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临时落脚的小旅馆房间,林妙可反锁房门,拉上窗帘,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
她盘膝坐在床上,并未立刻翻阅墨守规给她的残卷,而是先闭上了眼睛,尝试让自己激荡的心绪平复下来。
今天接收的信息量太大,从地下枢纽站的严密守卫,到墨守规揭示的“冥府道统”、“阴脉节点”的秘辛,再到姑姑林素云残魂的真实处境……每一件都足以让人心神不宁。她很清楚,以自己现在的心境,别说去实施那个危险的计划,就连安全地理解研究那份古老的法门都做不到。
深呼吸,意识沉入体内。
她“看”到了那团在丹田气海中静静燃烧的净火。它不再像最初那样炽烈奔放,而是变得更加凝练、温顺,焰心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琉璃色,散发出宁静而纯粹的气息。这是她连日来不断运用、锤炼,并试图融合玉佩阴气的结果。
同时,她也感知到贴身佩戴的那枚玉佩传来丝丝缕缕的凉意,这凉意不再刺骨,反而如同炎夏的清泉,滋养着她的神魂,让她保持清明。
“以阳火安抚、净化……”林妙可回味着墨守规的话。
这完全颠覆了她之前对“力量”的认知。无论是爷爷林国安请神驱邪的刚猛路子,还是她之前下意识用净火焚烧邪秽的手段,本质上都偏向于“对抗”与“消灭”。而如今,她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将这股力量变得极致细腻,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不,是比手术刀更精微的存在,去触碰、梳理另一个痛苦灵魂的创伤。
这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心境的蜕变。
良久,她感觉心神彻底宁静下来,才缓缓睁开眼,拿起那本兽皮封面的残卷。
残卷的纸张泛黄脆弱,上面的字迹并非现代汉字,而是一种古老的符篆文混合着一些描绘能量流动的图示。幸好林妙可自幼被爷爷强迫学习过不少符箓基础,加上医科生对结构和图谱的天生敏感,她勉强能看懂个大概。
正如墨守规所言,这并非完整的《九幽镇狱典》,而是他摘录、研究并推测出的关于“魂印”与“安抚”的部分。
开篇便阐述了冥府道统对“魂”的理解:魂非一团混沌,亦有脉络窍穴,谓之“魂络”。强烈的情绪、执念、创伤,会在魂络上形成“结点”或“淤塞”,导致魂体失衡,痛苦,乃至扭曲畸变,化为厉鬼邪灵。
《九幽镇狱典》中记载的“安抚”法门,核心在于“引”与“化”。施术者需以自身魂念为引,凝聚极精微的能量(通常是温和的阴性能量),如同穿针引线,轻柔地梳理目标魂络上的结点,化解淤塞,引导其混乱的能量回归有序。
“这……简直是灵魂层面的针灸与心理疏导的结合体。”林妙可心中震撼于这古老智慧的精妙,同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对施术者的精神力控制要求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对目标脆弱的残魂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引火烧身。
而墨守规的“推测”和“反向应用”则更加大胆。他指出,林妙可的“阳火”本质是至阳至净,对阴性能量具有天然的压制力。但如果能将其控制到极致温和,其“净化”效果远胜寻常阴性能量,能更有效地灼烧掉那些怨念、痛苦的杂质。关键在于——“心焰”。
“以心念驾驭火焰,焰非毁灭,而为温暖;非驱散,而为照亮。”
林妙可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她尝试着调动一丝净火,不是将其逼出体外,而是引导它沿着自己的经脉,缓缓流向指尖。
起初,火焰依旧带着灼热,让她指尖微微发烫。她努力回想着记忆中为数不多的、与姑姑相关的温暖片段(更多的是从父亲零星的追忆中拼凑),回想着面对被邪灵附身者时那份想要“救助”而非“驱逐”的本心,回想着理解爷爷苦衷后那份复杂的悲悯……
她的心绪变得更加柔和,指尖的那缕净火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炽烈的光芒内敛,颜色变得更加纯净柔和,如同晨曦的第一缕光,温暖而不刺眼。她甚至能感受到这缕火苗中蕴含的“意念”——一种抚慰与守护的意愿。
“成功了……”林妙可心中微喜,但不敢有丝毫松懈。维持这种状态的“心焰”对精神力的消耗极大,仅仅几个呼吸间,她就感到了一丝疲惫。
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她需要练习更精细的操作——如何将这心焰化作无形的“针”,如何将自己的魂念附着其上,如何模拟出“梳理魂络”的动作。
没有真实的残魂供她练习,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她找来一杯清水,尝试将一丝微弱的心焰之力注入水中。起初,火焰触及水面,发出“嗤”的轻响,蒸发出一小缕水汽。失败了几十次后,她终于勉强能让那缕温暖的能量融入水中,让整杯水变得温热,却没有沸腾。
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她花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期间打坐了数次恢复精神。
接着,她又尝试用这缕能量去“牵引”水面上的微小涟漪,去“绘制”简单的符文……每一次成功的微操,都意味着她对自身力量的控制更精进了一分。
在这个过程中,她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辅助作用。人体经络、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虽然与玄妙的“魂络”不尽相同,但在“能量”或“信息”传递、节点调控等理念上,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她开始尝试将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学概念与残卷中的古老图示相互印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第三天傍晚,林妙可再次睁开眼时,她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内敛,少了几分之前的锐气,多了几分沉静与包容。她摊开手掌,一缕温暖柔和的白色光焰在掌心静静跳跃,随着她的心意,时而拉长如丝线,时而凝聚如针尖。
她看向窗外渐渐笼罩大地的夜幕,目光投向寰宇新城的方向。
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大半,是时候开始制定具体的潜入计划了。
她拿出纸笔,凭借记忆画出了地下枢纽站及其周边管道的大致结构图,重点标明了那两个“清洁工”守卫的位置,以及那个带有符文的金属盖板。
强攻不可取,必须智取。
她的优势在于:
1. 对地下管网部分区域的熟悉。
2. 林家血脉和姑姑的玉佩,可能有助于她接近核心封印而不被立刻排斥或触发强烈警报。
3. 刚刚初步掌握的、针对魂体的“心焰”法门。
4. “公司”可能并不知道她的具体存在和拥有的独特能力。
她的劣势也很明显:
1. 敌众我寡,对方装备精良,组织严密。
2. 对“源点”核心区域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
3. “安抚”姑姑残魂的过程极度凶险,且充满不确定性。
林妙可沉吟片刻,一个初步的行动方案在脑中逐渐成型。
她需要选择一个“公司”守卫可能相对松懈的时间,或许是深夜,或许是人员交接班的时候。利用地下管网的复杂环境悄然接近,尝试用玉佩和血脉气息规避封印的部分警戒机制,在不惊动守卫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甚至进入那个盖板下的核心区域。
一旦进入,她必须争分夺秒找到与姑姑残魂连接最紧密的“节点”,然后施展“心焰”法门。这个过程必须快、准、稳,因为谁也无法预料“公司”是否会有监测核心区域状态的手段。
同时,她还需要一个撤退方案。如果被发现,或者安抚过程中出现不可控的异变,她必须有能力迅速脱离。
她将目光再次投向那缕在指尖跳跃的温暖火焰。
这次,它不再是单纯的武器,而是承载着希望与救赎的——心焰。
“姑姑,等我。”她轻声低语,眼神坚定如磐石。
夜幕深沉,一场无声的潜入与灵魂的博弈,即将在繁华都市的地底深处上演。
喜欢乩童,邪灵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乩童,邪灵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