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林宴罢,簪花游街的荣耀过后,便是实实在在的官职铨选。新科进士顾明远,因其在会试策论中展现出的务实见解与沉稳气度,加之顾廷烨这曾虽未明言却人尽皆知的姻亲关系,并未如许多新科进士一般留在翰林院或是进入清贵的六部观政,而是被直接任命为江南东道一个名为清泉县的下县知县。这虽是个七品芝麻官,却是实实在在的“百里侯”,掌一县之政令,负责赋税、刑名、教化、治安等一应事务,最是能锻炼人的实务才干。
任命文书下达,顾明远心中既充满了一展抱负的豪情,又不免怀着一丝初次肩负重任的忐忑。他深知,书本上的道理与地方上的实务相距甚远,一县之地,虽看似不大,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吏治、民生、士绅、豪强,关系错综复杂,绝非仅凭一腔热血与满腹诗书便能治理妥当。他想起自己游历时见过的那些地方官吏,有清廉能干、深受爱戴的,也有庸碌无为、甚至贪墨枉法的,自己将来会成为哪一种?
就在他收拾行装,准备赴任之际,宁远侯府派人送来了一封明兰的亲笔信。顾明远连忙净手,郑重接过。展开信笺,那熟悉的、清秀中带着风骨的字迹便映入眼帘。信的开头,依旧是温和的鼓励与祝贺,为他能得此亲民官职位而高兴,认为这正是磨练真才实学的好机会。
然而,信的重点,却在于后面那些语重心长的嘱托与提醒。明兰并未空泛地谈论为官要清廉爱民的大道理,而是结合她作为侯府夫人,多年来耳濡目染所知晓的官场生态与地方情弊,给出了极为具体而实用的建议。
关于人际交往,她写道:“……初到地方,于上司同僚,当以谦逊为本,多听少言,细察其性情喜好,行事风格。逢迎巴结固不可取,然亦不可恃才傲物,孤芳自赏。寻常往来,礼数需周到,却不必过于贵重,以免引人侧目,或授人以柄。于县中佐贰官吏、衙署胥吏,尤需留意。彼等盘踞地方多年,熟知情弊,关系盘根错节。新官上任,彼辈多持观望试探之心。驭下之道,在于恩威并施。初始需立威,明确规矩,令行禁止,使其知尔非昏聩可欺之主。继而需示恩,察其才能,赏罚分明,体恤其甘苦,方能收其心,得其力。切记,水至清则无鱼,然底线不可失,若遇贪酷狡诈、冥顽不灵者,亦当果断处置,不可姑息养奸……”
关于处理政务,她的见解更为深入:“……县务繁杂,首重刑名钱谷。刑狱之事,关乎人命名誉,务必慎之又慎。审案需耐心细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可轻信状纸一面之词,亦不可滥用刑罚,屈打成招。需亲自查阅卷宗,必要时微服探访,查证核实。钱谷之事,乃朝廷命脉,亦易生贪腐。需亲自掌握鱼鳞册、黄册,明了县中田亩人口底数,征收赋税,需依律而行,张榜公示,杜绝胥吏暗中加派、中饱私囊。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乃富民之本,需时常巡视乡里,了解民情疾苦……”
她还特别提到了与地方士绅的关系:“……县中士绅,多为地方望族,或有功名在身,或有子弟在朝,影响力不容小觑。治理地方,需借其力,亦需防其弊。当以礼相待,听取其建言,借助其声望推行教化、稳定乡里。然,若遇其倚仗势力,欺压乡民,包揽词讼,侵夺田产,则需坚守法度,秉公处理,不可因畏其势而枉法,亦不可因恶其行而失礼。分寸拿捏,存乎一心……”
信的末尾,明兰再次强调:“……尔寒门出身,能至今日,不易。望尔常怀初心,牢记‘公正廉明’四字。仕途漫漫,不求一时显达,但求脚踏实地,问心无愧。遇有难决之事,多思多想,亦可修书往来,切勿刚愎自用。切记,官声人品,最是紧要……”
这一封长信,可谓倾囊相授,将一位初入官场者可能遇到的诸多难题与应对之道,剖析得清晰透彻,既充满了长辈的关爱,又蕴含着深刻的处世智慧。顾明远反复阅读,细细揣摩,只觉得心中那点忐忑渐渐被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清晰的思路所取代。他将这封信小心翼翼地收藏在行囊之中,他知道,这将是他在未来官场生涯中,一份极为重要的指引。
喜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