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根据地的集市本应热闹非凡,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这里悄然上演。
老王像往常一样在集市上摆摊售卖山货,却发现今天的买卖格外难做。几个陌生面孔的商人拿着崭新的“边区票”大量收购粮食和食盐,出价异常大方。
“老哥,你这山货我全要了,”一个穿着体面的商人指着老王摊上的干货,“按市价加三成!”
老王心中起疑:“客官,这山货不值这么多钱啊。”
商人笑道:“老人家实在。不瞒你说,我们是奉上级指示来收购物资支援前线的,价钱好说。”
正当老王犹豫时,邻摊的李嫂已经高兴地卖掉了全部存粮,捧着厚厚一叠钞票数得开心。
“李嫂,这钱你仔细看看,”老王低声提醒,“感觉不太对劲。”
李嫂不以为然:“老王你就是多心!这票子崭新崭新的,比咱们平时用的好多了!”
但老王的老花眼还是发现了问题——这些钞票的水印模糊,纸张手感也略有不同。他立即悄悄让儿子去报告民兵。
消息很快传到根据地政府。经济部门的干部火速赶到集市,仔细检查那些“加价收购”的钞票。
“是伪钞!”负责人老张肯定地说,“印刷很精细,但仔细看还是能发现破绽。”
更严重的是,这些伪钞已经大量流入市场,导致物价开始波动。一些群众见有人高价收购,也跟风囤积物资,市场秩序出现混乱。
“这是日军的经济战,”陈征在紧急会议上判断,“想用伪钞破坏我们的金融体系。”
应对措施迅速出台。首先宣布即日起发行新版边区票,旧版限期兑换;其次在各大集市设立鉴别点,帮助群众识别伪钞;最重要的是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行为。
老王主动请缨,带领几个老商户组成义务鉴别队。“我们天天摸钱,真假一上手就知道!”
但日军的伎俩不止于此。几天后,集市上出现了新的情况——有人开始拒收边区票。
“这票子不值钱了,”一个粮商振振有词,“听说八路军要败退了,他们的票子马上就要变废纸!”
恐慌情绪开始蔓延。群众争相用边区票购买实物,甚至出现踩踏事件。边区票的信用受到严重挑战。
“必须稳定民心!”经济部门决定采取强硬措施。一方面组织公营商店大量投放物资,平抑物价;另一方面查处散布谣言的破坏分子。
小陈的利刃特战连也介入调查,很快抓到了几个造谣者。经审讯,他们承认是受伪政府特务指使。
“鬼子这一手真毒辣,”赵铁鹰愤慨地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更精细的反制措施随后出台。根据地政府加强了货币管理,建立了一套以实物为支撑的信用体系。公营商店承诺边区票可以随时兑换粮食、食盐等必需品,给群众吃下定心丸。
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文艺队编排了活报剧《钱袋子里的战斗》,生动揭露日军的阴谋;识字班上,教员们教群众识别伪钞的特征。
老王成了义务宣传员:“乡亲们,鬼子的伪钞票做得再像,也变不出粮食来!咱们的边区票背后是根据地的粮食和物资,这才是实打实的!”
群众逐渐醒悟过来。李嫂后悔莫及:“都怪我贪小便宜,差点上了鬼子的当!”
然而经济战的交锋远未结束。日军见伪钞战术受挫,又使出新花招——他们利用控制区的物资优势,向根据地倾销商品。
廉价的洋布、煤油、火柴等日用品大量出现,冲击着根据地的本土产业。更阴险的是,这些商品往往以低于成本价销售,明显是想挤垮根据地的经济。
“这是想让我们在经济上依赖他们,”老张分析,“一旦我们的手工业垮掉,就只能任人宰割。”
应对之策是发动生产自救运动。政府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同时发起“用国货、抗洋货”运动,鼓励群众支持本土产品。
妇女救国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组织妇女学习纺织技术,生产土布;儿童团则上街宣传,号召大家“用一根火柴,也要用自己造的!”
最令人感动的是群众的自发行动。尽管洋货便宜,但许多群众主动选择购买土货。
“贵就贵点,”一个老农说,“买咱们自己的东西,钱还在自己人手里转!”
经济战的同时,粮食战争也在进行。日军在控制区强行低价收购粮食,然后走私到根据地高价出售,牟取暴利的同时制造粮荒。
一次,利刃特战连截获了一个大型走私车队,车上全是日军从控制区掠夺的粮食。
“这些粮食是鬼子从老乡嘴里抢来的!”孙猛愤怒地说,“现在想用来赚我们的钱,做梦!”
走私粮食被没收,分给了困难群众。同时,根据地加强了边境管控,严厉打击粮食走私。
经济战的交锋日趋白热化。日军甚至使出了最毒辣的一招——他们伪造了大量“八路军征粮条”,到敌我交界区强行“征粮”,破坏八路军声誉。
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信以为真,对八路军产生了误解。
“必须揭穿这个阴谋!”赵铁鹰带领武工队深入边缘区,向群众说明真相,并抓获了几个假冒八路军征粮的特务。
当真相大白时,群众愤怒不已:“鬼子太卑鄙了!打不过就玩这种下三滥手段!”
经过一系列斗争,根据地的经济战线逐渐稳固。边区票信用恢复,市场价格平稳,本土产业得到保护。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军民关系更加紧密。群众深刻认识到,经济斗争与军事斗争同样重要。
一天,老王在集市上发现又有人在使用伪钞。他立即上前制止,周围群众也纷纷围上来声援。
“还想来骗人?”群众怒斥使用伪钞者,“滚出我们的集市!”
使用伪钞者仓皇逃窜。老王感慨地对经济干部说:“看到没有,只要群众觉悟提高了,鬼子的什么阴谋都不管用!”
夜幕降临,扫盲班里,经济斗争成了热门话题。群众讨论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生产,如何巩固边区票信用,如何抵制日货。
“以前总觉得打仗就是拼刺刀,”一个青年说,“现在明白了,经济战线上的斗争同样重要!”
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根据地军民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韧性。无论是金融斗争、贸易斗争还是粮食斗争,他们都找到了应对之道。
经济战的交锋远未结束,但经过这番较量,根据地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抗日的力量正在茁壮成长,为最终的胜利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喜欢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