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代我几天班,事急从全,我要重回开封府,他虽有过,但终究为五品命官,现在必须南下汴京,去找当今陛下承奏他的罪过,只有我比定州府内急驰京城报案的人更快才能护我等性命,将风险压到最低,明白了吗?”
孙安闻言,眉头紧锁,但眼中却透露出坚定之色。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事关他,他姐姐与范正鸿全家的身家性命,他沉声答道:“大人放心,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数日后,范正鸿快马加鞭,一日四马,换马不休,终于抵达了汴京城。他顾不得疲惫,呈奏上诏,先到御史台登记,再前往丞相府报到,最后入殿面见皇帝
龙椅上坐着一个病态的青年,他的面容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依旧保持着皇家的威严。这位青年便是北宋的哲宗皇帝赵煦。范正鸿踏入宫殿,立刻感受到一股压抑的气氛。那是多年天子的威压,他迅速跪下,双手奉上奏章,声音微微颤抖:“陛下,定州府发生了一件大事,急需陛下圣断。”
赵煦的目光在范正鸿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后缓缓接过奏章。他的手指轻轻翻动,目光紧盯着奏章上的文字。范正鸿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自己的命运,甚至全家人的命运,都系于皇帝的一念之间。
赵煦读完奏章,面色凝重,沉默了片刻。整个宫殿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压抑,仿佛连呼吸声都成了打扰。范正鸿跪在地上,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他能感受到皇帝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直视他的灵魂。
终于,赵煦开口了,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范正鸿,你奏章中所言之事,事关重大,若是查实,定州府的那位官员便是犯了天大的罪过。但你可知,你的功抵不了你的过,诬告朝廷命官,也是重罪。”
范正鸿心中一紧,但他早已做好了准备,他抬起头,目光坚定:“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若臣有错,甘愿受罚。”
赵煦盯着范正鸿,似乎在评估他的诚信。片刻后,他点了点头:“好,朕会派人去查证此事。明日早朝来辩,若你所言非虚,朕会给你一个公道。但若是你在欺骗朕,范家满门,都将付出代价。”
范正鸿心中一颤,但他没有退缩:“臣明白,臣等着陛下的圣断。”
赵煦挥了挥手,示意范正鸿退下。范正鸿深深叩首,然后缓缓退出宫殿。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全家人的命运,甚至定州府那位官员的命运,都已被悬在了悬崖之上,能否安全着陆,全看皇帝的调查结果。
范正鸿离开皇宫,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刚刚走的是一条刀锋之路,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但现在,虽然他的武力无限接近超一流,但这个时候,他与完整的国家机器比不了,他只能等待,等待皇帝的调查结果,等待命运的裁决。
次日卯时二刻,朝堂之上,百官云集,气氛异常严肃。范正鸿站在朝臣之中,他只是一个七品提辖,站在武官末列,这是他第一次上朝,他的心情既紧张又平静,他看着那些高官显贵,他们的脸上带着严肃和凝重,但大多数人尸位素餐,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帝国的支柱,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帝国的未来,但是天下大事岂该由几个人的决定而决定,随着一声“陛下驾到”,赵煦缓缓步入大殿,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扫过朝堂,最后定格在范正鸿身上,龙相尽显范正鸿感到那股威压再次袭来,但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心中暗想“大丈夫,当如是也。”
赵煦开口了,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范正鸿,昨日你呈上的奏章,朕已仔细阅读。而今夜又有一人来宫中找朕,给朕了另一种说法,今日早朝,你二人辩论。朕自有评判。”
范正鸿步出朝列,来到大殿中央,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讲述定州府发生的事情。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准确无误。朝堂上的官员们纷纷侧耳倾听,有的面露惊讶,有的皱眉沉思。
范正鸿讲述完毕,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默。赵煦的目光在众臣身上扫过,然后又回到了范正鸿身上。他缓缓开口:“范正鸿,你所言之事,若是属实,定州府的那位官员确实犯下了重罪。现在宣定州捕快上朝。”
随着赵煦的命令,一名身着捕快服饰的男子被引领上朝。他的步伐沉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这名捕快正是定州府派来报案的负责人。
赵煦的目光在捕快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后开口:“你叫什么名字?”
捕快跪下,声音洪亮:“回陛下,小人名叫李一,是定州府的捕快。”
“李一,你带来的报案,朕已有所耳闻。现在,你当着众臣的面,详细道来。”赵煦命令道。
李一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讲述定州府发生的事情。他的声音虽然不如范正鸿那般清晰有力,但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十分清楚。朝堂上的官员们纷纷侧耳倾听,有的面露惊讶,有的皱眉沉思。
李一讲述完毕,朝堂上再次陷入了一片沉默。赵煦的目光在范正鸿和李一身上扫过,然后转向众臣:“众臣有何看法?”
章惇从文臣出列,“陛下,范正鸿与李一所述之事,皆关乎朝廷命官之罪。此事非同小可,需得慎重对待。臣以为,应立即派遣得力之人前往定州府,若他真的通辽藏甲,那他有谋反之罪,范正鸿功大于过,若没有,则范氏有杀官之罪,此事事关我朝堂安稳,应彻底查清此事,以正朝纲。”
赵煦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章卿所言甚是。朕决定,派遣御史台和刑部联合调查此事。”
剩下的都是一些琐事,正常的各方奏报,“范卿与章卿留下,剩下人散朝。”
“你才14?”
“回陛下,是。”
“你真一人杀了过百甲士?”
“臣不敢欺瞒,是。”
赵煦听到范正鸿的回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你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武艺和胆识,实为难得。但朕希望你记住,武力虽强,却不可滥用。朝廷有朝廷的规矩,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范正鸿心中一凛,他明白赵煦的意思,他基本已经没有事情了,但是赵喣一定有事,连忙跪下:“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
“卿看西夏如何?”
范正鸿想起历史上这位皇帝的描述:少年英主,天妒英才,中兴之主,虽有小过不抵大功。
“陛下,西夏自李元昊称帝以来,虽与我大宋时有摩擦,但近年来,其内部似乎有所动荡。据臣所知,西夏国内存在权力斗争,其对我大宋的威胁并未减少,但短期内或许不会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然而,臣以为,我大宋仍需保持警惕,加强边防,以防万一。”
“章卿呢?”
章卿不是章惇,而是章楶,泾原安抚使,刚回朝。
“时机已到,陛下,西夏虽时有内乱,但其对我大宋的威胁并未减少。臣以为,与其坐等西夏稳定后再来犯我,不如趁其内乱,主动出击,以绝后患。”
范正鸿站在一旁,他的心中也是波澜起伏。他知道,章楶的建议意味着一场战争,一场可能改变大宋命运的战争。他沉思片刻,然后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可。”
赵煦的目光在章楶和范正鸿之间徘徊,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深思熟虑的光芒。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章卿、范卿,你们的建议朕已听取。西夏之事,确乃国家大事,不容忽视。朕决定,立即召开御前会议,详细商讨对西夏的策略。”
赵煦的话语落下,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而庄重。章楶和范正鸿对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深深的凝重。他们知道,这场会议将决定大宋与西夏的未来,也将决定无数将士的生死。
御前会议的召开,迅速而秘密。大宋的最高权力者们齐聚一堂,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平日的轻松,取而代之的是严肃和决然。赵煦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坚定,声音中透露出帝王的威严:“西夏之事,事关国家安危,朕希望各位爱卿能畅所欲言,共同商讨对策。”
会议开始,群臣们纷纷发言,有的主张积极备战,主动出击;有的则建议保持谨慎,加强边防。赵煦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终于,轮到范正鸿发言。他站起身来,声音坚定而清晰:“陛下,臣以为,兵贵神速!”
“朕意已决,章卿为主帅,范卿为监军,各方配合。务必一战而胜。”
众人抱拳“诺”
喜欢水浒,猎国之武正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水浒,猎国之武正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