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官走进指挥厅时,李骁正盯着地图上一条红线。那条线从京城一路向北,穿过三道关隘,终点落在雁门关外的军营标记上。他没抬头,只问了一句:“润州那边,双轮运车的事准备好了?”
“回将军,教官已到位,场地也清出来了。”文书官把报文放在案上,“工匠代表明日就能启程进京,等您召见。”
李骁点了点头,手指沿着红线往中间一压。“就卡在这段。”他说,“上次演习,补给车队晚了半个时辰,前线差点断粮。不是马慢,是路不熟,换车点没设好。”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沙盘里山势起伏,几条小道蜿蜒穿行。他拿起一支红旗,插在中部枢纽的标位上。
“一级库在京师,二级仓设在各州治所,三级点必须前置到边境据点。”他一边说,一边又插下两面小旗,“物资按兵种分装,箭矢、干粮、火药各自封箱,到了前线直接拆用,不许再现场分拣。”
门外脚步声响起,几名军需官和一名老匠人走了进来。那匠人穿着粗布短袍,手里拎着一个木制模型。他上前一步,将模型放在沙盘旁。是个双轮运车的缩小版,轮轴可拆,车厢分成六个格子。
“这是新改的样车。”他说,“每格对应不同物资,编号一致。前线要什么,报编号就行。路上坏了,换个轮子最多一刻钟。”
李骁蹲下身,仔细看了会儿。“翻山那段路最险,重载容易侧翻。”他说,“你有没有想过,在半山设个换车点?重车上去,轻车下来,中转装卸?”
老匠人点头。“我画了三条路线图,都标了换车位置。坡度超过十五步的,一律换轻型板车。骡马也提前备在中转站,不用来回跑空趟。”
“把图纸拿出来。”李骁说。
图纸铺开,上面用墨线勾出山路走向,红点标注换车处,旁边还写着每段所需时间与人力配置。李骁看了一遍,抬头问军需官:“现在我们的车队,从京城到雁门关,平均几天能到?”
“快则七日,慢要九天。遇上雨季,泥泞难行,有时得十一天。”
“换成这套办法呢?”
老匠人答:“若各级仓库建好,运车列装完毕,五日内可到。最快四天半。”
屋里安静了一下。
有位老军需官开口:“一辆新车造价抵十石米,全国配齐,光造车就得耗掉半年军费。万一敌军突袭仓库,分散存放岂不更危险?”
李骁没反驳,转身对文书官说:“调情报司的数据过来,做一次推演。”
片刻后,一份册子送了进来。李骁翻开,念道:“新模式初期投入增加一成五,但周转效率提升三倍。战时响应时间缩短至原来的四成。损耗率从百分之十八降到六以下。”
他合上册子,看向那位军需官。“你觉得贵,是因为只算了造车的钱。可前线少饿一顿,多发一支箭,值多少?士兵少死一个,又值多少?”
那人没再说话。
李骁下令:“组织一次实测。在京北三十里外设模拟前线营地,两支队伍同时出发,旧法一组,新法一组,运送同等物资。我要看结果。”
两天后,测试结束。
新法车队提前两个时辰抵达,车上物资完好,仅轻微颠损。旧法队晚到近四个时辰,途中一辆车轴断裂,临时修整耽误一个多时辰,另有一箱火药受潮报废。
随行将领亲眼看完全过程,回来后主动请领试点任务。
李骁召集所有人回到指挥厅,开始拟定《战时后勤操作手册》。他亲自写了第一条:**各级仓库建设标准统一,地基加固,防潮层厚三寸,四周设了望台。**
第二条:**物资编码规则为‘州名+品类+批次’,如‘豫粮032’即豫州第三十二批粮草,全程可追溯。**
第三条:**车队编组按‘三车为组,十组为队’,每组配维修工具与备用轮轴一套,队长持通行令牌,沿途驿站不得阻拦。**
写完,他递给文书官:“印五十份,明日下发。”
又转向老匠人:“你从工部调来,熟悉地形车辆。现在起任运输革新督导,随军指导运车列装,优先解决北境防线路段。”
老匠人拱手应下。
李骁接着说:“每月初派巡查组赴各地检查落实情况。仓库建得不合标准,当场责令整改。运车未按时列装,主官记过。”
他顿了顿,补充:“设立‘后勤效能榜’,定期公示各部队保障评分。这分数,计入将领年终考核。”
有人问:“偏远驻军人力不足,怕执行不到位。”
“那就派人去帮。”李骁说,“从军校抽调学员,组成支援队,轮流派驻。每人记录工作日志,回来交验。”
他又提笔写下一道命令:**责成李瑶协助建立专用账目系统,使用复式记账法追踪每一笔军需流转,确保进出平衡,杜绝虚报冒领。**
命令签发后,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
文书官低声问:“是否召李小姐当面交接?”
“不必。”李骁摇头,“她那边正忙着协作项目落地,这事我写清楚就行。只要账目独立,流程透明,她自然知道怎么做。”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地图前,重新审视那条补给线。现在它不再是一条简单的红线,而是被划分为三段,每段都有明确节点和责任人。
“以前我们总想着怎么打赢。”他对屋里众人说,“现在得想,怎么打得久。仗打起来,拼的不只是刀枪,更是背后这一套运转。”
有人问:“若是敌军破坏中转仓怎么办?”
“那就多设备用点。”李骁答,“不在明处囤积,分散隐蔽。今日送一批,明日换路线。让敌人摸不清规律。”
“要是天气恶劣呢?”
“那就提前预警,加派人力。下雨前把干草全盖好,火药移进内仓。每个环节都要有预案。”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后勤人员抱着手册和任务清单,匆匆赶往各部安排。老匠人也被两名士兵陪同,前往军械司对接样车量产事宜。
李骁留在原地,翻开首批试点执行计划。第一个是雁门关守军,要求十日内完成二级仓改建,十五日内接收第一批模块化物资箱。
他拿起朱笔,在“已完成”栏画了个勾。
窗外天色渐暗,指挥厅内灯火通明。他伸手拨了下灯芯,继续往下看。
下一栏写着:**青州水军基地,需配备防水密封箱,适应海上运输。**
他正要落笔批示,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名传令兵冲进来,单膝跪地:“将军!北境急报——铁木真部集结三千骑兵,逼近边关哨所!”
李骁握住了桌角的令箭。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