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华

冒泡的龙虾

首页 >> 东晋风华 >> 东晋风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姑父叫朱棣带着农场混异界霸天武魂我在明朝当国公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生子当如孙仲谋北明不南渡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
东晋风华 冒泡的龙虾 - 东晋风华全文阅读 - 东晋风华txt下载 - 东晋风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章 市井暗涌乡议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建康城,不仅是台城宫阙、乌衣风流的建康,更是秦淮桨声、青石板巷、市井百态的建康。高门贵胄的清谈玄理如同飘浮于云端的仙乐,而真正在这座巨大城市毛细血管中流淌、滋养着万千生民的,是另一种更为质朴、却同样强大的力量——乡论清议。其声虽微,其势却广,聚沙成塔,汇流成海,于无声处,往往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人的声名,乃至影响庙堂之上的观感。

在城南一处并不起眼的天师道道观“净明观”内,香火缭绕中,却进行着一场与寻常祈福禳灾迥异的密谈。

静室深处,门窗紧闭,唯有墙壁上悬挂的“三官”神像目光垂怜,默视下方。云真子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道袍,长须垂胸,目光开阖间却无半分方外之人的冲淡,反锐利如能洞穿世情。与他相对而坐的,是几位身着粗布短褐,看似寻常农户、货郎、工匠模样的男子。然而这些人眼神精亮,举止沉稳,眉宇间带着一种被信仰凝聚起来的沉静力量。他们并非普通信众,而是天师道于建康各坊市间底层信众中的“祭酒”或“道官”,虽无官身,却在民间拥有相当的号召力与组织力。

“诸位道友,”云真子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近日城中风云,想必已有耳闻。”

一位看似老农,双手却布满厚茧而非耕种所致的祭酒点头,声音沙哑:“观主所指,可是那位屡有惊人之论的陆姓郎君?清议堂之言,西府问策之事,坊间已有风闻。”

“正是。”云真子颔首,“此子非凡。其言深谙‘黄老’无为而治、顺势而为之道,其志或在澄清寰宇,暗合我道‘助国扶命’之旨。然其身寒微,如美玉陷于淤泥,恐为门户之见所摧折,实为可惜。”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我道祖师立教,本为教化百姓,救度众生。世间贤才,无论贵贱,皆应得其所在。今有一事,需诸位道友暗中助益,非为私情,实为公义。”

几位道官神色一凛,齐齐肃容:“请观主示下。”

“无需鼓噪,无需妄议朝政。”云真子指示极其清晰,“只需于尔等日常往来、布道济民之际,将陆郎君之事,以‘故事’形式,悄然传递于信众乡邻之间。可言其‘聪慧仁德’——譬如,或言其虽贫,却常助邻舍老者书写家信、解读文书,分文不取;或言其读书刻苦,志存高远,虽粗茶淡饭,不改其乐;或可编撰一二小故事,显其机智与善心…总之,只传其品行才学之‘佳话’,塑其‘寒门俊才’之清名,引导乡论对其心生好感与敬佩。切记,务必自然,如春雨润物,细而无声,绝不可授人以柄,言我道干预士林品评。”

众人皆是精明干练之辈,立刻心领神会。这并非煽动,而是更为高明的舆论塑造,于底层民间悄然播撒种子,待其自行生根发芽,形成一股自下而上的“乡论”潜流。这对于扎根于民间的天师道来说,正是其擅长之事。

“谨遵观主之命!”几人低声应诺,眼神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在自己负责的街坊区域悄然施行。

密议既毕,几人悄然散去,融入市井人流,仿佛从未聚过。

翌日开始,建康城各处的茶肆、酒坊、码头、集市,那看似杂乱无章、家长里短的闲谈中,开始悄然混入一些关于“城南陆郎君”的新鲜话题。

午后阳光慵懒,几名脚夫、小贩忙里偷闲,围坐一桌喝着粗茶。一个货郎打扮的男子呷了口茶,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身旁人道:“哎,张老哥,前日我去城南收货,听闻一趣事。”

“哦?何事?”旁人被勾起兴趣。

“就是那位写了‘醉揽山河’的陆郎君,知道吧?听说前几日有个邻巷的老丈,儿子在北边捎了信回来,老丈不识字,急得团团转,堵在路口求人念信。那些穿长衫的先生们嫌他脏臭,掩鼻绕道走。偏生那陆郎君路过,二话不说,接过信就一字一句念与老丈听,还耐心解释。老丈感激涕零,要掏几个铜板谢他,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陆郎君坚决不受,只说‘邻里相助,份所应当’,还扶着老丈回了家。啧啧,真是难得!有学问,心肠还好,不像有些人,认得几个字就眼睛长到天上去了!”货郎啧啧赞叹,声音不大,却足以让邻桌都听得清楚。

茶客们闻言,纷纷点头附和:“是啊,如今这样的好心肠的读书人,少见了!”“听说他学问大得很哩,连大将军都派人问他主意!”“是吗?真是人不可貌相…”

几名绣娘、帮工在歇息吃午饭。一个负责采买的嬷嬷一边分着蒸饼,一边压低声音道:“你们可知,咱们坊里那个陆家小郎君,别看现在清贫,可是个有大造化的!”

“嬷嬷又听见什么了?”

“我娘家表侄在书肆帮工,他说陆郎君常去租书,看的都不是寻常科举文章,尽是些兵法、地理、农桑水利的‘实学’!书肆老板都夸,说此子见解独到,将来必是安邦定国的人才!就是出身差了些,可惜了…”

“呀!竟是这样!”“看来是真有本事,不是瞎吹的。”“要是真能做官,说不定是咱百姓之福呢…”

女子们的心地更软,更容易被这种“才子落难”又“仁心仁德”的故事所打动,窃窃私语间,已将好感与同情赋予了这个陌生的寒门士子。

此摊专供往来仆役、低级胥吏歇脚。一个看似老实的挑粪工蹲在角落喝茶,与相熟的茶博士嘀咕:“老弟,听说那位谢家小公子,眼高于顶的那个,最近天天往城南跑,就为找那陆郎君论学?”

茶博士一边擦着桌子,一边点头:“可不是嘛!谢公子那等人物,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见陆郎君是真有货真价实的学问!我还听说啊…”他声音压得更低,“西府大将军问策,都被他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客客气气走了!”

“嚯!这么厉害!”挑粪工适时地露出惊叹表情,“那中正定品,肯定能评个高品吧?”

“唉,难说哦…”茶博士摇摇头,叹了口气,“这世道,光有学问顶啥用?还得看出身呐!王家…嘿…”他欲言又止,留下无限遐想和同情。

周围竖着耳朵听的胥吏仆役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他们地位低下,对高门垄断早有不满,此刻更易对陆昶产生共情。

分发粥食之时,一位负责的祭酒对着排队等候的贫苦信众和百姓,语重心长地道:“…故,上天有好生之德,亦爱惜贤才。世间有贤士,如明珠蒙尘,吾辈虽力微,亦当心存善念,口积德言。譬如城南陆郎君,仁心聪慧,乃善士也。遇人议论,当为美言,此亦积功德之事…”

信徒们纷纷合十称是,将“陆郎君是善士”的印象牢记于心。

如此这般,种种关于陆昶“聪慧”、“仁德”、“有志气”、“有实学”的正面故事,甚至一些显其机智善良的小轶事,通过天师道这张无形而庞大的民间网络,借助货郎、工匠、茶博士、善堂嬷嬷等各色人等的口,在坊市街巷、田间地头悄然流传。

它们并非轰轰烈烈的颂歌,只是市井琐谈中的一丝涟漪,饭后闲余的一点感慨,却如涓涓细流,缓缓汇聚,逐渐形成了一股潜在的“乡论”清议。这股力量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地弥漫在建康城的空气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对陆昶的观感。

寒门士子们从中看到了希望与共鸣;普通百姓觉得他亲切可信;甚至连一些中下层官吏,也开始暗自关注。

这股自下而上的暗涌,与谢玄自上而下的鼓吹、谢道韫清谈中的巧妙维护交织在一起,正一点点地为陆昶积蓄着无形的资本,冲击着那看似坚不可摧的门第高墙。

山雨欲来风满楼,而风,已起于青萍之末,起于这市井阡陌之间。

喜欢东晋风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东晋风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一世之尊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极品妖孽兵王纯情校医我家娘子在修仙永恒剑主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恶鬼训练营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太子妃必须骄养江总,夫人又闹离婚了三国:东归志!和离后王爷真香了我的姑父叫朱棣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斩神:攻略林七夜,青梅竹马很香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魔法史记苏泽列传大清之祸害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
经典收藏秦有锐士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从水浒迎娶潘金莲开始纵横诸天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糜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坏坏相公好难缠:女人,敢不要我【完结】战国野心家大宋第一太子大明,我以族谱变法秦时韩公子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隋唐八卦史【精华版】朱门华章录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盛世第一妾汉朝至上
最近更新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风起荆南未知天命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大明熥仔顶级杀手穿越古代,开局杀疯了历史奇人传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十世轮回之炼体反贼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长安新火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娘娘,请卸甲!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
东晋风华 冒泡的龙虾 - 东晋风华txt下载 - 东晋风华最新章节 - 东晋风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