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刚过,琼州府的海风就带着股湿热的劲儿,卷着椰树的清香扑上“云帆号”的甲板。郑伟扶着船舷眺望,远处的海岸线像条淡金色的绸带,月牙形的海湾里泊着几十艘渔船,桅杆林立,像片倒插的芦苇。
“那就是榆林港。”大副周猛指着海湾深处,那里的水色比别处深,显然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渔民说,这港能容下百艘大船,就是航道浅了些,涨潮时才能进。”
郑伟举起望远镜,镜头里映出岸边攒动的人影。为首的官员穿着藏青官袍,正踮脚往船上望,身后跟着的百姓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提着竹篮,竹篮里露出黄澄澄的芒果和红通通的荔枝,像把春天装进了篮子。
“云帆号”缓缓靠岸时,码头上爆发出一阵欢呼。琼州知府王秉正带着属官迎上来,拱手时官帽上的珊瑚顶珠晃得人眼晕:“郑大人,盼您盼得脖子都长了!”他往旁边挪了挪,露出身后的黎族百姓,“这是黎寨的首领阿贵,特意带着族里人来迎您。”
阿贵穿着靛蓝筒裙,腰间挂着把牛角刀,黝黑的脸上堆着笑,手里捧着个椰壳酒坛:“郑大人,喝口我们黎家的椰子酒,解解海上的乏!”他掀开坛盖,清甜的酒香混着海风飘过来,引得水手们直咽口水。
郑伟接过酒碗,仰头喝了一大口,酒液带着点微酸的甘冽,顺着喉咙滑下去,熨帖得很。“好酒。”他抹了抹嘴,目光却落在海湾两侧的礁石上,“王知府,这港是块宝地,就是航道得挖深些,不然蒸汽船进不来。”
王秉正忙点头:“大人说得是!前阵子我让人测了,航道最浅处才丈五,大船进来得候着涨潮。”他指着岸边一片滩涂,“那里能建干船坞,木料现成的,黎家兄弟还能来帮忙。”
阿贵听见“帮忙”二字,眼睛亮了:“官爷要是修港,我们黎族男子都来!但求官爷帮个忙——”他往东南方向指了指,那里的海面隐约能看见几个小岛,“那几个岛被海盗占了,抢我们的橡胶汁,还烧了两个村子的草屋。”
“橡胶汁?”郑伟追问。
阿贵转身让族人扛来几个陶罐,里面装着黏稠的乳白色液体,像融化的猪油。“这是橡胶树的汁,晒干了能做防水布,铺在船上不漏水。”他指着自己脚上的草鞋,鞋底贴着层黑乎乎的东西,“还能做鞋底,不怕湿!”
郑伟摸了摸那鞋底,又韧又防水,心里顿时有了数。他看向周猛:“明天派两艘巡逻艇去那几个岛看看,海盗要是不识相,就给他们点颜色。”
周猛刚应下,阿贵就“扑通”跪在地上,身后的黎族百姓也跟着跪下,黑压压一片。“谢大人!”阿贵的声音带着哭腔,“那些海盗抢了我们三年,官府派兵去剿过,可他们船快,打完就跑……”
“以后不会了。”郑伟扶起他,指了指“云帆号”的明轮,“我们的船比他们快,炮比他们远。等港建好了,就在岛上设了望塔,海盗敢来,我们的炮能打到他们哭。”
这话一出,码头上的百姓都笑了,连王秉正都松了口气。他来琼州两年,海盗是块心病,商船不敢靠岸,渔民不敢远海,府库里的税银一年比一年少。
当天下午,郑伟就带着测绘队乘小艇勘察港口。浅滩上的螃蟹被惊得横冲直撞,测绘官小李踩着水测量水深,喊着:“这里三丈,往前五十步,两丈五……”周猛在旁边记录,笔尖蘸着海水写,字很快就干了。
“航道得挖深到三丈,”郑伟在沙滩上画着草图,“从入口处往里挖,两边垒上石块防冲刷。干船坞建在北岸,得用条石打底,不然经不住海浪拍。”他抬头看向阿贵,“黎族兄弟熟悉地形,挖航道、采石的活,就拜托你们了。”
阿贵拍着胸脯:“大人放心!我们黎家男子都会潜水,挖礁石最拿手!就是……”他挠了挠头,“家里的橡胶汁,能不能卖给官府?”
“不仅要买,还要教你们怎么种。”郑伟笑着说,“我让人从广州带来新的橡胶树苗,产量比野生的高两倍。等港建好了,就设个橡胶坊,把汁炼成橡胶,做船用的防水布,你们也能赚些银钱。”
阿贵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牛角刀差点掉在地上:“真的?那我们以后不用光靠打猎过活了?”
“当然是真的。”郑伟捡起块贝壳,在沙滩上画了个船的样子,“这港建起来,南来北往的商船都要来停靠,要吃饭、要修船,你们还能开客栈、做买卖,日子保管比现在好。”
夕阳西斜时,勘察队往回走。沙滩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很快被涨潮的海水抚平。阿贵带着族人扛来几捆香茅,在岸边燃起篝火,火光映着他们黝黑的脸,歌声像海浪一样起伏。
王秉正凑到郑伟身边,小声说:“大人,黎族兄弟性子野,以前跟官府不亲,您这几句话,比我两年说的都管用。”
郑伟望着篝火旁跳舞的黎族百姓,他们的筒裙在火光里翻飞,像一只只展翅的蝴蝶。“不是话管用,是他们信了。”他说,“信这港能护着他们,信日子能好起来。”
夜里,郑伟躺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像首永不停歇的歌谣。他想起白天阿贵说的,海盗抢橡胶汁时,黎家女子抱着陶罐往密林里跑,男人举着砍刀拼命;想起王知府叹着气说,琼州的香料再好,也运不出去,因为商船怕海盗。
“明天就开工。”他对守在帐篷外的周猛说,“让‘云帆号’回广州运工具,叫上工部的工匠,带足炸药和铁锹。告诉他们,这港要建得能经住百年风浪。”
周猛应了声,脚步声很快消失在夜色里。帐篷外,黎族的歌声还在继续,混着远处渔船的梆子声,格外安宁。郑伟摸出怀里的海图,借着月光看琼州的位置,像南海捧在手心的一颗明珠。
他知道,等港口建起来,这颗明珠就会发光——蒸汽船的煤烟会与椰林的清香混在一起,黎族兄弟的橡胶汁会变成商船的防水布,而那些躲在小岛的海盗,迟早会被巡逻艇的炮声吓跑。
天快亮时,郑伟被一阵嘈杂声吵醒。走出帐篷一看,阿贵带着几十个黎族男子,扛着锄头、背着竹篓,已经在滩涂上等着了。见他出来,阿贵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大人,我们等不及了,先挖着!”
朝阳从海平面升起,把海水染成金红色。沙滩上,铁锹碰撞礁石的“叮叮”声,黎族男子的号子声,远处“云帆号”的汽笛声,混在一起,像首崭新的歌,在琼州的海湾里,越唱越响。
郑伟站在晨光里,望着这片忙碌的海滩,突然觉得,所谓建港,建的不只是码头和船坞,更是把人心聚起来的桩子——桩子扎得深,再大的风浪,也掀不翻这片海的安稳。
《一个山寨的崛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一个山寨的崛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一个山寨的崛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