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穿越厚重云层,机体在高空之中微微震颤,舷窗外,万米之上的云海仿佛铺陈开的雪白战幕,一层层涌动如浪,一如他此刻脑中的思绪翻腾。
舱内安静得几乎能听见风流过金属表皮的擦响。
伍思辰靠坐在真皮座椅上,身子略微后仰,仿佛在小憩。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此刻他的意识早已完全沉入那座专属于他的高维科技系统。
他右手指尖轻敲着座椅扶手,每一下的节奏,恰好与脑海中不断展开的科技资料流同步。
系统界面呈半透明光膜形态悬于意识深处,洁白的数据光柱自虚空中拔地而起,交织成一座航母技术的“数字图书馆”。
在那一刻,他毫不犹豫地调出——【舰艇平台技术领域·航母分支】。
系统提示音响起:“是否解锁‘滑跃起飞-蒸汽弹射-电磁弹射’完整结构体系?”
伍思辰毫不迟疑,灵感值直灌而入,数据光流轰然暴涨。
整套航母推进体系如星图般展开,每一个技术点位被激活,化为跳跃的蓝色脉冲节点,穿梭于他的视野中央。
【电磁弹射功率调制模型】——动态响应调整,确保弹射过程中的加速曲线最优,避免舰载机过载起飞。
【舰-机互应式协同协议】——舰体AI与战机飞控实时对接,消除传统通讯延迟,哪怕在风速20节时也能精确起飞。
【主甲板热应力调度算法】——用于解决连续高频弹射所带来的甲板热金属形变问题,确保运行五千架次不换板。
【滑跃飞行曲线动态修正系统】——实现根据风速、舰速、战机负载,自动调节起飞路径。
【舰体配重自适应平衡模块】——舰桥AI实时监测重心转移,自动调配压舱水与燃料载荷,保持舰体稳定。
而起飞甲板AI引导系统,则已接入“高级智能图像识别+路径预演”模式,能在舰桥指令尚未发出前,预测并优化舰载机起飞点位和滑跃段起始角度。
系统光流继续激活第二部分——传统动力与未来引擎模块。
【tb系列蒸汽轮机全结构建模】、【四段式余热回收系统优化方案】、【高压干蒸汽增压模块】……
伍思辰眼角跳了跳:“这玩意儿,真是烧锅炉出海的古董工艺,但也确实管用。”
紧接着,系统切换至一页全新科技蓝图:
【小型舰载核裂变反应堆· hx-III试验型】
【反射层热中子平衡技术】
【碳化硅陶瓷隔热模块】
【智能中子流速调节器】
这一刻,图纸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方案,而是他指尖可以调度的现实积木。他只需说一句话,立项——然后从脑海中一块块“落地”。
资料如星河奔涌而过,每一串术语都是一次跨越时代的跃迁。
伍思辰望着这些如魔法般的数据,从静默转为微笑。那是一种唯有拥有绝对自信的技术统御者才会流露的平静。
如果说此刻世界上还有谁能从零到一,规划出一套完整的未来航母战斗群系统,从动力到甲板、从AI控制到舰机协同,他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舱内另一侧,元逸尘坐得笔挺,手边是副手刚刚递来的001号航母修复现状报告。他随手翻开,目光一扫,便开始沉声汇报:
“目前001号航母的总体进度,说实话,不容乐观。”
他抬眼看向伍思辰,语气干练却不遮掩任何问题:“作为一艘滑跃起飞型航母,它本身设计就落后于当前主流的蒸汽弹射体系,更别说电磁弹射了。”
伍思辰点点头,没说话,但眼中划过一丝思考的光。
元逸尘继续道:“航母采用的是四台tb-12型蒸汽轮机,虽然理论输出勉强能支撑航速与甲板供能,但这玩意儿不仅技术落后,而且故障率高。前几次重启测试中,管道压力失控、锅炉过热、冷凝回流系统频繁报警,完全不具备长期高负荷作战能力。”
“更别说船体结构。”
他翻了一页报告,指着几张被高亮标注的图片:“主龙骨锈蚀超过百分之十五,甲板中段钢板有多处疲劳裂纹,内部隔离舱室和管线舱很多都‘泡过海’,成了锈海里的铁皮罐头。”
“我们的技术组已经连夜进行补强焊接,但像这种全舰结构级别的问题,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
元逸尘语气中带着显而易见的压抑与现实感:“总的来说,我们当前已经完成了对动力舱、舰桥、后勤管道的初步修复,并构建了一套临时能源调度平台,但整体系统集成仍然处于‘拼图未完’状态。”
“弹射系统更不用说——我们根本没条件实装,只能在岸上模拟。”
==
伍思辰沉思片刻,手指轻敲扶手的节奏缓了下来,目光微微下垂,神色专注而凝重。
此时此刻,他脑海中不是数据模型飞转,而是最本质的“路径权衡”问题。
他其实完全有能力,用系统中已经解锁的“全电推进+核裂变反应堆”动力架构,搭配最新一代的电磁弹射系统,把001航母从里到外彻底翻新成一艘“跨世代复生舰”。
从电力主干链路到主控指挥塔,从能量调度系统到飞行甲板的电磁脉冲轨道部署,他甚至已经能在脑海中构建出一艘拥有未来战力的半自动智能航母雏形。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001,是一艘6万吨级的老舰,原本是大毛几十年前根据“高低搭配舰队学说”打造的滑跃型航母试验平台。它的舰体设计,尤其是14度起飞跳板,是专为轻型战斗机滑跃起飞优化过的。整个舰身的负重配平、结构布局、能量轴线、飞行节奏,都是为滑跃而生的。
若强行改为电磁弹射,除非连飞行甲板都整体重铸——但那等同于重造。
更别提,船体本身已经过了黄金寿命期,锈蚀、结构疲劳、密封性能下降,就像一个老年人身体植入高科技芯片,理论上能跑、能跳,但实际操作很可能连走路都打滑。
这不是科学幻想的战场,而是造船工业与现实力学的泥潭。
“……算了。”他在心底轻声自语,目光中多了一分理解与担当。
“就当这艘航母,是为大夏未来航母技术团队练手的实验船吧。”
不是每一艘船都要奔赴战场,有些船,生来是为了教会一代人如何造更好的船。
收拢思绪后,伍思辰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
“目前001航母有几个核心工程系统项目组?”
听见这话,元逸尘眼神一正,立刻从旁边副官手中接过最新汇总简报。
“总共九个核心项目组,都是现在最吃力、最关键的工程段。”
他翻开资料,逐一简明报出:
“第一,船体与结构强化组,负责舰身钢板替换、龙骨补强、锈蚀除理;
第二,动力与锅炉系统改造组,重点在tb-12系统的稳定化和热效率修复;
第三,舵机与推进器修复组,目前正在处理推进轴弯曲和液压舵环老化问题;
第四,电力与供能系统更新组,正在导入全舰中压电缆标准体系;
第五,通信与雷达系统集成组,已经从原型混合制式向国产平台迁移;
第六,飞行甲板与舰载机保障系统组,负责甲板结构加固、阻拦索更新与升降机联动调试;
第七,武器系统国产化替换组,原苏式武器全部拆除,目前导入新型垂发模块正在调试中;
第八,舰岛控制塔与指挥系统重构组,从零架构全新数字化作战平台;
第九,损管、消防与生存系统升级组,保障战时极限状态下的全舰生存能力。”
汇报完后,元逸尘略带歉意地笑道:“其实这还是压缩了的,算上外围协同小组已经过百,只不过这九个组是主干。”
伍思辰点点头,视线如锋芒一扫而过,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自然形成的威势:
“行,到地方以后,带我一个个转过去。”
飞机继续朝北飞行,穿过海岸线上空,一缕阳光穿破云层斜照进舱内。
001——那艘从废墟中走出的钢铁巨舰,正安静地停在远方港湾里,等待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生”。
喜欢我为国家献科技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为国家献科技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