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之前,刘景先去拜访了自己的恩师范升。
范升府邸,书房内,檀香袅袅。
“你要去买官?”
范升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眉头紧紧地拧成一个疙瘩。
他看着眼前这个自己最得意的门生,眼神里充满了不解和失望。
“明远,你这是做什么?”
“你太学甲科第一,名满洛阳,只要你耐心等上几年,陛下定会注意到你。”
“届时,入朝为郎,前途不可限量!为何要走这等自污门楣的捷径?”
范升的声音里,带着痛心疾首的惋惜。
刘景站起身,对着范升深深一揖。
“恩师,学生并非贪图捷径。”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
“洛阳的郎官,听着风光,不过是天子脚下的高级家奴。”
“每日做的,无非是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无用之事。”
“学生想去外边,去真正需要人的地方,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如今大汉积弊已深,若无人从根基处着手,恐怕……”
刘景没有说下去,但话里的意思,范升岂能不懂。
范升沉默了。
他看着刘景,这个年轻人眼中的锐利和忧虑,完全不像一个十九岁的少年。
他想起了刘景那篇惊世骇俗的策论。
“均田亩、抑豪强……”
那些字眼,至今仍在他脑中回响。
或许,这天下真的需要这样的人,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良久,范升长叹一口气,放下了茶杯。
他走到刘景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罢了。”
“你想好了,就大胆去做吧。”
“为师只希望你,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要忘了读书人的本心。”
“学生谨记恩师教诲!”
刘景再次躬身,心中充满了感激。
得到了恩师的理解,他再无后顾之忧。
张让的府邸,坐落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朱门高墙,守卫森严。
这里比皇宫的某些宫殿还要奢华。
刘景身着一袭干净的儒袍,身后跟着抱着锦盒的马国成,神情平静地递上了拜帖。
门口的家丁瞥了一眼拜帖上的名字,又上下打量了刘景一番,眼神里满是倨傲和不屑。
“等着。”
家丁冷冷地丢下两个字,转身进了府,留下刘景和马国成在门口干等。
马国成有些沉不住气,手心都冒出了汗。
刘景却依旧气定神闲,仿佛在自家院子里散步。
一炷香后,那家丁才慢悠悠地走出来,领着他们穿过层层叠叠的庭院。
府内假山流水,亭台楼阁,极尽奢华。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熏香,混杂着权力的腐朽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
终于,在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堂里,刘景见到了那个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张让。
张让半躺在铺着虎皮的软榻上,几个美貌的侍女正小心翼翼地为他捶腿、剥着葡萄。
他面色白净,没有胡须,眼角堆着细密的皱纹,一双小眼睛半眯着,透着精明与阴冷。
“你就是那个太学甲科第一的刘景?”
张让没有起身,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声音尖细。
刘景立刻上前,躬身行礼,姿态恭敬到了极点。
“学生刘景,拜见张常侍。”
“听闻常侍大人为国操劳,日理万机,学生心中敬佩万分。今日得见天颜,实乃三生有幸。”
他言辞恳切,语气真诚,将一个仰慕权贵的后辈学子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马国成也适时地将那只名贵的锦盒呈了上去。
“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常侍大人笑纳。”
张让的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笑容,对侍女使了个眼色。
侍女打开锦盒,一套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的琉璃器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呵呵呵……”
张让发出尖锐的笑声,从软榻上坐了起来。
“都说你是太学红人,今日一见,果然是个会办事的。”
他挥了挥手,让侍女们退下,这才慢条斯理地问道。
“说吧,你来找咱家,是看上了哪个位子?”
“是想留在洛阳当个郎官,还是想去哪个富庶大郡当个属官?”
“只要价钱合适,咱家都能给你办了。”
他一副“天下官职尽在我手”的架势,眼神里带着赤裸裸的交易意味。
气氛,终于进入了正题。
刘景深吸一口气,再次躬身。
“不瞒常侍大人,学生……想去地方,当个县令。”
此言一出,张让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他眯起眼睛,重新审视着眼前的年轻人,眼神里充满了不解。
“县令?”
张让的语调变得有些古怪。
“咱家没听错吧?你一个太学甲科第一的红人。”
“放着京城的清贵官职不要,放着富庶大郡的肥缺不要,要去当一个又苦又累的县令?”
“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刘景抬起头,脸上露出一副诚恳至极的表情。
“常侍大人明鉴。”
“学生并非不知好歹,只是学生以为,万丈高楼平地起。”
“想要真正为陛下分忧,为大汉出力,就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体察民情,积累经验。”
“只有真正了解了百姓的疾苦,将来才能成为社稷的栋梁。”
“为大汉的中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正气凛然。
仿佛他不是来买官,而是来请命为国效力。
张让听完,愣住了。
他盯着刘景看了半晌,眼神中的疑惑,渐渐化为了一抹奇异的赞赏。
“好!说得好!”
张让抚掌大笑起来,只是那笑声依旧尖锐刺耳。
“咱家在宫里见多了那些只图虚名的伪君子,像你这样有远见的年轻人,倒是不多见。”
他似乎是相信了刘景的说辞。
“既然你有这份心,咱家就成全你。”
张让伸出两根手指。
“正好,眼下有两个县令的空缺。”
“一个是南阳郡的穰县。那可是天下闻名的富庶之地,油水丰厚得很。”
“另一个,是常山国的元氏县。地方倒是不小,就是普普通通,没什么油水。”
他看着刘景,笑呵呵地说道。
“咱家给你指条明路,去穰县。不出三年,你送咱家这套琉璃器的钱,就能翻着倍地赚回来。”
刘景表面上露出了沉思的神色,脑子却在飞速运转。
南阳穰县?
开什么玩笑!
南阳郡是天下豪强最多的地方,袁家、黄家……盘根错节。
自己一个外人去了,不被那些地头蛇生吞活剥了才怪。
而常山元氏县……
刘景的眼中闪过一道不易察觉的精光。
元氏县!
他记得很清楚,元氏县是常山国下面积最大的县。
耕地广阔,境内有山有水,人口超过十万。
最关键的是,那里的豪强势力相对弱小,便于掌控。
而且,常山国……真定县……
那个未来威震天下的白马将军赵云,不就是常山真定人吗!
元氏县与真定县,近在咫尺!
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龙兴之地!
一个完美的根基!
“多谢常侍大人指点。”
刘景抬起头,眼神无比坚定。
“学生,选择元氏县。”
“什么?”
张让再次愣住了,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他想不通,这个聪明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愚蠢的选择。
放弃一盘珍馐美味,去啃一块又干又硬的窝头?
张让的眼中闪过浓浓的狐疑,但他终究是个只认钱的主。
既然对方自己选了,他也没必要多费口舌。
“行吧,人各有志。”
张让撇了撇嘴,有些意兴阑珊。
“元氏县令,市价四百金。看在你小子会做人,又是范升门生的份上,咱家给你打个折,三百金。”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脸上又露出了那种招牌式的、阴恻恻的笑容。
“你要是手头紧,咱家还可以让你分期付。先交一百金,剩下的,等你上任之后,慢慢还。”
这看似是拉拢,实则是想用债务,将刘景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刘景心中冷笑,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他没有立刻答应,反而向前一步,再次躬身。
“常侍大人的恩德,学生没齿难忘。”
“只是……学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哦?”张让挑了挑眉。
“学生初到地方,人生地不熟,恐有刁民作乱,政令不通。”
刘景的语气十分诚恳,说出的要求却让张让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学生恳请常侍大人,能给予学生便宜行事之权。”
“允许学生在元氏县,自行招募五百乡勇用作县兵,以维护地方治安。”
喜欢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