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黎明前的黑暗如同一层厚重的帷幕,紧紧地笼罩着大地。天空中仅有一丝微弱的光亮,宛如被一层薄纱轻柔地遮掩着,若隐若现。然而,在这静谧的时刻,海晏糕坊的院子里却早已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人们早早的来到这里,为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学子们送行。院子里挤满了前来道别的亲朋好友,他们脸上洋溢着关切和祝福的笑容,手中提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有的是水果、有的是糕点,还有的是寓意吉祥的小物件。
在这喧闹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即将奔赴考场的人。他们身着整洁的衣服,背着沉甸甸的书包,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一丝紧张。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微笑着与亲友们一一告别。
灶房的灯亮着,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给这个清晨增添了一丝温暖。张师傅站在灶前,忙碌地将刚出炉的玉米面馍一个个装进竹篮里。那热腾腾的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蒸腾的热气在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凝结成一颗颗水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
小周娘也没有闲着,她细心地给每个人的包袱里塞进一个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海苔和红糖块。她温柔地对大家说:“路上饿了就着水吃,顶饱的。”这些简单的食物,却包含着她对孩子们的关怀和祝福。
李二婶紧紧拉着王丫的手,不停地叮嘱着:“笔要握紧,字要写清,别慌神啊!”她的眼眶红红的,像是熟透了的秋后的柿子,满含着对王丫的担忧和期望。王丫用力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林小满背着个蓝布包袱,里面装着周老首长给的复习资料、两件换洗衣裳,还有宛宛连夜画的护身符——一张画着海浪花糕的涂鸦,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娘加油。她看着站在人群里的七个知青,心里沉甸甸的:陈建军和李秀兰背着同一个帆布包,包带磨得发亮;赵铁柱揣着本卷了边的《数学》,走两步就摸一下,生怕掉了;小凤把红绸带系在了辫子根,说这样能沾点喜气;还有五个村里的年轻人,都没出过几次远门,略微紧张,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
都齐了?林小满清了清嗓子,把手里的船票分给大家,每张票上都用铅笔标了座位号,这是去县城的船票,到了县城换长途汽车,明天一早准能到省里。行李都检查好,准考证和笔别忘带。
放心吧林厂长!赵铁柱拍着胸脯,他的包袱里除了衣物,还塞了块石板和半截粉笔,路上我还能再练练算术题。
码头上的风带着潮气,吹得人鼻尖发红。守岛部队的王干事特意派了艘巡逻艇送他们,说是保证赶考的娃娃们不耽误时辰。船刚离岸,就见岸上的人挥起了手,宛宛举着那幅画天安门的涂鸦,跳着脚喊娘早点回来,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却像根线,牵着林小满的心。
巡逻艇的马达声打破了海面的宁静,赵铁柱蹲在甲板上,借着晨光在石板上演算题,粉笔划过石头的声和海浪拍船的声响混在一起。小凤凑过去看,指着其中一道题说:这不是林厂长讲过的鸡兔同笼吗?设鸡为x就行。
我知道,就是再算算心里踏实。赵铁柱挠了挠头,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我爹说,要是能考上大学,就把家里的老黄牛卖了给我凑学费。
李秀兰坐在船舷边,手里缝着个布套,里面要装准考证。陈建军在旁边给她递针线,两人头挨着头,没说几句话,却总在对视时笑一笑。我娘塞了十个鸡蛋,说给你补脑子。李秀兰把布套往他手里塞了塞,你数学好,到时候可得稳住。
你也别慌。陈建军把布套珍而重之地放进内兜,你写的作文比谁都强,上次那篇《海岛的秋天》,林厂长不是说能当范文吗?
林小满靠在船栏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海晏岛,心里像揣了团乱麻。她想起周老首长信里的话,想起仓库里那些带着批注的复习资料,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不轻——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些跟着她的年轻人,为了岛上盼着他们出人头地的乡亲。
船到县城时,太阳刚爬到头顶。长途汽车站挤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是背着包袱的考生,有穿着打补丁军装的,有戴着旧草帽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既紧张又兴奋的神情。林小满让大家排好队,自己去窗口换票,轮到她时,售票员打量着她的蓝布褂子,笑着说:也是去赶考的?今年考大学的可真多,光咱县城就报了四百多。
都是想给国家做点事。林小满接过票,小心地按座位号分好,同志,去省里的车路上停几站?
就停两回,给大家喝水上厕所。售票员往她手里塞了张纸条,这是省里考点的地址,你拿着,到了好找。
上车时出了点小岔子。赵铁柱的包袱太沉,上车时绊了一跤,里面的石板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他蹲在地上捡碎片,眼圈一下子红了:我这题还没练完呢......
没事,我这儿有纸。林小满从包袱里掏出个练习本递过去,路上想练就写在纸上,一样的。小凤也凑过来说:我给你念题,你说答案,就当复习了。
汽车颠簸着驶出县城,窗外的田野渐渐连成一片金黄。车厢里挤满了人,连过道上都站着几个考生,有人在背政治题,有人在小声讨论历史事件,空气里弥漫着馒头的麦香和淡淡的汗味。林小满靠窗坐着,看着窗外掠过的白杨树,想起自己偷偷培育海苔苗的日子——那时每天天不亮就去柴房换水,生怕被人发现,如今想来,和现在赶考的心情倒有些像,都是揣着个盼头,一点点往前挪。
中午停车休息时,大家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啃干粮。小凤掏出小周娘给的红糖块,分给每个人一小块,说吃点甜的,脑子转得快。王丫从包袱里拿出海苔,就着玉米面馍吃,说这是咱岛的味道,吃了就不慌了。有个戴眼镜的考生凑过来问:你们是海晏岛的?听说那儿的海浪花糕特别好吃,部队的同志都夸呢。
是我们林厂长做的!小凤骄傲地挺了挺胸,她不光糕做得好,书也读得好,给我们当老师呢。
那考生眼睛突然一亮,仿佛发现了什么宝藏一般,迅速从包里掏出一本《物理》书,然后小心翼翼地递到林小满面前,满脸期待地问道:“同志,我这里有一道题实在是不太明白,你能不能帮我讲讲呀?”
林小满见状,微笑着接过书,然后找了个路边有树荫的地方,和那考生一起坐下来。她翻开书本,仔细看了看那道题目,思考片刻后,便开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那考生讲解起来。
林小满的讲解清晰明了,深入浅出,那考生听得十分认真,不时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林小满都一一耐心解答,直到那考生完全理解为止。
讲完题目后,那考生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紧紧握住林小满的手,感激地说道:“谢谢你啊,同志!我叫赵红,报考的是师范学院,以后也想当一名老师呢。”
咱们说不定能成同学呢。林小满笑着说,心里突然轻松了些——原来赶考的路上,大家都是互相帮衬的。
下午的路更颠簸了。李秀兰晕车,脸色发白,靠在陈建军肩上直冒冷汗。陈建军急得直搓手,林小满从包袱里掏出个橘子,是孙桂兰硬塞给她的,把皮闻闻,能好受点。她又让司机停了回车,扶着李秀兰到路边透透气,不行就歇会儿,别硬撑。
没事,不能耽误大家。李秀兰捂着嘴摇摇头,眼里却含着泪,我就是有点怕,要是考不上......
考不上也没啥。林小满帮她理了理头发,咱岛的糕坊还等着咱回去呢,你做的核桃糕,老人们都爱得很。
重新上车后,原本喧闹的车厢逐渐安静了下来。有的人靠在座位上,微微眯起双眼,打起盹来;有的人则静静地望着窗外,目光有些空洞,似乎在发呆。
林小满坐在靠窗的位置,她轻轻地打开包袱,小心翼翼地拿出那本被李政委批注过的《化学》。书本的纸张有些泛黄,显然已经被翻阅过多次,但林小满却视若珍宝。
她慢慢地翻动着书页,最终停在了发酵原理那一页。在这一页上,她看到了自己用蓝色钢笔写下的一行字:“海浪花糕需用老面发酵。”这行字虽然简单,却是她这段时间努力学习的成果。
看着这行字,林小满突然觉得,无论最后是否能够考上大学,这些日子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她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付出的汗水,都一一记录在了这张纸上。
车厢里的人们或许都有各自的心事和目标,但此刻的林小满,心中却充满了一种满足感。她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会成为她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傍晚时分,汽车终于驶进了省城。看着路边高大的楼房和来往的自行车流,几个第一次来省城的年轻人都看直了眼。王丫拉着林小满的袖子小声说:这楼真高,比咱岛的灯塔还高。小凤也踮着脚张望:街上还有卖冰棍的!
林小满按着售票员给的纸条找考点,走到校门口时,看见墙上贴满了红色的标语:为祖国而学习考出好成绩,建设新中国。门口已经围了不少考生,有家长陪着的,有同学结伴的,每个人都在紧张地议论着明天的考试。咱找个地方住下吧。林小满看了看天色,明天一早来考场,正好。
他们在考点附近找了家小旅馆,八个人挤在两间房里,男的一间,女的一间。晚上点着煤油灯,大家都没睡,坐在床上小声复习。赵铁柱用林小满给的练习本演算题,小凤和王丫互相提问语文课本里的内容,陈建军帮李秀兰整理政治笔记,林小满则翻着周老首长给的招生简章,心里默念着京师范大学轻工业学院两个名字。
夜深了,窗外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响。林小满吹灭油灯,躺在硬板床上,听着身边小凤均匀的呼吸声,心里突然很踏实。她想起海晏糕坊的炉火,想起孩子们的笑脸,想起老首长们的信,觉得这些牵挂像根绳子,把她和身后的土地紧紧连在一起,不管明天考成啥样,她都有处可回,有事可做。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洒下一片银霜。林小满闭上眼睛,仿佛看见海晏岛的海浪正轻轻拍打着礁石,像在给她加油鼓劲。她知道,明天的考场,不仅是在考学问,也是在考心里的那股劲——那股从海苔苗里长出来的韧劲,从芝麻酥里熬出来的耐心,从海岛人骨子里透出来的,不服输的劲。
黎明的曙光即将破晓,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林小满轻手轻脚地从简陋的床铺中坐起,生怕惊醒身旁熟睡的同伴们。她小心翼翼地打开放在脚边的包袱,包袱里装着的,是她一路上最珍视的东西——宛宛画的护身符。
那护身符是用粗糙的纸张绘制而成,上面的线条虽然有些稚嫩,但却充满了宛宛的心意和祝福。林小满轻轻地抚摸着那护身符,仿佛能感受到宛宛在绘制它时的专注和用心。她深吸一口气,将护身符从包袱里取出,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每个人的床边,将护身符轻轻地放在他们的枕头旁边。她希望这小小的护身符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和平安,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当林小满把最后一个护身符放在枕头上时,她的心情有些沉重。这段赶考的路,虽然充满了艰辛和困难,但与这群结伴而行的人一起度过的时光,却让她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她知道,无论这次考试的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将成为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这群人,也将永远留在她的心中,成为她生命中最亮的光。
《重生之羊毛女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重生之羊毛女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之羊毛女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