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上映进入第六周,单日票房已稳定在五百万元左右。
这个数字相比首周的疯狂已然大幅回落,但在200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这依然是一个令同行艳羡的长尾表现。
更令人惊讶的是,全民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退,反而凝聚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助力《南京照相馆》突破六亿票房大关。
贴吧里,一个名为\"《南京照相馆》六亿倒计时打卡帖\"的帖子已经盖起了三千多层高楼。
楼主\"电影爱好者007\"每天更新最新票房数据,吧友们则纷纷跟帖汇报自己的\"二刷三刷\"计划。
\"今天带着爸妈去看了,这是我家贡献的第六张电影票!\"
\"我们班同学约好了周末集体二刷,为六亿目标添砖加瓦!\"
\"刚发工资,决定请全部门同事去看,支持国产好电影!\"
天涯论坛上,有网友发明了\"六亿体\"的造句玩法:
\"今天作业六亿多,做得我手都快断了。但还是要支持《南京照相馆》破六亿!\"
\"食堂打饭的队伍排了六亿长。看完《南京照相馆》再排也值得!\"
qq空间更是被刷屏,很多年轻人的状态都变成了:
\"不聊了,我要去为六亿目标做贡献了!\"
\"今天你六亿了吗?\"
甚至出现了\"六亿哥\"的网络红人——
一个大学生在视频网站上传了自己连续十天观看《南京照相馆》的vlog,每场都坐在不同的位置,记录不同观众的反应。
这个系列视频迅速走红,被网友戏称为\"最硬核的票房贡献\"。
在这种全民玩梗、全民参与的狂热氛围中,票房数字坚定地向六亿大关迈进。
突破的时刻,在一个周二的下午悄然来临。
当时青锋影业的办公室里,王紫逸正习惯性地刷新着票房数据页面。
当那个数字跳变的瞬间,他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声音颤抖地喊道:
\"破...破了!六亿!我们破六亿了!\"
整个办公室瞬间安静,随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陈小纭激动地抱住了身边的宋轶,两人眼中都闪着泪光。
李扬相对平静,但微微颤抖的手指出卖了他内心的波澜。
他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长安街,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一刻,比他预想中来得更快,也更轰轰烈烈。
几乎在票房破六亿的同时,央视《央视联播》当晚便用长达两分钟的篇幅报道了这一消息。
\"本台消息,国产电影《南京照相馆》今日票房突破六亿元,创下中国电影票房新纪录。
该片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历史情怀,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报道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电影的制作背景,还特别强调了其\"小成本、大情怀\"的特点,称赞其\"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更引人瞩目的是,在随后央视《焦点方谈》的专题节目中,主持人直接将《南京照相馆》与《南京!》进行对比:
\"同样是南京题材,一个是传统大制作,一个是看起来是‘小作坊’的学生剧组。
《南京照相馆》用真诚和尊重赢得了观众,而某些电影却因背离历史、脱离群众而遭遇滑铁卢。
这充分说明,观众需要的是有温度、有态度的作品,而不是脱离实际的'伪艺术'。\"
这样的对比报道在网络上引发了新一轮讨论。
王紫逸看着这个报导,对李扬说,“《南京!》已死,有事烧纸!”
李扬虽然觉得现在还拿《南京!》来说事,有点鞭尸的感觉!
但既然大伙都乐见其成,那就是最好的安排。
对已经失败的对手穷追猛打,有失风度?
不存在的!
\"怎么了?\"宋轶注意到他的异样。
\"没什么。\"李扬摇摇头,\"只是觉得,电影的好坏,观众心中自有评判。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南京照相馆》的票房最终定格在6.14亿元。
这个数字,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新纪录,更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
收官当天,青锋影业收到了中影集团送来的一份特殊礼物——
一块刻着\"6.14亿\"数字的水晶纪念碑。
韩三坪亲自打来电话:\"李扬,你为中国电影立了一功。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准备下一个项目。\"李扬平静地回答。
\"还是科幻片?\"韩三坪的语气中带着关切。
\"是的。\"李扬的回答毫不犹豫。
挂断电话后,李扬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一抹坚定的神色。
六亿票房是一个里程碑,观众们的狂欢,是时代对自己的加冕和认可。
《南京照相馆》的故事告一段落,《流浪地球》计划也将开启。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