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汉月》终章?第十章 铃响永续
星尘谷的晨光比铜驼巷来得更柔,淡蓝色的天幕上还留着几颗未隐的星子,共生林里的竹树与星尘树已泛着微光。陈阿爷坐在昨晚编竹垫的草地上,手里摩挲着那把竹编刀 —— 刀柄上还缠着星尘树的细根,像是不愿与这把承载了两代人记忆的刀分离。小星竹抱着老笔记,蹲在旁边,正把两片叠合的叶子(铜驼巷的竹叶与星尘谷的星尘叶)夹进笔记的最后一页,叶片的影子落在纸面上,恰好盖住了托合提晚年写的那句 “传承无终”。
“阿爷,今天雪鹰二号要回地球了,您真的不跟我们一起再去铜驼巷看看吗?” 小星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舍,指尖轻轻划过笔记封面的星尘纹,那里已被她用星尘粉补过,比之前更鲜亮了些。陈阿爷摇摇头,目光望向不远处的停机坪 —— 阿依娜正指挥着船员,把星尘谷的竹种、星尘纤维,还有孩子们编的 “双生纹” 竹蜻蜓装进舱里,这些都是要带给铜驼巷的礼物。
“不了,阿爷年纪大了,走不动远路了。” 陈阿爷笑了笑,把竹编刀递给小星竹,“这把刀,还是你带着。以后不管是在星尘谷,还是去其他地方,都要记得,刀在,铜驼巷的根就在,托合提的心意就在。” 小星竹用力点头,双手接过刀,像接过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她把刀放进老笔记的木盒里,与那两片叶子、那枚星尘风铃摆在一起,木盒瞬间像是装满了整个传承的故事。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铃声从共生林深处传来 —— 是托合提挂在老星尘树上的 “共生铃”。小星竹抬头望去,只见那枚风铃正迎着晨光晃动,铃舌上的星尘石泛着银光,铃声穿过林间,竟与铜驼巷方向传来的铃声慢慢重叠。阿依娜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通讯器,笑着说:“是铜驼巷的孩子们,他们说巷口的风铃突然响了,知道我们要走,特意在给我们送行呢。”
通讯器里传来铜驼巷孩子们的声音,叽叽喳喳的,满是欢快:“小星竹姐姐!记得把星尘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们会在铜驼巷种你们带来的竹种!”“陈阿爷!我们会好好学编竹蜻蜓,等你们回来检查!” 陈阿爷接过通讯器,声音有些发颤:“好,好,阿爷等着看你们编的竹蜻蜓,等着看铜驼巷的竹苗长高。”
阳光渐渐升高,照在共生林的每一个角落,竹树与星尘树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这片承载了双文明友谊的土地。小星竹抱着老笔记,跟着阿依娜往停机坪走,陈阿爷跟在后面,脚步虽慢,却走得坚定 —— 他要送这对母女到舱门口,送这份传承继续远航。
停机坪上,雪鹰二号的舱门已经打开,舱口挂着一枚新的 “共生铃”,是小星竹昨晚连夜编的,铃身刻着铜驼巷的木牌与星尘谷的共生林,铃舌用的是两块小小的石头,一块来自铜驼巷的古井,一块来自星尘谷的银土地。“这枚风铃,要挂在雪鹰二号的舱口,以后不管它飞到哪里,都能带着两个地方的声音。” 小星竹摸着铃身,像是在给风铃注入新的生命力。
临上飞船前,小星竹突然转身,跑回陈阿爷身边,把老笔记从木盒里拿出来,翻到最后一页,递给陈阿爷:“阿爷,您在这页写句话吧,就像爷爷当年那样,把铜驼巷的心意写进去,以后我教小朋友编竹器,就给他们看您写的字。” 陈阿爷接过笔记,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竹笔 —— 这是托合提当年用竹根做的,笔杆上刻着 “铜驼巷竹记”,他握着笔,在最后一页慢慢写下:
“2108 年秋,余至星尘谷,见竹树与星尘树共生,见孩童编双生纹竹器,见托合提之愿已成。传承者,非独手艺,乃心之联结,乃文明之共生。铜驼巷之竹香,星尘谷之星光,将永伴雪鹰,照前路,传永续。”
写完,陈阿爷把笔递给小星竹,又在落款处盖了那个 “铜驼巷竹记” 的章,红色的印记落在纸上,与托合提当年的字迹相映成趣。小星竹小心地把笔记合起来,抱在怀里,像是抱着整个世界:“阿爷,我会把这句话刻在星尘谷的石头上,让每个来这里的人都知道,铜驼巷与星尘谷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舱门关闭的瞬间,小星竹从窗口往下望,只见陈阿爷站在停机坪上,手里举着那枚从铜驼巷带来的竹编风铃,正对着飞船的方向轻轻晃动。星尘谷的 “共生铃” 也在响,雪鹰二号舱口的新风铃也在响,三枚风铃的声音混在一起,穿过大气层,穿过星海,像是在向整个宇宙宣告这份跨越时空的传承。
飞船缓缓升空,小星竹透过舷窗,看着星尘谷慢慢变小,最后变成一个小小的光点,与远处的铜驼巷方向的光点连成一条线。她打开老笔记,翻到夹着照片的那一页 —— 照片里的托合提、陈阿爷、老族长笑得灿烂,照片外的自己、阿依娜、铜驼巷的孩子们正延续着这份笑容。笔记里的星尘叶与竹叶还泛着清香,竹编刀的刀柄还留着陈阿爷的温度,这一切都在告诉她,她不是一个人在传承,而是带着两代人的心意,带着两个文明的期待,继续往前走。
不知过了多久,舷窗外突然出现了一片新的星光 —— 那是雪鹰二号即将抵达的下一个星球,那里有新的文明,有新的手艺人,正等着与他们相遇,等着听铜驼巷与星尘谷的故事。小星竹抱着老笔记,走到舱口,摸着那枚新的 “共生铃”,轻轻晃动了一下,铃声穿过星海,像是在向远方打招呼:“我们来了,带着铜驼巷的竹香,带着星尘谷的星光,带着传承的心意,来了。”
与此同时,铜驼巷的竹匠铺前,陈阿爷坐在老竹椅上,手里拿着小星竹编的竹蜻蜓,看着巷口的竹苗 —— 那是星尘谷带来的竹种,已经发了芽,泛着淡淡的绿色。巷口的风铃还在响,声音与星尘谷的风铃、雪鹰二号的风铃,在星海间连成一片,永不消散。
夕阳西下时,陈阿爷把竹蜻蜓放在竹编案上,案上还摆着托合提当年编的竹篮、小星竹刻的双生纹竹片、还有那枚从星尘谷带回的星尘叶。他看着这些承载了故事的物件,突然明白,所谓 “铃响永续”,不是风铃永远在响,而是传承的心意永远在,双文明的友谊永远在,只要还有人记得铜驼巷的竹香,记得星尘谷的星光,记得这份跨越星海的约定,这份传承就会永远延续,永远不会结束。
(全书完)
喜欢胡尘汉月,乱世歌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胡尘汉月,乱世歌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