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进东棚,落在操作台上的陶瓷传感器上。小林蹲在设备前,手指轻轻碰了碰外壳边缘。那里有一道细得几乎看不见的裂纹。
“烧制时温度差了一点。”他说,“信号可能不稳。”
沈知意站在灶边,手里拿着一片新茶。叶面纹路是网状的,像脉络一样清晰。她没说话,把茶叶放进传感器凹槽里。
裴砚从药包里取出一小块透明树脂。他用镊子夹起一点,涂在裂纹处。“古籍修复常用这个。”他说,“不导电,能密封。”
三人围着设备站了一会儿。空气很静,只有水壶在炉上发出轻微的响声。
“开始吧。”沈知意说。
小林按下启动键。呼吸感应模块亮起红光,水温控制系统开始预热。但几秒后,红光闪了两下,灭了。
“信号中断。”小林低声说。
沈知意伸手关掉电源。她把茶叶取出来,重新放回罐子里。
“先调设备。”她说,“茶不能浪费。”
裴砚用放大镜检查陶瓷接缝。树脂已经干了,但内部连接点仍有微隙。他翻出工具盒里的低温焊料,一点点补在关键部位。
小林重新校准程序。这次他把响应频率调低,只保留最基础的呼吸感应和水温联动功能。
沈知意打开火,换了一壶水。等水温升到七十度,她再次启动系统。
红光亮起,持续稳定。
“成了?”小林盯着屏幕。
“再试一次。”裴砚说。
沈知意取出第二片茶,放入凹槽。她站在控制面板前,手放在手动调节钮上。设备启动后,她根据茶叶舒展的速度,微调水流和温度。
水滴落下,浸润茶叶。第一缕香气飘了出来。
是桂香,但比平时更清,带着一丝暖意。
“颜色不对。”小林突然说。
茶汤偏淡,像是泡得不够。香气散得也快,刚闻到就没了。
“频率还是不准。”小林声音发紧,“或者……材料本身有问题?”
沈知意没回应。她盯着那杯茶,想起昨晚写完《陶语初探》时,手稿下半页浮现的字——“器以载心,物因人活”。
她转身走到案边,拿起那本手稿。
回到灶前,她翻开最后一页,轻声念:“形可塑,性可养,唯诚不可伪。”
声音不大,但她说得很慢,每一个字都清楚。
念完,她立刻启动冲泡程序。
这一次,水滴落下的节奏变了。茶叶缓缓展开,汤色由浅转金黄。香气不再是散逸,而是慢慢铺开,像一层薄雾贴着桌面流动。
三人没说话。
第一杯茶好了。
沈知意先倒了一杯。她喝了一口,闭上眼。
眼前出现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个老人坐着,手里拿着茶壶。那是她小时候的祖母。风一吹,桂花落在茶碗里,祖母笑着说:“这茶,要等人心里安静才喝得懂。”
她睁开眼,眼角有点湿。
“不是机器懂茶。”她说,“是我们的心,终于被听见了。”
她把杯子递给小林。
小林接过,手有点抖。他喝了一小口。
然后低下头。
肩膀动了一下,又一下。
他没哭出声,但眼泪掉进了剩下的茶里。
裴砚拿起第三只杯子,倒满。他喝得慢,一口,停顿,再一口。
他的手指在杯沿停住。
很久,他才放下杯子。
桌上三只空杯并排摆着。阳光移到杯底,映出淡淡的金色痕迹。
沈知意走到操作台前,看那片茶叶。它已经完全舒展,纹路在光下像活的一样跳动了一下,然后静止。
“它完成了。”她说。
小林抬起头,眼睛红着。“我们……真的做出来了?”
“是。”沈知意说,“它能让人想起温暖的事。”
裴砚起身,走到书桌前。他打开试验记录本,写下一行字:“210日,首次完整冲泡成功。茶效显现,情绪共鸣成立。”
他合上本子,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器与茶合,始于心同。”
他把纸折好,塞进《茶具考略》的书页深处。
小林还在看着自己的杯子。他伸手,把杯子转了个方向,让光能照进底部。
“我想再试一次。”他说,“用另一片茶。”
沈知意点头。“去拿茶叶。”
小林走向储物柜。他打开密封罐,取出一片新茶。刚要关上柜门,他又停下。
“这片……”他拿出另一片叶子,“纹路不一样。”
沈知意走过去。那片茶的纹路不是网状,而是螺旋形的,一圈一圈向中心收拢。
“昨天炒的?”她问。
“是。”小林说,“火候和之前一样。”
沈知意接过茶叶,放在光下看。纹路很深,像是被什么力量刻进去的。
她没说话,把茶放进传感器。
重新启动系统。
水滴落下,茶叶缓缓展开。汤色比刚才更深,接近琥珀色。香气出来时,带了一丝熟果的味道。
第一杯倒好。
没人去拿。
沈知意看着茶汤表面。那里浮着一圈极细的波纹,像心跳的节奏。
她伸手,端起杯子。
刚碰到杯壁,外面传来一声猫叫。
阿斑站在门口,尾巴竖着。它看了一眼里面,转身走了。
沈知意喝下一口。
她看见自己坐在祖屋的桌前,窗外是雨夜。阿斑趴在砚台边,老式台灯的光照在纸上。她正在写《守火者》的第一个字。那时她还不知道这故事会带她走多远。
她放下杯子。
“这一片。”她说,“记得的是我写故事的时候。”
小林猛地抬头。“茶……能记住不同的事?”
“可能。”沈知意说,“每一片都不一样。”
裴砚走到传感器前,用手摸了摸陶瓷外壳。表面温润,没有裂痕。
“它现在稳定了。”他说。
沈知意把最后一片茶叶放进锅里炒。火很小,她用手翻动叶片。二十分钟后,茶叶出锅。
她摊在竹匾上晾凉。叶面纹路是交错的直线,像田埂,像年轮。
她取出一个新罐子,把茶装进去。
标签上她写了三个字:“桃溪一号”。
小林站在操作台前,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呼吸感应和水温的同步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
“我们可以记录每一次冲泡。”他说,“看看不同纹路的茶,对应什么样的记忆。”
沈知意点头。“从明天开始。”
裴砚收拾工具。他把焊料收进盒子,擦干净镊子。路过灶台时,他停了一下。
“火可以关了。”他说。
沈知意走过去,关掉炉子。
东棚里安静下来。
阳光铺满地面,照在陶瓷传感器上。它静静地躺在操作台上,外壳泛着温润的光。
那片承载全部心血的茶叶,已经化入茶汤。
桌上三只空杯还摆着。
其中一只,杯底残留的茶渍,形状像一片叶子。
喜欢茶中往事,笔下姻缘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茶中往事,笔下姻缘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