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沉吟道:\"倘若将事态扩大化,势必牵动诸多世家大族。作为汉室望族领袖的袁氏兄弟便不能袖手旁观,届时联军矛头将再度指向董卓。董卓担忧宗室联军倒向二袁,自然不敢继续对我们出手......反而要重新笼络我等?\"
许衡颔首道:\"正是此理。若在寻常时节,董卓迁都于二袁或无足轻重,袁绍、袁术未必会阻拦......然则袁术因拥立许宠之事声势大振,令袁绍颜面尽失。如今袁绍处心积虑欲在门阀中重振声威,这定都之事正是良机,我欲将此良机赠予袁绍。\"
许衡助袁术立刘宠为储,虽打通了南阳通往司隶的要道,却也作茧自缚,使袁氏兄弟的注意力尽数离开雒阳,反倒让董卓得以施展拳脚。近来许衡愈思愈觉不妥,深感危机迫近。他日夜筹谋,决意以雒阳为饵,将天下目光引回董卓身上。
史载袁氏兄弟及关东诸侯之所以坐视董卓迁都,一者无利可图,二者缺乏门阀士族在背后推动。而雒阳士族不敢轻举妄动,主因在于袁隗遇害使其人心涣散,更未料到董卓迁都手段竟如此暴虐。众人皆求自保,又缺乏凝聚人心的由头。
这些缺失的要素,许衡决意为他们一一补足。昔年司隶门阀因不明就里而不敢抗争......如今我既要让你们知晓结局,更要给你们奋起的理由。若连切身利益都不愿争取,那便是咎由自取了。
初平年间,董卓为使关东群雄无利可图,强迁雒阳人口钱粮,更下令焚毁都城方圆二百里内所有宫室宗庙、府库官邸。这天下首善之都烈焰滔天,乌烟蔽日,足足焚烧近半月之久。待得火熄烟散,千年帝都只剩断壁残垣,满目凄凉。
后世史书虽仅以寥寥数语记载雒阳浩劫,但字里行间皆是对董卓 ** 的血泪控诉。而今在许衡眼前的,已不仅是史册文字——这座自夏朝始建的千年古城,此刻正静静伫立在他北方一百五十里处。
烈火中的抉择
熊熊烈焰即将吞噬这座千年古都,连同城中百万生灵。许衡站在城墙之上,凝望着这片承载人类智慧的文明结晶。火光映照在他眼中,映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与其坐视百年基业付之一炬,不如...\"许衡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
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善人,更不屑做圣贤。但既然老天给了他重活一世的机会,总该在这乱世留下些痕迹。
\"异度先生。\"
\"属下在。\"
\"替我拟道上疏。\"许衡转身,衣袍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请陛下立长安为西京,雒阳为东京。天子可巡幸两都,平衡关东关西。此次西迁只移朝堂不动宗庙,运府库不迁百姓。两京各设朝堂,驻守精兵,保政务畅通。\"
蒯越肃然应诺:\"谨遵钧命。\"
许衡目光转向另一侧:\"曼成。\"
\"末将在此。\"
\"待奏疏拟就,速遣人手抄录数十份。选军中好手分送各州刺史、郡守处。\"许衡顿了顿,\"袁氏兄弟那边,要最先送到。\"
李典嘴角微扬,这种差事正合他心意:\"诺。\"
\"张司马。\"许衡又唤道,\"速传书严君,请他在南郡多派眼线。司隶一带要散布消息:我许氏奏请两京制是为保汉室基业。更要重提董卓在凉州恶行...\"
\"具体要说到什么程度?\"张允迟疑道。
\"越惨越好!\"许衡斩钉截铁,\"就说董卓纵兵劫掠,百姓易子而食。要让司隶军民知道,跟着董卓西迁就是死路一条!\"
西凉军逼迫司隶百姓迁徙是因惧死求生,若进退皆是死路,他们又会作何选择?许衡尤其想看看雒阳豪门大族的反应。
张允领命后,许衡又叮嘱道:\"写信时告诉严君,散布流言时务必说明,奏请两京乃我山阳许氏单独主张,与益州许焉、幽州许虞毫无牵连。\"
此举意在借机扬名。无论成败,荆楚许氏不畏强权、力保雒阳的美名都将传遍天下。张允心领神会,当即应承会妥善处理。
蒯越注视着许衡,为他的谋划暗暗吃惊。比起在襄阳时,这位年轻领袖更显城府。蔡勋此时也恍然大悟,从说服袁术让道到如今以雒阳为饵牵制各方,许衡的步步为营令他由衷折服。
作为蔡家庶子,蔡勋向来不受重视,反倒比野心勃勃的蔡瑁更能客观评价。他坦言先前误解许衡,深感惭愧。这让许衡颇为意外——这位温良谦逊的蔡氏子弟,与那些盛气凌人的蔡家兄弟形成鲜明对比。
中文简体字
这简直荒唐至极,世上竟有如此不堪的女子?
因此,当蔡勋今日主动向许衡认错时,许衡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但转念一想,蔡勋此前的表现确实...颇为本分。
当初举兵时,许衡召集众人商议北上路线,蔡勋的方案虽遭黄忠当面驳斥,他却丝毫不显愠色。
这小子怕不是蔡讽当年从废品堆里捡来的?哪里像是蔡氏子弟?
\"蔡司马无须如此,许某平日亦多有疏漏,唯有众人齐心,方能成就大业!\"
蔡勋含笑道:\"末将有一事不解,烦请公子指点。\"
\"蔡司马但说无妨。\"
\"既然奏请两都建制关乎联军存亡,公子方才为何不向许瑁、贾龙言明,反任其分兵梁县?\"
许衡未作应答,唯余苦笑,那笑容里透着深深无奈。
\"呵...\"
蒯越轻摇其首,瞥向蔡勋的目光似带讥诮。
他对许衡道:\"公子,属下与蔡司马先去拟定索官名单,有事您随时传唤。\"
\"有劳二位。\"许衡微笑颔首。
蔡勋困惑地来回扫视二人。
莫非我问了禁忌之事?
此番为与孙坚合兵共抗西凉军,许衡可谓殚精竭虑,将所有可用关系尽数调动。
孙坚乃猛虎。
是只肆无忌惮、目空一切的狂虎。
与这般人物合作,若仅单方面逢迎讨好,许衡料定难有善果。
以其在荆州的所作所为,强吞荆州军亦未可知。
故许衡设下连环计策,欲将孙坚强行绑上战车,令其不得不共御西凉。
以蔡瑁书信为引,将曹操、袁绍、袁术等人悉数卷入。
当此时局,唯袁术能令孙坚俯首听命。
许衡所求,正是借袁术之名,与孙坚共驻兵马。
再说孙坚背靠袁家兄弟暗中角力、彼此拆台,他想单干不联手,恐怕也由不得他。
有孙坚这头猛虎在侧,区区西凉军又算得了什么?
……
酸枣军营中,张邈正在帐内闲坐。
\"孟卓兄?\"
帐帘突然被掀开,代理奋武将军曹操风风火火闯了进来,气息急促,额角见汗,显然有急事禀报。
张邈正无聊地翻看竹简,闻声抬头。他与孟德是过命的交情,虽说是暂时收留这位老友,却从不以主从相待——以曹家的底蕴、曹操的才干,再加上跟袁本初的交情,寄居陈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整个大营也就这位能不通传直入帅帐。
\"瞧你这火烧眉毛的样儿。\"张邈故意板起脸,\"莫不是又想来杀两盘解闷?\"
曹操快步上前行礼,摇头苦笑:\"今日可没这闲情。实不相瞒,操特来向兄长辞行。\"
\"辞行?\"张邈啪地合上竹简,\"我这里委屈你了不成?还是觉得陈留养不起你曹孟德的兵?\"
\"兄长说这话就见外了。\"曹操连忙摆手,从袖中取出两卷竹简,\"请看这两封信就明白了。\"
张邈展开一看,脸色渐渐凝重。一封是袁绍手笔,另一封落款竟是当年跟着曹操拦过梁府大门的襄阳蔡瑁。
\"蔡德珪要你替许文休搭线袁本初,袁本初又让你去联络刘氏宗亲......\"张邈冷笑,\"公事私谊凑一块,你这趟差倒是非跑不可了?真是难为贤弟。\"
曹操抚须轻笑道:“操劳些也无妨,皆是为天下大义。况且本初兄此刻处境艰难,曹某非封疆大吏,徒有奋武将军虚衔,不如替他奔走效力,助本初一臂之力。\"
张邈敛去笑意,凝视曹操良久,叹息道:\"十数载光阴,孟德仍是这般重情重义...唉,本初拥立刘虞为帝实乃败笔,一着错漏竟让袁术抢得先机...当初他来信商议此事时,你便曾修书劝阻莫立刘虞,当静观其变,可惜他执意不听。\"
曹操随意挥手道:\"陈年旧事何必再提!刘虞之事亦非本初之过...吾最初思量,纵使拥立不成亦无大碍,故未极力劝阻。谁料公路竟会拥戴陈王为储,着实出人意料...看来我等当初都低估了他。\"
见曹操如此豁达,张邈不禁颔首。
虽年长于曹操,但论胸襟气度,张邈自愧不如。
他深切感受到,曹孟德确确实实是心系天下,远胜他们这些地方太守。
\"也罢,既然关乎本初声誉,孟德便走这一遭,权当为故交分忧。某在后方为你筹措粮秣,你率本部兵马去见荆州使者便是...对了,那些荆州人马现今驻于何处?\"
\"传闻在霍阳山一带安营。\"
张邈闻言神色微凝。
\"距阳人县颇近。\"
\"正是,孙文台屯兵于此。\"
张邈捻须劝诫:\"若仅见许衡倒无妨,倘若不巧遇上孙坚,孟德须得多加提防。\"
曹操郑重抱拳:\"孟卓且宽心,曹某自会谨言慎行。\"
......
彼时鲁阳城中,袁术亦收到许衡遣人送来的密函。
\"事已至此,袁本初犹不死心,尚欲与某一较高下?若非许子将修书相告,袁某还不知本初竟暗藏这等心思。\"
袁术阅毕密函,当即召集帐下谋士共商大计。
掾史杨弘上前请教:\"后将军,许衡信中作何说辞?\"
袁术嗤笑道:\"本初拥立刘虞不成,又遭宗室指斥谋逆,声望大损。见某势起便心有不甘,欲遣那曹阿瞒与许衡密谈...幸而刘子扬主动修书相告,倒是颇为仗义。\"
\"曹操?\"阎象若有所思,\"此人担任代理奋武将军,负责监督联军事务,竟要放下诸多公务亲自去见许衡,看来袁绍对这事很上心。\"
袁术不以为然:\"这宦官之子当年不过是本初的跟班,每次有事都急着替主子打前站。如今被本初驱使也不稀奇...可笑他们竟不知,荆州刘氏早已与我有交情。\"
阎象见主公得意,连忙提醒:\"后将军莫要懈怠,宗亲联盟本为勤王中立,先前因借道之事与我方交好,难保不会倒向袁绍,需多加防范。\"
袁术笑道:\"阎主簿不是一直劝我与本初和睦吗?\"
阎象暗自叹息:若袁氏兄弟同心,什么宗亲、董卓、地方官吏...谁是对手?可你们偏要内斗,我又能如何?只得摇头道:\"将军既提议立陈王为储,与袁绍已难调和。不如先稳住荆州势力,别让袁绍得手。\"
袁术沉吟片刻,点头道:\"所言极是。那许衡可能见风使舵,再加上曹操诡计多端,若让他们得逞确实麻烦...你可有对策?\"
阎象献策:\"孙坚现驻阳人县,距宗亲联军仅数十里。将军可修书邀许衡移兵阳人驻扎,暗中嘱咐孙坚监视,限制其与曹操往来,如此可破袁绍图谋。\"
袁术欣然应允:\"好计!有孙坚坐镇,任那曹阿瞒如何巧言令色也掀不起风浪。\"
喜欢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