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船娘阿秀》
无人机坠入江心的刹那,陈文昌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更糟的是,十艘明朝战船正呈扇形包围而来,船头弩炮全部对准了他们的小甲板。
\"我就说这玩意儿太显眼!\"张一斌抓着船帮,脸色比身上的青色儒衫还要难看,\"现在好了,我们要成为明朝第一批被击落的'飞行员'了。\"
欧阳菲菲迅速将剩下的装备塞进防水的登山包,动作利落地系紧带子:\"罗子建,你水性最好,准备随时潜水取回存储卡。\"她转头瞪了陈文昌一眼,\"特别是那些拍到了宝船龙骨结构的照片。\"
江水拍打着船身,远处战船上传来急促的鼓点声。罗子建已经脱去外袍,露出精瘦的上身,腰间别着那把从锦衣卫手中夺来的短刀。阳光在他紧绷的肌肉上镀了一层金边。
\"等等,\"陈文昌突然按住同伴的肩膀,\"他们没放箭...看旗语!\"
一面绣着\"郑\"字的大旗在为首的宝船上缓缓升起,数十名水手整齐划一地收起弓弩。一个身着绯色官服的高大男子走到船舷边,手中铜制喇叭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何方人士,竟能驾驭墨家木鸢?\"浑厚的声音穿过江面,惊起一群白鹭。
宝船甲板上,陈文昌的无人机被恭敬地放在红绸托盘里。郑和——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正用修长的手指轻轻触碰螺旋桨,深邃的眼眸里闪烁着孩童般的好奇。
\"此物无需风力,竟能翱翔九天...\"郑和抬头看向四人,忽然用带着云南口音的官话问道,\"你们是道门弟子?\"
欧阳菲菲急中生智,行了个道揖:\"回大人,此乃家师所传勘测之术,用以观山望水。\"她悄悄踢了张一斌一脚,阻止了他即将脱口而出的\"这是大疆mavic3\"。
郑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指向张一斌腰间:\"那又是什么法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部贴着卡通贴纸的智能手机上。
张一斌手忙脚乱地解锁屏幕,相机应用正好停留在昨晚偷拍的女锦衣卫画像上。郑和的目光突然凝固:\"这...这是西洋镜画之术?\"
\"呃,这叫'立此存照'...\"张一斌硬着头皮点开自拍模式,将摄像头对准了郑和。当这位三宝太监在屏幕中看到自己的实时影像时,竟失手打翻了茶盏。
船舱内,郑和的书案上摊着一本线装笔记。陈文昌惊讶地发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阿拉伯航海术、占城稻种植法,甚至还有几幅精确的星图。
\"大人也研究西洋学问?\"陈文昌忍不住问道。
郑和提笔舔墨,在\"木鸢\"二字旁画了个圈:\"下西洋在即,凡有所长,皆当习之。\"他忽然压低声音,\"你们并非道门中人,对吗?\"
四人呼吸一滞。郑和却笑了,眼角挤出细密的纹路:\"无妨。当年我在燕王府为宦时,也见过不少奇人异士。\"他指向舷窗外正在装货的宝船,\"若你们真有奇技,不妨助我完善这航海图。\"
欧阳菲菲突然上前一步:\"大人可需要...不会迷路的指南针?\"她从内衣暗袋取出那枚从不离身的军用指南针。
就在郑和全神贯注记录指南针构造时,罗子建注意到舱门缝隙处有一截淡绿色的衣角——是那个总在厨房帮忙的船娘阿秀。他借口如厕溜出船舱,远远看见阿秀正将一张字条塞进信鸽腿上的铜管。
夕阳将长江染成金红色时,郑和亲自将四人送到岸边。他递给陈文昌一枚温润的玉印章:\"持此物可通行各州府驿站。\"又意味深长地补充,\"七日后龙江关启航,若愿同行...\"
回城的马车上,四人检查着郑和回赠的礼物:一包南洋香料、几册手抄航海图,还有那块被改装过的指南针——郑和特意在磁针旁加了个精致的罗盘。
\"你们看这个。\"欧阳菲菲突然从香料袋底摸出一张字条,上面只有八个蝇头小字:\"东厂已至,慎赴龙江\"。
远处城墙下,一队飞鱼服锦衣卫正在盘查行人。为首的千户手中,赫然拿着一个眼熟的无人机零件。
喜欢庐山藏宝图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庐山藏宝图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