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二日,北京刮着凛冽的寒风,但位于东城区的一家影院门口却排起了长队。
早上八点,距离第一场点映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影迷们已经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踩着脚取暖,眼睛却紧紧盯着售票窗口。
“还有票吗?”
“今天下午的也行!”
“我只要一张,站票都可以!”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三十个重点城市、超过五百家影院同时上演。
《南京照相馆》的大规模点映,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点映首日结束后,互联网世界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
天涯论坛影视版块当晚就被刷屏。
一个标题为《刚看完〈南京照相馆〉点映,不吐不快,含泪写这篇影评》的帖子以惊人的速度被顶成热帖。
“楼主坐标上海,托了三层关系才搞到一张票。”
“进场前我还想,一个学生作品能有多好看?”
“两个小时后我走出影院,脸被打得啪啪响。”
“这不是电影,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宏大场面,就是一个照相馆学徒的视角,却让我哭完了整整一包纸巾。”
“那个摔婴的镜头...我实在不忍心描述,但相信我,你会永远记住那个画面。”
“这才是对历史的尊重,不是靠堆砌明星和投资就能做到的。”
“最后说一句:李扬,牛逼!宋轶,未来可期!”
这个帖子下面跟了上千条回复:
“mark,等上映!”
“楼主别剧透啊,但看你这么说我更想看了!”
“南京人表示,这才是我爷爷奶奶那辈人经历的真实历史!”
另一个技术分析帖《深度解析〈南京照相馆〉的视听语言。
为什么它比〈南京!南京!〉高级十倍》也引发热议。
楼主从镜头运用、色彩象征、声音设计等专业角度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
豆瓣电影上,《南京照相馆》的页面一夜之间涌入了上万条短评和数百篇长评,评分直接飙升至9.3分。
“不是煽情,是真情。五星不足以表达我的敬意。”
“暗房里的红光象征得太妙了,那是血与火的颜色,也是希望的颜色。”
“从电影院出来,我和女朋友一路无话,走了二十分钟才平复心情。这就是好电影的力量。”
一个名为“2007年度必看华语电影”的豆列被疯狂收藏,《南京照相馆》高居榜首。
贴吧更是炸开了锅。
电影吧、南京吧、甚至一些不相干的贴吧都在讨论这部电影。
“求问广州哪里还能买到点映票?在线等,急!”
“刚看完,纸巾根本不够用,建议以后影院售卖这部电影配套纸巾。”
“比起某大导演的‘艺术’,我更喜欢这种真诚的讲述。”
新浪博客上,知名影评人周黎明的博文《〈南京照相馆〉:小成本电影的大格局》被推荐到首页。
“在李扬这部处女作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久违的诚意和对历史的敬畏...”
“这部电影的成功,预示着中国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电影创作方向的正确转变...”
不仅是他,许多文化学者、作家都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观后感,从各个角度分析这部电影的价值。
qq空间被彻底刷屏。
无数年轻人的空间里转载着影评,发布着感性的话语:
“这辈子看过最震撼的电影,没有之一!”
“《南京照相馆》,12月30日,别忘了去电影院接受洗礼。”
配图是电影海报或者被泪水浸湿的票根。
各种“观影哭晕在厕所”、“看完需要心理疏导”的表情包和段子开始在qq群中流传。
虽然画质粗糙,却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网络幽默感。
土豆网和优酷网上,虽然还没有正片内容,但点映现场的观众采访视频点击量爆棚。
画面中,一个个眼睛红肿的观众对着镜头哽咽: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是...大家都应该去看看...”
“我爷爷经历过那个年代,我想带他再来看一次...”
某位博主制作的《全网疯传!〈南京照相馆〉点映口碑全记录》视频合集,三天内点击量突破百万。
在这场口碑的海啸中,几个金句被广泛传播:
“尊重历史,尊重观众。”
“小成本,大格局。”
“不是煽情,是真情。”
“这才是中国人想看的南京题材电影。”
院线经理们的电话被打爆了。
“孙总,我是万达的老王,咱们能不能再增加点排片?观众需求太大了!”
“余先生,我是广州金逸的,我们愿意拿出最好的厅,只要《南京照相馆》能多给我们一些拷贝!”
中影的孙斌看着节节攀升的数据报告,忍不住给韩三坪打电话。
“韩总,爆了,彻底爆了!四天点映票房两千一百万!场均人次破百!这还没正式上映呢!”
韩三坪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只说了一句:“告诉李扬,他做到了。”
青锋影业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王紫逸几乎住在电脑前,不停地刷新着各个平台的页面。
“扬子!快看!豆瓣9.3了!”
“天涯又有一个千楼热帖!”
“咱们上《南方都市报》娱乐版头条了!”
宋轶则默默收集着所有报道和重要影评,整理成厚厚的剪报本。
她的眼睛因为感动和熬夜而微微发红,但嘴角始终带着笑意。
李扬相对冷静,但他也会在深夜独自浏览那些评论。
当他看到一条“谢谢你们让我相信中国电影还有希望”的留言时,手指在鼠标上停留了很久。
四天的点映结束后,《南京照相馆》已经未映先火。
从专业影评人到普通观众,从线下影院到线上平台,所有人都在这场口碑的核爆中变成了电影的“自来水”。
正式公映的倒计时牌一页页翻过,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所有人都预感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历史,即将被改写。
窗外的北京依然寒冷,但每个期待《南京照相馆》的人心中,都燃着一团火。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