林七夜,青梅竹马很香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生子当如孙仲谋朝阳警事娇娇王妃驾到,疯批王爷宠入骨
经典收藏和反派狼王贴贴,我假孕成真了!我们不是冬日限定长生:柳星海游记玄学老祖宗被迫下山成顶流死后在地府我和我死对头he了灵泉空间之逃荒农女超彪悍禁欲小叔是位假佛子逆仙傲世录哄骗反派后,我被强制爱禁止宿主当渣男后,炮灰被宠上天爱情自有天意,缘分命中注定王爷痛哭,王妃画风逐渐走歪穿成不受宠嫡女,我灭全家造反了甄嬛传之千万面穿越成霸总爸妈的崽,我太难了万千眷侣温柔成瘾闪婚亿万总裁,首富马甲藏不住了云霄路重生千禧年,我带领全村发家致富
最近更新提什么和离,娘子咱们生娃吧将军府的账房小娘子万界同位体:魔法少女开局诸天万界之每个世界都有无敌系统开挂人生黄金瞳道诡异仙之异仙界氪命剑娘没用?巧了我血条无限!千年血尸与风水迷局夜话鬼连篇老李,你想屁吃了!穿越唐朝当财子快穿:主角光环收割手册前世太惨,这世本小姐不忍了七零返城女知青,回村被全家团宠娱乐:离婚天仙,杨蜜带娃找上门菜人青囊经外传之青囊劫深空修炼解决意难平重生最强大脑登上权力巅峰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卢洲的青尘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txt下载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最新章节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