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残珏之谜》
夜色如墨,将巫山十二峰浸染成一片深邃的剪影,唯有他们借宿的小小村寨篝火跳跃,映照着三人各怀心思的面庞。白日里攀登神女峰的艰辛与惊险尚未完全褪去,许湘云揉着酸痛的手臂,李沛然则仔细检查着背包里所剩无几的现代物品。李白自斟自饮,目光却投向黑暗中那座最为挺拔朦胧的山峰,似在沉思。
寨中一位年岁极长、皱纹如刀刻斧凿般的向氏老妪,正用浑浊却透着神秘光亮的眼睛打量着他们,尤其是他们腰间那枚曾引发异象、如今已黯淡不少的仿古玉珏。“外乡人,”她沙哑的嗓音仿佛带着山岚的湿气,“你们执意要登神女峰,可是为了寻找‘天降玉板’?”
老妪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李沛然和许湘云心中激起千层浪。两人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强压下激动。李沛然倾身向前,语气恭敬而难掩急切:“婆婆,您说的‘天降玉板’是何物?我们确实在寻找一些…奇特的玉石。”
老妪慢悠悠地往火堆里添了根柴,噼啪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那是很久以前的传说了,”她喃喃道,目光变得悠远,“天神之女瑶姬,怜悯人间疾苦,化身神女峰。随她一同降临凡间的,还有三块记载着天地奥秘的玉板,散落在荆楚之地。
据说,它们拥有连接不同时空的神秘力量。”许湘云的心猛地一跳,手下意识地握紧了贴身藏着的玉珏。李沛然屏住呼吸:“有人找到过吗?” “寻的人多,见的人少。”老妪摇摇头,“玉板通灵,非大机缘、大诚心者不可得见。尤其神女峰上那一块,传说藏在云雾最深、最险峻之处,唯有在晨曦破雾或是月华涤荡山岚的短暂时刻,才可能显露出一丝踪迹。而且,”她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们,“心不诚者,即便见到,也只会以为是寻常山石;有所贪妄者,更会迷失在幻雾之中,永困山间。” 这番话既带来了希望,也指明了凶险。
李白闻言,抚掌轻笑:“妙哉!仙境奇珍,自待有缘之人。吾等明日便去会会这神女峰上的云雾,看看它是否识得某家诗中仙气!”他的豪情冲淡了几分凝重气氛。沛然和湘云却知道,这绝非诗酒游戏,而是他们能否找到归途线索的关键。
然而,老妪接下来的话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近日怕是难了,”她叹息道,“山神动怒,连雨数日,峰顶云雾厚重如盖,瘴气也比平日浓烈。此时强行攀登,非但见不到玉板,恐有性命之危。”她指了指远处漆黑的山影,“至少需等这场雨歇了,天气放晴,再待一个澄澈的月夜或清晨。” 希望近在眼前,却被天气无情阻隔,湘云脸上难掩失望和焦虑。
李沛然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稍安勿躁,转而向老妪更深一揖:“多谢婆婆指点。不知除了等待天时,可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或者…关于另外两块玉板的传说?”他试图挖掘更多线索。
老妪眯着眼想了片刻:“老身只知神女峰这一块的传说最为详尽。另外两块…依稀听祖辈提过,似乎一块与洞庭水府的龙君有关,另一块…仿佛在极南之地的九嶷山,与舜帝和娥皇女英的传说缠在一起…年代太久,记不清喽。”洞庭、九嶷山…这些地名如同拼图碎片,落入沛然脑中。
他还想再问,老妪却已露出疲态,摆了摆手。 就在这时,一直静听的李白忽然开口,他晃着酒壶,似醉非醉:“诚心…何为诚心?是畏惧山神之威而匍匐跪拜,还是以赤子之心直问本真?”他看向两个弟子,“若心中所求非为贪念,而是大道、至情或归乡之愿,或许山神亦会网开一面。”他的话像是在提问,又像是在点拨,让沛然和湘云陷入沉思。他们的诚心,是回家。这信念能否穿透迷雾?
夜深了,篝火渐弱。老妪已被家人搀扶回屋休息。李白枕着酒壶,望着星空,似乎已沉入自己的诗酒世界。沛然和湘云却毫无睡意,坐在小屋门槛上,望着远处被雨云笼罩、不见真容的神女峰。
“洞庭…九嶷山…”湘云低声重复着,“听起来比神女峰还要渺茫。” “至少我们有了方向。”沛然的声音沉稳,试图传递信息,“先集中精力拿下眼前这个。等天晴。” 山风带来凉意和潮湿的水汽,预示着老妪所言非虚,雨一时半会儿不会停。
等待令人焦灼,尤其是归家的钥匙可能就在那云雾深处。那“天降玉板”是否就是他们玉珏缺失的部分?它真的拥有穿梭时空的力量吗?李白那句关于“诚心”的话,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 就在两人沉默地望着黑暗时,湘云贴身藏着的玉珏,毫无征兆地、极其轻微地温热了一下,仿佛是对远处山峰的某种感应,旋即又迅速冷却,快得像是错觉。
两人同时一愣,猛地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与重燃的希望。 峰顶的迷雾之后,等待他们的,究竟是归途的曙光,还是更深的迷局?那短暂的温热,是吉兆,还是凶讯?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黄鹤楼情缘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