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妖记》
第一章 槐月渡的青灯
暮春的雨总带着三分缠绵,将槐月渡的青石板路润得发亮。阿槐撑着油纸伞站在渡口,竹骨伞面上落满细碎的雨珠,像缀了一捧碎钻。她穿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衫,发间别着支旧银簪,簪头那点绿松石早磨得没了颜色——这是她五十年前从一个迷路书生那里讨来的,如今书生的坟头草怕都三尺高了。\"姑娘,要搭船么?\"老艄公的乌篷船吱呀靠岸,船头挂着盏马灯,昏黄的光晕在雨幕里漾开圈涟漪。阿槐收伞上船时,听见船舱里传来细微的呜咽声,像有只幼猫被踩了尾巴。\"王伯,舱里养了猫?\"她撩开竹帘,看见个穿月白锦袍的少年蜷缩在角落。他约莫十六七岁年纪,墨发湿漉漉贴在额前,脸色白得像宣纸,怀里却死死抱着只通体漆黑的小猫。那猫明明闭着眼,爪子却深深嵌进少年的袖口,留下四个血洞。老艄公往炉膛添了块柴,火星子噼啪炸开:\"这后生在岸边晕倒了,怀里就揣着这猫。怪得很,雨下这么大,他衣裳竟半点没湿。\"阿槐的目光落在少年腰间——那里悬着枚青铜铃铛,铃身刻着繁复的云纹,隐隐有金光流转。她指尖不自觉摩挲着发间银簪,喉间泛起淡淡的腥甜。这种法器她认得,是龙虎山道士用来镇压邪祟的\"镇魂铃\",寻常妖物沾着就得魂飞魄散。\"喵——\"黑猫忽然睁开眼,那双瞳孔竟是诡异的竖瞳,像两泓淬了毒的古井。阿槐猛地后退半步,油纸伞\"哐当\"掉在船板上。她看见少年的脖颈处,有三道青紫色的指痕正缓缓渗出血珠。\"它不是猫。\"少年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掀开衣襟,露出心口处盘踞的墨色纹身——那图案像团扭曲的雾气,仔细看竟有无数张人脸在里面哭嚎。\"我叫沈砚之,从京城来。这东西...是我在祖宅枯井里发现的。\"阿槐的指甲悄然变长半寸,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五十年前那个书生,心口也有类似的印记。那时她还是只修了三百年的槐妖,不懂人间的规矩,只觉得那书生身上的墨香好闻,便夜夜去他窗前听书。直到某天夜里,她看见个黑影从书生心口钻出来,啃食他的魂魄。\"你想活命么?\"阿槐弯腰捡起伞,伞骨在掌心转了个圈。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在青布衫上洇出深色的斑。\"我可以帮你,但你得答应我一件事——事成之后,把你腰间的铃铛送给我。\"沈砚之的瞳孔骤然收缩:\"你知道这铃铛?不仅知道,\"阿槐轻笑一声,指尖划过船舷的木纹,那里立刻浮现出一圈淡绿色的符咒,\"我还知道你活不过今夜子时。那东西每吸食一次你的精气,纹身就会更清晰一分。现在...它已经快成型了。\"话音未落,黑猫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周身腾起黑雾。阿槐反手将沈砚之推到船舱外,自己却被黑雾裹了个正着。她听见骨头碎裂的声音,像有人在耳边嚼着脆骨。但下一秒,她的身体竟像柳絮般散开,化作漫天槐花瓣,又在三尺外重组人形。\"原来是只修了千年的槐妖。\"黑雾里传来苍老的声音,像有无数人在同时说话。\"难怪敢管老夫的闲事。这沈家小儿是我选中的容器,识相的就滚回你的老槐树里去!\"阿槐吐出一口血沫,那血落在船板上,竟开出朵小小的白色槐花。她摘下银簪,将灵力灌注其中,簪头的绿松石突然亮起幽蓝的光:\"五十年前,你杀了那个给我讲故事的书生。这笔账,今日该清算了。\"老艄公不知何时已不见踪影,整艘乌篷船飘在白茫茫的水面上,四周只有雨声和黑猫的嘶吼。沈砚之看着阿槐的背影,忽然想起临行前祖母说的话:\"若遇危难,可往江南槐月渡,寻一个发间簪绿石的女子。切记,莫要问她姓名,莫要与她对视...\"他低头看向怀中的黑猫,那畜生不知何时已没了气息,尸体化作一滩腥臭的黑水。而沈砚之的心口处,那墨色纹身正像活物般蠕动着,渐渐爬上他的脖颈。子时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阿槐的银簪突然迸发出刺目的光芒。沈砚之看见无数槐树枝从船板下钻出,结成巨大的囚笼,将黑雾困在中央。而阿槐的身影在光华中渐渐变得透明,她的青布衫化作嫩绿的新叶,发间开出串串白花。\"沈砚之,\"她的声音变得轻飘飘的,像风穿过树叶,\"铃铛...别忘了...\"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雨幕时,沈砚之发现自己躺在槐月渡的岸边。乌篷船和老艄公都不见了,只有腰间的镇魂铃还在微微发烫。他摸了摸心口,那墨色纹身已经消失,只留下三道浅浅的疤痕,像三片槐树叶。渡口的老槐树下,放着个小小的布包。沈砚之打开一看,里面是支银簪,簪头的绿松石依旧黯淡无光。而布包的角落,绣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字:阿槐。他忽然想起昨夜她的眼睛,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眸子,在最后一刻竟盛满了泪水。像暮春的雨,缠绵,却又决绝。
第二章 镇魂铃的裂痕
三日后,沈砚之在槐月渡寻到了一间废弃的土地庙。庙门的朱漆早已剥落,神像的半边脸塌在香案下,倒正好遮风避雨。他将阿槐留下的银簪供在破碗里,早晚三炷香——这是他从镇上唯一的杂货铺讨来的,掌柜的说这是给死人用的纸钱香,晦气得很,扔给他时还往地上啐了口唾沫。镇魂铃悬在香案边,铃身的云纹比初见时淡了许多,倒像是生了层雾蒙蒙的锈。沈砚之试过用灵力催动,可指尖刚触到冰凉的金属,就被一股刺骨的寒意弹开,耳边甚至响起细碎的哭嚎,像有无数冤魂在铃中挣扎。\"这铃铛在吸食你的精气。\"苍老的声音突然从神像后传来。沈砚之猛地转身,看见个穿灰布道袍的老道士正蹲在神龛上,手里捏着半块啃剩的麦饼。道士约莫七八十岁年纪,头发白得像雪,却用根红绳扎了个小揪揪,鼻梁上架着副缺了条腿的木框眼镜,镜片裂了道缝,看东西时总得歪着头。\"你是谁?\"沈砚之按住腰间的匕首——那是阿槐留在布包里的,柄上缠着圈褪色的青布条。老道士把麦饼渣掸在神像脑袋上:\"龙虎山清虚观,道号玄尘。说起来,你腰间那破铃铛还是我三百年前亲手铸的呢。\"他忽然纵身跃下神龛,落地时像片羽毛般悄无声息,\"可惜啊,当年为了镇压'千面鬼',折损了我半条修为。没想到五十年前让它跑了,还附在了个书生身上...\"沈砚之的心猛地一沉:\"你认识阿槐?槐月渡那棵老槐树精?\"玄尘摘下眼镜,用袖口胡乱擦了擦镜片,\"当年她为了救那个书生,硬闯我的锁妖塔,被我打断了三条根须。啧啧,那时她哭得哟,整棵树的花都掉光了,跟下了场雪似的。\"老道士突然凑近,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吓人,\"小子,她是不是把本体精血凝成的槐花给你了?\"沈砚之这才想起布包里除了银簪和匕首,还有个油纸包。他慌忙取出来打开,里面是朵干枯的白色槐花,花瓣蜷曲发黑,却隐隐透着股清甜的香气。玄尘用两根手指捏起槐花,放在鼻尖嗅了嗅,突然破口大骂:\"蠢货!这是千年槐妖的心头血凝成的'往生花',吃了能起死回生!她倒好,就这么给你当糖豆揣着!\"话音未落,镇魂铃突然剧烈震颤起来,铃身裂开道细纹,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像在流血。土地庙外传来滚滚雷声,明明是晴空万里,却有乌云从四面八方涌来,遮得天地一片漆黑。\"千面鬼要出来了。\"玄尘脸色骤变,一把将往生花塞进沈砚之嘴里,\"含住!千万别咽!这鬼东西附在你身上五十年,早就和你的魂魄缠在一起了。阿槐用本体困住它,不过是暂缓之计。现在她魂飞魄散,镇魂铃又出了裂痕...\"沈砚之只觉得喉咙里像含了团火,暖意顺着喉管流遍四肢百骸。他低头看向心口,那三道槐树叶状的疤痕竟泛起绿光,隐隐组成个繁复的符咒。镇魂铃的裂痕越来越大,里面传来的哭嚎声震得他耳膜生疼。\"拿着这个!\"玄尘扔来个黄布包裹,里面是柄桃木剑和一叠黄色符纸,\"去槐月渡下游的乱葬岗,那里有座无碑坟,埋着五十年前那个书生。千面鬼的本体就在坟里,你必须在子时前用往生花的灵力催动镇魂铃,把它彻底封印!那你呢?\"沈砚之看着老道士空荡荡的左袖——刚才没注意,他的左臂竟齐肩而断,伤口处缠着厚厚的布条,渗出血迹。玄尘咧嘴一笑,露出颗金灿灿的假牙:\"我得去给那傻丫头收尸啊。\"他纵身跃上墙头,灰布道袍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对了,那槐花别咽太早,等见到书生的坟再吞。记住,无论听见什么声音,都别回头——那是阿槐的魂魄在叫你,她舍不得你送死呢。\"乌云中劈下道惨白的闪电,照亮了老道士远去的背影。沈砚之握紧桃木剑,转身冲进漫天风沙里。镇魂铃在他腰间疯狂震颤,铃身的裂痕已经蔓延到了铃口,像随时会碎成齑粉。
第三章 无碑坟的低语
乱葬岗在槐月渡下游三里外的山坳里,据说早年间发过场瘟疫,死了上百号人,尸骨就胡乱堆在那里,天长日久竟垒成了座小土山。沈砚之赶到时,正赶上日落西山,残阳把整片坟地染得血红,风卷着纸钱灰在半空打着旋,像无数只黑蝴蝶在跳舞。坟地里没有碑,只有大大小小的土包,有些甚至塌陷下去,露出半截腐朽的棺木。沈砚之按照玄尘的嘱咐,沿着最粗的那条白骨小径往里走——说是小径,其实是无数尸骨被踩平后形成的通道,脚底下时不时传来骨头碎裂的脆响,像踩着晒干的豆荚。镇魂铃的震颤越来越剧烈,铃口的裂痕里渗出的血珠滴在地上,竟开出朵朵暗红色的小花,花茎上还缠着细小的人脸,张着嘴无声地嘶吼。沈砚之觉得头晕得厉害,眼前开始出现幻觉:他看见阿槐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衫,站在渡口的老槐树下朝他笑,发间的银簪闪着光;又看见那个迷路的书生,正坐在槐树下摇头晃脑地念书,声音朗朗,像山涧的清泉。\"沈郎,等等我呀。\"温柔的女声突然在身后响起,像阿槐生前说话的语气。沈砚之的脚步顿了顿,玄尘的警告在耳边炸开:\"无论听见什么声音,都别回头!\"他咬紧牙关继续往前走,可那声音却像附骨之疽般缠着他:\"你看,这是你送我的银簪呀,绿松石还亮着呢。\"沈砚之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阿槐的银簪明明在土地庙的香案上供着,簪头的绿松石早就磨没了颜色。\"书生的坟就在前面。\"玄尘的声音突然出现在脑海里,像道惊雷劈开了迷雾。沈砚之抬头望去,只见坟地最深处有座孤零零的土包,上面长着棵歪脖子槐树,树干上刻着两个模糊的字,像是\"阿槐\"。树下果然没有墓碑,只有块半埋在土里的青石板,上面爬满了墨绿色的青苔。就在这时,镇魂铃突然发出声刺耳的尖啸,铃身彻底碎裂开来!无数黑雾从碎片中涌出,在空中凝聚成个巨大的人形,没有脸,只有密密麻麻的眼睛,每个瞳孔里都映着不同的人脸——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全是被千面鬼吞噬的冤魂。\"沈砚之,把往生花交出来!\"黑雾中传来阿槐的声音,带着哭腔,\"你斗不过它的!快逃啊!\"沈砚之看着黑雾中那张渐渐清晰的脸——那是阿槐的模样,发间别着银簪,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衫,只是脸色惨白,眼睛里淌着血泪。他突然想起玄尘的话:\"那是千面鬼在模仿她的声音,它知道你的软肋在哪里。我知道。\"沈砚之轻声说。他抬手摘下腰间的匕首,用尽全力刺向自己的心口!那三道槐树叶状的疤痕突然裂开,涌出碧绿的光芒,将他整个人裹在其中。黑雾发出凄厉的惨叫,像被烈火灼烧般向后退去。\"你竟然把往生花种进了魂魄里!\"千面鬼的声音变得暴怒而惊恐,\"疯子!你这样会魂飞魄散的!\"沈砚之没有回答。他能感觉到槐花在体内绽放,清甜的香气从七窍中溢出,与碧绿的光芒交织成网,将黑雾牢牢困住。那些被困在雾中的冤魂发出解脱的叹息,化作点点金光消散在空中。\"五十年前,你为了救那个书生,把本体精血给了他。\"沈砚之看着黑雾中阿槐的脸渐渐模糊,\"现在,换我来救你。\"他猛地将匕首从心口拔出,鲜血喷涌而出,在空中凝结成朵巨大的血色槐花,朝着黑雾狠狠砸去!轰然巨响中,黑雾彻底消散,露出底下那座无碑坟。坟头裂开道缝隙,里面躺着具早已腐朽的棺木,棺中却没有尸骨,只有支断裂的银簪——簪头的绿松石完好无损,在月光下闪着幽蓝的光。沈砚之跪在坟前,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像阿槐消散时那样。他捡起那支断裂的银簪,与阿槐留下的那支拼在一起,刚好严丝合缝。原来五十年前,阿槐并不是\"讨\"走了书生的银簪,而是将自己的本体精血凝成簪子,送给了他。\"阿槐,\"沈砚之轻声说,嘴角带着笑意,\"我好像看见你了。\"月光下,坟头的歪脖子槐树上突然开满了白色的槐花,纷纷扬扬地落下,像下了场雪。花瓣落在沈砚之透明的身体上,竟让他渐渐凝实了些。远处传来玄尘的笑声,带着哭腔:\"傻丫头,你早就知道他会这么做,对不对?所以才把往生花留给他...\"沈砚之的意识渐渐模糊,他感觉自己飘了起来,像片槐花瓣,被风吹向远方。在彻底失去意识前,他听见阿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温柔得像暮春的雨:\"沈郎,这次换我给你讲故事吧。\"
第四章 槐月渡的新生
三年后,槐月渡。渡口的老槐树还在,只是比从前茂盛了许多,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树下多了个茶摊,摊主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穿件月白锦袍,墨发用根红绳束着,腰间悬着枚青铜铃铛——铃身的云纹清晰,隐隐有金光流转,只是铃口处有道细微的裂痕,像道浅浅的伤疤。\"客官,喝碗槐花茶?\"少年笑着递过碗热茶,茶汤清澈,飘着朵雪白的槐花,香气清甜。他的眉眼间有种奇异的熟悉感,既像当年那个迷路的书生,又像三年前那个撑着油纸伞的槐妖。茶摊的生意很好,往来的船夫和客商都爱在这里歇脚。有人问起少年的来历,他总是笑着说:\"我叫阿砚,家就在这槐树下。\"没人知道他为什么总在月圆之夜对着老槐树说话,也没人知道他腰间的铃铛为什么会在风起时发出悦耳的响声,像有人在轻轻哼唱。这天傍晚,个穿灰布道袍的老道士摇摇晃晃地走来,手里捏着个酒葫芦,头发白得像雪,用根红绳扎了个小揪揪,鼻梁上架着副新的木框眼镜,镜片擦得锃亮。\"玄尘道长,您来啦?\"阿砚笑着给他斟茶,\"今天的槐花刚摘的,特别新鲜。\"玄尘喝了口茶,咂咂嘴:\"还是老味道。\"他突然凑近,压低声音,\"那丫头最近没闹脾气吧?我上次来,她还嫌我给她带的桂花糕太甜。\"阿砚无奈地摇摇头:\"她把您藏在树洞里的酒偷喝光了,现在正闹别扭呢。\"他抬手轻轻拍了拍老槐树的树干,树皮上竟浮现出张模糊的人脸,眉眼弯弯,像是在笑。玄尘嘿嘿一笑,从袖中掏出个油纸包:\"这是京城最有名的'稻香村'桂花糕,这次我让掌柜的少放了半糖。\"他把纸包塞进树洞,里面立刻传来细微的响动,像有只小手在扒拉油纸。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阿砚和玄尘身上,暖洋洋的。远处的乌篷船吱呀靠岸,船头挂着盏马灯,昏黄的光晕在水面上漾开圈涟漪。\"对了,\"玄尘突然想起什么,\"清虚观新收了个小徒弟,眉眼长得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那孩子见了我就哭,说梦见棵会说话的老槐树,还有个穿青布衫的姐姐给她讲故事。\"阿砚的动作顿了顿,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他低头看向腰间的镇魂铃,铃身的裂痕处隐隐有绿光流转,像有颗绿松石在里面闪烁。风吹过槐树林,带来阵阵花香。阿砚仿佛听见有人在耳边轻声说:\"沈郎,你看,今年的花开得真好啊。\"他抬起头望向天空,晚霞绚烂,像幅泼墨山水画。远处的渡口,有个穿青布衫的姑娘正撑着油纸伞,站在岸边,发间别着支银簪,簪头的绿松石在夕阳下闪着幽蓝的光。
---------------
《槐香巷里的孝子贤孙》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槐香巷里的孝子贤孙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槐香巷里的孝子贤孙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