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震惊诗仙》
李白的目光如电,不再是方才纵情诗酒的疏狂,那锐利如剑的眼神仿佛能穿透千年时光,直刺李沛然心底最深的秘密。“小友,”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手指轻叩着桌案,那节奏敲得李沛然心头发慌,“汝方才所言‘黄河之水天上来’之真意,甚妙。然,此诗乃吾醉后偶得,尚未示于人前,汝……从何得知?”
空气瞬间凝固。许湘云在一旁屏住了呼吸,手心里的冷汗几乎要浸湿衣袖。他们太急于表现,竟犯了穿越者最致命的错误——剧透了未来。沛然方才一番关于《将进酒》时空意象的精妙剖析,赢得了满堂彩,却也引来了这无法回避的诘问。是狡辩?还是认下这匪夷所思的“抄袭”之名?
李沛然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破肋骨。他能感觉到许湘云投来的惊恐目光,也能感受到周围酒客们好奇的注视,但最重的压力,来自对面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电光石石间,无数念头闪过脑海。否认?在诗仙面前班门弄斧否认他对自己诗作的记忆,无疑是自取其辱。承认穿越?那更会被当作失心疯的胡言乱语。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几乎要压垮一切时,李沛然脑中灵光一闪。他想起在武大选修课上,那位老教授曾侃侃而谈,说李白的诗并非全然是酒后恣意挥洒,其深处蕴含着对宇宙时空的朴素哲思,只是常被其浪漫豪放的表象所掩盖。他又想起与湘云在黄鹤楼顶的玩笑约定,想起那块发热的玉珏……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迎上李白探究的视线,姿态反而比刚才更为恭敬,语气却带上了一种玄妙的意味:“不敢欺瞒先生。晚辈并非‘得知’此诗,而是……‘得见’。”
“哦?得见?”李白眉峰一挑,兴趣更浓,“见于何处?”
“见于梦中之境。”李沛然缓缓开口,字句斟酌,却力求清晰坚定,“昨夜于江边驿馆安歇,忽得一梦。见星河倒悬,黄河自九霄奔涌而下,其势磅礴,宛若自太古而来,向永恒而去。惊涛骇浪之中,见一谪仙人临风而立,袍袖挥洒间,便有金玉之言震烁寰宇。晚辈于梦中听得如痴如醉,尤其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洪钟大吕,震醒心神。醒来后,只觉余音绕耳,时空之浩渺、人生之须臾,感悟尤深。方才闻先生论诗之气象,心有所感,脱口而出。竟不知……此乃先生未示人之新作!”
他停顿一下,微微躬身:“若晚辈唐突,窃用了先生梦中仙音,万望恕罪。”
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诗的来源(梦),又极大地恭维了李白(将其诗誉为“仙音”),更巧妙地将“剧透”转化为因极度崇拜和心灵相通而产生的“神交”与“共感”。
李白听罢,脸上的肃然渐渐化为一种极为复杂的神情。惊疑、诧异、探究,最终沉淀为一种遇到知音般的狂喜。他一生信奉道教,对梦兆、仙缘之事本就心怀敬畏,李沛然这番说辞,恰恰击中了他内心最易触动的那根弦。
“梦中得见?”李白喃喃重复,眼中光芒大盛,“星河倒悬,黄河天落……好!好一个梦中得见!此非窃用,此乃天授之缘!”
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杯盘作响,放声长笑:“哈哈哈哈哈!妙极!吾常道‘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亦觉此诗豪情快意,然今日听小友一席‘时空之论’,方知其中竟暗合如此深意!‘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此非仅叹年华老去,更是将一生之悲欢压缩于一日之晨暮,以瞬窥永,以微知着!好一个‘时空隐喻’!”
他激动地站起身,来回踱步,仿佛体内澎湃的诗情无处宣泄:“黄河之水,自天而来,东流入海,一去不返。此乃空间之浩瀚与时间之流逝交织而成!天地为逆旅,光阴为过客!吾醉时挥毫,只觉痛快,汝醒时解析,却道出了吾心中未尽之言!知我者,小友也!”
他倏地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盯着李沛然,斩钉截铁地道:“此非汝窃吾诗,乃是天借汝之口,点醒吾诗中真髓!此子——得我真意!”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许湘云长长舒了一口气,差点软倒在席上,看向沛然的眼神里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你小子真能编”的惊叹。周围的酒客文人更是纷纷投来羡慕钦佩的目光,能得诗仙李白如此盛赞,这年轻小子日后必定声名鹊起。
李沛然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他连忙躬身:“先生过誉了,晚辈愚钝,只是偶有所感,岂敢妄称‘得我真意’。”
“诶!不必过谦!”李白大手一挥,亲自执壶为他斟满一杯酒,“当浮一大白!”
三人举杯共饮,气氛再次变得热烈起来,甚至比之前更为融洽。经过这一场惊心动魄的“面试”,李白显然已将二人视作可与己论诗的同道,而非寻常的仰慕者。
然而,就在李沛然心神放松,感受着这被诗仙认可的喜悦时,他贴身藏着的智能手机,隔着衣料,极其轻微地震动了一下。那是电量即将耗尽前,最后一声微弱至极的警告。他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黄鹤楼情缘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