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分,李向东回来了。
一起来的,还有张自勤的哥哥张自礼——一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配着方正的国字脸,眉宇间满是英气。
张自礼提着两条金丝猴香烟、两瓶三粮液酒,还有两罐这年头挺稀罕的麦乳精。
刚踏上院坝,他就朝着李茂春和李向阳连连拱手,脸上满是感激。
“叔!向阳兄弟!太感谢了!”他开门见山,语气极为诚恳,“之前送的鱼啊肉啊,还有收音机,我们全家都沾大光了!”
待坐下,他接着道,“向阳啊!尤其你那自行车票,可是救急又救面子的大恩情!没这辆车,我这媳妇还真未必能顺顺当当接进屋!”
李向阳笑着摆了摆手,“自礼哥,你太客气了!就凭你这身板、模样,还愁媳妇?也就是现在政策不允许,要不然我看你随便能娶好几房哩!”
他的话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气氛也顿时轻松不少。
说到李家送鱼干、活鱼和野猪肉添席面的事,张自礼更是脸都红了:
“叔,向阳,真是太……太感谢了!不瞒你们说,为这席面我都快愁死了,拎着老火枪进了好几趟山,枪托都磨亮了,连根像样的毛都没打到……”
见时间不早了,也都没多聊。
得知一共预备了三十二席,李向阳直接拍板:“按四十席准备!宁多不少,有备无患!”
张自礼拱拱手,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接下李家赠送的三个“硬菜”,他准备拿货筐用新买的自行车带回去。
虽说这些东西也不算太多,但货筐要装下保证鱼存活的水,一趟子还真弄不完。
李向阳看了看哥哥,再次伸出了援手,“自礼哥,你那新车就别折腾了,刮坏了麻烦。我跟我哥再跑一趟,给你送过去!”
竹园村不算远,七八公里,中秋前的月亮比较明亮,骑车也就三四十分钟。
到了张家放下东西,李向阳门都没进,扶着车把就连忙告辞,“叔、婶,东西送到了,我们就回了。”
说话间,他的脚已经踩在了自行车的踏板上——他怕遇到张自芳尴尬。
张家人哪里肯让,硬是留着兄弟俩每人喝了一碗窝了荷包蛋的甜酒(醪糟)。
让李向阳郁闷的是,给他端甜酒的,恰恰就是张自芳。
还好,她没像从李家走那天一样愁眉紧锁,甚至放下甜酒时,还抬手拢了拢耳边的碎发,给李向阳甜甜地笑了一个,“向阳哥,烫,你慢点啊!”
张家离村道还有一段两百米左右的小路,临走时,张自芳自告奋勇地提着手电筒要出来送他们。
李向东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一溜烟地先跑了。
不等李向阳张嘴,张自芳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嘲又释然的玩笑:
“向阳哥,现在想想,我眼光还是不错的嘛……可惜喽,有人比我运气好啊。”
李向阳只能尴尬地笑了笑,没接这话。
张自芳顿了顿,声音更轻快了些:“回头……等你和洪霞姐办事的时候,记得给我捎个信儿,我也想去沾沾喜气!”
“哎!好,一定!”他连忙应下。
告别了张自芳,李向阳心里倒轻松了不少。
他蹬上车,很快追上了在前面晃晃悠悠的李向东。
“哥,你不仗义啊,跑那么快!”
李向东没回头,嘿嘿一乐,“别胡说,只是哥仗义的时候,你不知道而已!”
一时间,皎洁的月光下,撒满了兄弟俩的笑声。
第二天一早,李向阳喊住了正准备出门的父亲:“爸,今天没啥事吧?你跟我进城一趟!”
李茂春愣了一下,捏着烟袋的手紧了紧,又很快松开:“不去了不去了,没啥要买的,家里还有好些事要忙……”
李向阳笑了:“家里有事没事我还不知道?走吧,要买好几样东西,你也一起去看看!”
说着,他就连劝带拉地把父亲往门口推。
李茂春拗不过,连忙道:“哎呀!你这娃……等等,等等!我……我收拾一下!”
李向阳本以为父亲就是回屋拿个烟袋或者换件外套,没想到父亲这一进屋,足足过了小半晌才出来。
当李茂春再次出现在门口时,李向阳看得微微一怔。
父亲显然精心收拾过:
脸上的胡茬修剪得整整齐齐,平时蓬乱的灰白头发也用水仔细梳过,服帖地倒向了一边。
身上换上了一件洗得发白,却不知道在哪儿压的四棱见线的中山装,连风纪扣都严严实实……
这副郑重的模样,不像是要随儿子骑自行车进城卖货,倒像是要去赴一场极其重要的会议……
李向阳心里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他这才意识到,“进城”这件在他看来已渐为平常的事,对在这片土地上操劳了一辈子的父亲而言,更像一场远征,或是一件需要高度重视、以最体面姿态去迎接的大事。
那不是闲逛,是去踏入一个陌生又遥远的的“外面世界”。
“爸……”李向阳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他甚至眼睛有些酸热。
勉强压下心中的情绪,他再抬头时,脸上已漾开了轻松的笑容,“走吧,爸!今天咱爷俩一人一个车!并驾齐驱!”
两辆二八大杠已经被架得满满当当。
李向阳的车上放着一百斤黄鳝,横着还绑了八十斤鱼干。
父亲骑的是大哥的车,货筐里塞了两个布袋子,里面也装了九十斤鱼干,分量也不轻。
“爸,咱不着急,慢点骑。”上了国道,李向阳仔细叮嘱,特意把父亲让到马路外侧。
出乎李向阳意料的是,这一路父亲并未流露出丝毫怯场,那辆载重近百斤的自行车,在他驾驭下,竟被蹬得虎虎生风。
今天进城,事情还挺多。
首先是要给望江楼送鱼干和黄鳝。
其次,明天就是中秋,节后张家要办喜事,李向阳盘算着,借着这个由头给全家老小买点体面的衣裳,再称些月饼糖果。
此外,还得采购日后从堰塘捞鱼用的橡胶雨裤,以及节后去树屋蹲守必备的防寒衣物——毕竟,给张家帮完忙,就得抓紧时间上山打虎了!
喜欢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