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山林,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阳光透过云层缝隙洒下,驱散了连日的阴霾。李寻走出破败的道观,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肺部前所未有的舒畅。昨夜的吐纳练习,效果似乎比想象的还要好。
高烧几乎没有感觉了,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但那种头重脚轻、随时可能晕倒的感觉消失了。喉咙不再灼痛,只是正常的干渴。更重要的是,他感到体内似乎多了一丝微弱的“力气”,不再是纯粹的空虚和疲惫。
他找到一处山涧,仔细清洗了脸和手脚,将破旧的衣服也拧干晾晒。看着水中倒影,虽然依旧消瘦憔悴,但脸色不再是病态的潮红,眼神也坚定了许多。
“这呼吸法,竟然比药还灵验?”李寻抚摸着贴身收藏的经书,心中既惊且喜。他意识到,老道留给他的,可能是比金银财宝更珍贵无数倍的遗产——一种能够强健自身、超越凡俗的法门!
生存的希望变得真切起来。他决定,在到达秦岭之前,要坚持练习这种呼吸法。白天赶路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而是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步伐和呼吸相配合。走路时,尝试着深长吸气,迈出一步,缓缓呼气,再迈下一步。一开始很别扭,经常打断,但他持之以恒地练习。
他发现,当呼吸与动作协调时,走起路来似乎更省力,脚步也更稳健一些。虽然速度不快,但胜在持久,不像之前那样走一段就要歇很久。
夜晚休息时,他则严格按照经书上的图案和注解,盘膝坐下,进行更长时间的吐纳练习。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他对那种“气感”的捕捉越来越清晰。那丝微弱的热流不再时有时无,而是每次入静后都能稳定地出现在丹田处,并随着呼吸的引导,如同温暖的溪流,缓缓流向四肢,滋养着干涸疲惫的身体。
他甚至开始尝试理解那些标注在人体图案上的点和线。他猜测,那些点可能是身体上重要的部位,而那些线,可能就是气息运行的路线?他不敢胡乱尝试,只是牢记在心。
除了练习呼吸法,李寻也为生计奔波,虽然练习图片上的姿势能减少饥饿感,但并不是不饿。不过好在他没有走大路,一想到大路上的树皮草根都没有了的时候,心中不免又是一阵阵酸楚。脑子不免又想起来易子而食的画面。“嗨!我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还能替别人着想什么呢?”自嘲的甩了甩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开始更加留意沿途的草木,找一找那些能吃的,偶尔遇到蚂蚱、蛐蛐、鸟蛋之类的也能解饥。同时李寻也凭借在县学旁听时学到的零星知识和逃难以来的经验,他辨认出几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和具有止血、清热效果的常见草药。他将它们采集起来,有的直接食用,有的晒干备用,补充了药葫芦里即将耗尽的草末。
他的荒野求生能力在一点点提升。遭遇小兽时,他不再只是惊慌逃窜,有时会尝试利用地形和那丝微弱的气力带来的速度与反应优势进行捕捉。虽然十次有九次失败,但偶尔成功一次,就能获得宝贵的肉食。
一路上,他依然会遇到零星的难民和危险的状况,但他变得更加警觉和冷静。一次,他远远看到一伙形迹可疑、面带戾气的流民,立刻提前隐藏,避开了可能的劫掠。还有一次,他差点踩到一条毒蛇,却因为感知变得敏锐而及时躲开,同时也难得开了一次荤腥。
这些细微的变化,让李寻深刻地体会到这“吐纳法”的神奇。它不仅在治疗他的伤病,更在潜移默化地增强他的体质、敏锐他的感知、坚定他的意志。他对那半部《道德经》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迷茫和一丝轻视,变成了无比的珍视和刻苦地钻研。虽然大部分文字依然看不懂,但他相信,其中必然隐藏着更深的奥秘,等待他去发掘。
秦岭的轮廓在视野中越来越清晰,巍峨连绵,云雾缭绕,仿佛一道隔绝乱世的天然屏障。希望就在前方,而李寻的体内,一股新生的力量,也正在悄然孕育。
喜欢凡人寻道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凡人寻道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