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王雪比闹钟早醒了十分钟。窗外的阳光刚爬上窗台,她就轻手轻脚地起身,洗漱完后,熟练地给许杰和陆沉准备了简单的早餐——煎蛋、吐司和热牛奶,还在两人的餐盘旁各放了一张便签,写上“今天也要加油”。
等她拎着书包出门时,许杰和陆沉还没醒。她轻轻带上门,心里满是期待——今天的课程主题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聆听者”,这正是她最想学习的内容。
赶到培训班时,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张奶奶正戴着老花镜,慢悠悠地翻着昨天的笔记;林晓看到她,立刻挥手让她过去坐;李姐则在整理自己的错题本,见她来了,笑着点头打招呼。王雪走过去,在林晓身边坐下,拿出笔记本和笔,做好了上课准备。
上课铃声响起,陈老师拿着教材走进教室,开门见山:“今天我们来学习‘聆听’。很多人觉得,心理咨询就是‘说话’,是给来访者提建议,但其实,‘听’比‘说’更重要。一个好的聆听者,能让来访者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这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
王雪握着笔,认真地看着陈老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陈老师接着说:“真正的聆听,不是‘左耳进右耳出’,也不是‘边听边想怎么反驳’,而是全身心地投入——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他的表情和动作,感受他的情绪,不打断、不评判,让他把心里的话全部说出来。”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陈老师举了一个案例:“有个来访者,因为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来找我咨询时,一开口就说‘我真没用,什么都做不好’。如果我当时打断他,说‘这有什么,下次注意就好’,他肯定会觉得我不理解他。但我没有,我只是看着他,点了点头,说‘你现在一定很自责,对吗?’。他听到这句话,眼圈立刻红了,接着跟我讲了很多——他对这份工作的重视,他努力了多久,这次失误让他多难过。”
“你们看,”陈老师顿了顿,语气变得温和,“有时候,来访者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有人能‘听’他说话,能懂他的情绪。这就是聆听的力量。”
王雪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聆听的核心——全身心投入,不打断、不评判,关注情绪,给予共情。”她还特意在“共情”两个字下面画了横线,心里想着:以后跟安安聊天时,不能再急着安慰她,要先听她把话说完,理解她的委屈。
接下来,陈老师组织了“模拟聆听”练习: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来访者”,分享自己的一个小烦恼;另一人扮演“聆听者”,只听不说,通过表情和动作回应对方。
王雪和林晓分在一组。林晓先扮演“来访者”,小声说:“我高考完后,报了心理学专业,可我爸妈觉得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让我转专业。我跟他们吵了好几次,心里特别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雪看着林晓的眼睛,注意到她说话时,手指紧紧攥着衣角,眼眶微微泛红。她没有打断,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鼓励,示意林晓继续说。
林晓接着说:“我真的很喜欢心理学,想以后当一名心理咨询师,可爸妈不理解,说我太理想化。我现在每天都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们。”
等林晓说完,王雪才轻声说:“你因为爸妈不支持你的专业选择,心里很委屈,也很焦虑,对吗?”
林晓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眼里泛起水光:“对!就是这种感觉!刚才跟你说的时候,我以为你会劝我‘跟爸妈好好沟通’,没想到你能懂我的情绪。”
“这就是聆听的效果。”陈老师走过来,笑着说,“王雪做得很好,没有急于给出建议,而是先捕捉到了林晓的情绪,给予了共情。这就是合格聆听者的第一步。”
王雪心里有些小小的开心,又有些不好意思,连忙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刚才的感受:“聆听时,要关注对方的肢体语言(攥衣角、泛红眼眶),回应时先共情,再引导对方进一步表达。”
轮到王雪扮演“来访者”时,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说:“我有个女儿叫安安,她有时候会因为‘有两个爸爸’被小朋友追问,回来后会不开心。以前我只会说‘两个爸爸都很爱你’,但她还是会难过。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跟她沟通,才能让她真正开心起来。”
林晓认真地听着,没有打断,等她说完,才轻声说:“你因为没能帮安安解决烦恼,心里很着急,也很心疼她,对吗?”
王雪点点头,心里忽然觉得轻松了些——原来被人认真聆听、被人理解情绪,是这样温暖的感觉。她终于明白,为什么陈老师说“聆听”是心理咨询的基础,因为只有先被“听”懂,才能愿意敞开心扉,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上午的课程结束后,王雪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留在教室里,翻看自己的笔记。张奶奶走过来,笑着问:“小雪,今天的课听懂了吗?”
“听懂了一些,”王雪点点头,“就是觉得‘聆听’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要控制住自己想给建议的冲动。”
“是啊,”张奶奶坐下来,叹了口气,“我年轻的时候,就总爱打断别人说话,觉得自己经验多,能给别人出主意。现在才知道,有时候闭嘴听着,比说多少话都有用。”
李姐也走过来,笑着说:“我也是。以前我儿子跟我说学校的事,我总爱说‘你应该怎么怎么样’,结果他后来都不跟我说了。现在学了‘聆听’,我才知道,我应该先听他把话说完,再问他‘你想怎么办’,而不是直接给他建议。”
三人聊了一会儿,王雪把自己的笔记拿出来,跟她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张奶奶和李姐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三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王雪觉得自己对“聆听”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下午的课程,陈老师让大家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聆听”。王雪和张奶奶、李姐、林晓又分在了一组。
张奶奶说:“以后我去看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就先不说那么多话,先听他说,听他讲自己的故事,听他说心里的委屈。等他说完了,再慢慢跟他聊。”
李姐说:“我回家后,要跟我儿子好好聊聊。以前他跟我说事,我总爱打断,这次我要先听他把话说完,再问他的想法。”
林晓说:“我要跟我爸妈好好沟通。以前他们说我专业不好,我就跟他们吵,这次我要先听他们为什么反对,再跟他们说我为什么喜欢心理学。”
王雪想了想,说:“我要跟安安好好聊聊。下次她再因为‘两个爸爸’的事不开心,我不先急着安慰她,先听她把小朋友怎么问的、她怎么想的,都跟我说出来,再跟她一起想办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她‘你要怎么说’。”
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很好,陈老师也表扬了她们,说她们把课堂知识和生活结合了起来,这才是学习的意义。
放学时,陆沉依旧来接王雪。看到她手里厚厚的笔记,笑着问:“今天又学到不少东西?”
“嗯!”王雪点点头,眼里满是认真,“今天学了‘聆听’,才知道以前我跟孩子们、跟你们沟通时,都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以后我要学会多听少说,多理解你们的情绪。”
陆沉揉了揉她的头发,笑着说:“我们小雪一直在进步,真为你开心。”
回家的路上,王雪坐在车里,翻看自己的笔记,上面记满了老师的讲课内容、同学们的讨论心得,还有自己的感悟。她忽然觉得,学习“聆听”不仅是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为了成为更好的妈妈、更好的爱人。
回到家时,许杰已经做好了晚饭。安安看到她,立刻扑过来抱住她的腿:“妈妈,你今天学什么了?”
王雪蹲下身,笑着说:“妈妈今天学了怎么认真听别人说话。安安,你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什么想跟妈妈说的?妈妈听你说。”
安安眼睛一亮,拉着她的手,叽叽喳喳地说起了幼儿园的事——谁抢了她的积木,谁跟她一起玩了滑梯,老师又表扬了她什么。王雪认真地听着,没有打断,偶尔点点头,或者问一句“然后呢”“你当时觉得怎么样”。
安安说得格外开心,比平时多说了好多话。许杰和陆沉看着这一幕,眼里满是笑意。
晚饭时,王雪还在跟两人分享今天的学习收获:“以后你们工作上有什么不开心的,或者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我说,我一定认真听你们说,不打断、不评判。”
许杰笑着说:“好啊,那以后我跟陆沉吵架,就找你当‘裁判’,你负责听我们说。”
王雪瞪了他一眼,却忍不住笑了。陆沉则温柔地说:“不管你学到哪一步,我们都会支持你。看着你每天这么有干劲,我们也很开心。”
暖黄的灯光下,一家人说说笑笑,饭菜的香气和温馨的氛围交织在一起。王雪看着身边的人,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成为一名合格的聆听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她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就一定能做到。而这份学习,不仅能帮到别人,也能让她的家庭更温暖,让她自己更成长。
喜欢我们比他们多一个世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们比他们多一个世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