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根据地的玉米已经长到齐腰高。在青纱帐的掩护下,一场特殊的会面正在秘密进行。
赵铁鹰带着小陈,在老王庄地下党员老周的引导下,来到一处废弃的砖窑。等待他们的是伪军第三连连长吴大宝和他的亲信卫兵。
“吴连长,久仰。”赵铁鹰不卑不亢地拱手。
吴大宝四十岁上下,面色憔悴,眼带血丝,显然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打量着赵铁鹰,语气复杂:“赵队长比我想象的年轻。”
“抗战不论年纪,只论真心。”赵铁鹰直视对方,“吴连长冒险约见,想必已有决断?”
吴大宝长叹一声,示意卫兵拿出一个包袱:“这是驻地黄庄据点的布防图和弹药库位置。我...我受够了当汉奸的日子!”
包袱里不仅有详细布防图,还有日军巡逻时间表、口令变更规律等珍贵情报。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份日军即将进行扫荡的初步计划。
赵铁鹰强压心中激动,平静地问:“吴连长为何选择此时反正?”
“我堂兄一家在保定被鬼子灭门了...”吴大宝眼圈发红,“就因为他儿子说了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这才醒悟,给鬼子卖命没有好下场!”
他继续说:“更重要的是,我看到八路军是真心抗日。这几个月,你们打了几场漂亮仗,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我吴大宝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还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小陈忍不住问:“吴连长,据点里像你这样想法的兄弟多吗?”
“我们连一百二十号人,起码有八十个愿意跟我走!”吴大宝肯定地说,“剩下的多是军官亲信,但也不敢拦我们。”
赵铁鹰沉思片刻:“起义是大事,需要周密计划。你们有什么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家属。”吴大宝愁眉不展,“兄弟们的家眷大多在县城里,怕起义后遭鬼子报复。”
这确实是个难题。赵铁鹰承诺:“我们会想办法营救家属。但起义时间必须严格保密,确保万无一失。”
会谈持续到深夜。双方商定了初步计划:吴大宝回去暗中准备,八路军方面负责接应和家属营救。起义时间定在七天后日军换防时。
返回根据地后,赵铁鹰立即向陈征汇报。
“这是大好机会!”陈征兴奋地说,“不仅是一百多条枪,更重要的是政治影响!我们要让所有伪军知道,弃暗投明才是正道!”
营救家属的任务交给了利刃小队。通过地下党的帮助,他们摸清了伪军家属在县城的住址和活动规律。
“行动要快,要准,不能惊动鬼子。”赵铁鹰部署任务,“分三组同时行动,得手后立即出城,在预定地点集合。”
起义前夜,利刃小队潜入县城。在夜色掩护下,他们成功接出了三十多户伪军家属,其中包括吴大宝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
“八路军同志,谢谢你们!”吴母老泪纵横,“我儿子走错了路,现在总算回头了!”
与此同时,吴大宝在据点内紧张准备。他暗中联络可靠的弟兄,分配任务,等待约定信号。
起义时刻终于到来。当晚,日军按计划换防,据点内相对混乱。吴大宝以“加强警戒”为名,将亲日军官调离关键岗位。
午夜时分,三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这是起义信号!
吴大宝立即行动,率领起义士兵控制据点大门和弹药库。少数负隅顽抗的军官被迅速制服。
“弟兄们!今晚我们不做汉奸了!”吴大宝激昂宣布,“愿意跟我投八路的,拿起枪!不愿意的,放下武器回家!”
绝大多数士兵选择起义。他们携带全部武器装备,在八路军接应下迅速撤离。
当日军发现异常时,据点已经空空如也,只留下“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标语。
起义成功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开。一百二十多名伪军带着全部装备加入八路军,其中包括两挺轻机枪、三门掷弹筒和大量弹药。
更重要的是,吴大宝提供了大量珍贵情报:日军兵力部署、防御弱点、甚至高级军官的个人习惯和矛盾。
“岛田联队长和山本特工队有隙,”吴大宝透露,“岛田认为山本太张扬,山本觉得岛田保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矛盾。”
陈征亲自欢迎起义官兵:“同志们,欢迎回家!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八路军战士了,是抗日的光荣一员!”
起义士兵被分散编入各部队,避免形成小团体。吴大宝因为表现积极,被任命为新建的独立营副营长,协助整训工作。
政治部对起义官兵开展了细致的思想工作。没有歧视,只有真诚的帮助和教育。许多起义士兵感动地说:“早知道八路军这样好,早就过来了!”
起义的影响远超出军事层面。周边据点的伪军人心浮动,开小差的现象明显增加。日军不得不加强控制,反而加剧了矛盾。
一天,又一个伪军排长通过关系联系八路军,表示愿意率部起义。
“吴大宝起义的成功产生了示范效应。”陈征在干部会议上说,“我们要抓住机会,加强政治攻势,瓦解敌军。”
敌工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战:向伪军据点投放传单,通过家属捎口信,甚至夜间用土喇叭喊话。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调转枪口,共同抗日!”
“八路军优待起义官兵!”
这些宣传击中了伪军的软肋。他们大多是被迫当兵,本心并不愿为日本人卖命。
与此同时,八路军对起义官兵的优待政策也传开了:起义者不仅不受歧视,还能享受与老战士同等的待遇;家属受到保护和照顾;有功者同样可以立功受奖。
这些消息像种子一样在伪军中传播,悄悄改变着人心向背。
吴大宝在整训中表现积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起义士兵:“我给鬼子卖命时,天天提心吊胆,被老百姓戳脊梁骨。现在虽然艰苦,但心里踏实,睡得安稳!”
他的转变深深感染了其他起义官兵。许多人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岗位,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
起义带来的武器装备大大增强了八路军火力。特别是那三门掷弹筒,在接下来的拔点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没想到我们以前用来打同胞的武器,现在能用来打鬼子!”一个起义士兵在战斗胜利后激动地说。
更深远的影响是,起义事件让日军对伪军产生了严重不信任。他们开始抽调日军士兵加强据点守备,分散了本就紧张的兵力。
“政治攻势的威力不亚于军事打击。”陈征总结道,“我们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争取更多伪军反正。”
统战工作的成功,标志着八路军抗战进入了新的阶段。不仅依靠军事打击,更通过政治分化瓦解敌人。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像吴大宝这样曾经迷失的中国人,找到了回归民族大义的道路。他们的转变,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整个抗战形势向好的缩影。
夜幕降临,训练场上,起义士兵和老战士一起操练,口令声整齐划一。尽管口音不同,经历各异,但抗日的信念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上,团结抗战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统战的成果,正如夏日的庄稼,在这片血与火浇灌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喜欢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