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图谱续毒草,知毒防毒
涿鹿之战的硝烟虽已散尽,轩辕心头却总有一丝隐忧。那日毒雾弥漫的战场,士兵们头晕胸闷、倒地不起的模样,如烙印般刻在他脑海里。“若不是恰好识得佩兰、藿香能解湿毒,后果不堪设想。”他望着案上堆叠的草药,指尖轻轻划过一片干枯的叶子,眉头微蹙。
这日天刚蒙蒙亮,轩辕便叫上三个最细心的弟子——擅长绘图的风禾、记性超群的石砚,还有力气大、能辨识山路的山柱。“带上篓子、砍刀和笔墨,随我入山。”他背起药篓,腰间别着那柄用了多年的青铜小铲,“此战让我明白,只知良药还不够,毒草的性子若摸不透,关键时刻会要命。”
三人虽不知师父为何突然要专寻毒草,但见他神色凝重,便都不敢多问,默默跟在身后。山柱在前开路,用砍刀劈断挡路的荆棘,嘴里念叨着:“师父,咱们往常见了毒草都绕着走,今儿个反倒要找它们,这要是不小心碰着了……”
“碰着了才好。”轩辕头也不回,脚步稳健地踏过晨露沾湿的石阶,“不亲身体验,怎知它的厉害?但记住,没我的话,不许乱摸乱吃。”他顿了顿,指着路边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看这‘紫花地丁’,能清热解毒,是好药。但再往前些,有种‘石龙芮’,叶子跟它极像,却是有毒的,误食会腹痛呕吐。”
风禾赶紧掏出画板,借着晨光细细描摹两者的区别:“紫花地丁的叶子边缘更光滑,石龙芮的叶子锯齿更尖……”石砚则在一旁飞快记录:“石龙芮,叶似紫花地丁,味辛,有毒,误食致腹痛。”
越往深山走,草木越发茂密。忽然,山柱“哎哟”一声,猛地缩回手。众人看去,只见他手指上起了一串红疹子,正火辣辣地疼。“咋回事?”石砚急忙上前查看。
轩辕俯身,见山柱刚才扶过的那丛植物,叶片呈卵形,茎上带着细小的绒毛,凑近闻还有股刺鼻的气味。“这是‘荨麻’,”他从药篓里取出预先备好的薄荷捣成泥,敷在山柱手上,“它的绒毛有毒,碰着就会发痒起疹。但你看,”他指着不远处另一株植物,“那是‘紫苏’,叶子也带绒毛,却能解表散寒,还是解鱼蟹毒的良药。”
风禾的笔在画板上飞舞,额角渗出细汗:“荨麻茎有刺毛,紫苏茎是四棱形……”石砚边记边叹:“光看叶子真分不清,难怪有人会弄错。”山柱敷着薄荷泥,疼痒渐渐减轻,挠着头道:“这毒草的厉害,我算是亲身体验了。”
行至一处崖边,轩辕停下脚步,指着石壁上攀爬的藤蔓。那藤蔓开着黄色的小花,结着纺锤形的果实,根茎粗壮,呈黑褐色。“这是‘乌头’,”他用青铜铲小心翼翼地挖起一小块根茎,“你们看这颜色,闻这气味——辛味极浓,带着点麻感。它有毒,而且是大毒。”
三人都屏住呼吸,不敢靠太近。轩辕却将根茎掰开一点,用指尖沾了些许汁液,轻轻点在自己的舌尖,随即皱紧眉头,过了片刻才吐出唾液:“舌尖发麻,这便是乌头的性子。但若炮制得法,”他从药篓里取出另一块炮制过的乌头,颜色呈深褐色,气味也淡了许多,“用火炮制后,毒性大减,能祛风除湿,治风寒湿痹的效果极好。上次那个关节肿痛的老兵,我就在他的药里加了少许炮乌头。”
风禾笔下的乌头图谱,特意标注了“生品剧毒,炮制品可入药”;石砚则详细记录炮制方法:“乌头,生品大毒,舌尖沾之发麻。火炮去皮,减毒留温,治风寒湿痹。”
正午时分,他们在一处溪边休息。石砚口渴,刚要俯身喝水,就被轩辕拦住:“等等。”他指着溪边那丛开着白色小花的植物,根茎细长,节间明显,叶片呈心形。“这是‘断肠草’,”轩辕的声音沉了下来,“你们记住它的样子——花开五瓣,白色,根茎有苦味。它的毒最烈,哪怕只吃一小口,半个时辰内就会腹痛如绞,肠子像要断了一样,所以叫断肠草。”
他想起战时蚩尤军的毒箭,箭头涂抹的毒液,气味与这断肠草颇为相似。“上次毒箭的解药,用了甘草和绿豆,虽能缓解,但对断肠草这种剧毒,怕是不够。”他让风禾把断肠草的根、茎、叶、花都画下来,每一处细节都反复叮嘱,“花瓣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叶子背面叶脉更清晰……这些都要画清楚,一丝一毫不能错。”
石砚的笔在竹简上沙沙作响,手都有些发抖:“断肠草,花白色五瓣,叶心形,根茎苦,剧毒,误食半个时辰致死……”他抬头看向轩辕,眼里满是敬畏,“师父,您怎么连这最毒的草都认得这么清楚?”
轩辕望着远处的山峦,目光悠远:“早年跟师父岐伯学医时,曾见过有人误食断肠草,那痛苦的模样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他顿了顿,从药篓里取出一株开着紫色花的植物,“这是‘金银花’,常长在断肠草附近,却是解毒的良药。遇到有人中了断肠草的毒,可用金银花捣汁灌服,或许能争取些救治时间。”
风禾将金银花与断肠草画在同一页,对比鲜明;石砚则写下:“断肠草旁多生金银花,金银花可解其毒。”
回程的路上,他们又遇到了“马钱子”——果实呈球形,种子扁平,有银色的绒毛。轩辕说:“这东西毒性也烈,误食会全身抽搐,呼吸困难。但它的种子炮制后,能通络止痛,治风湿顽痹效果极好,只是用量必须极轻,像米粒那么点就够了。”
夕阳西下时,众人背着沉甸甸的药篓回到医庐。风禾的画板上,已经画满了二十多种毒草的图谱,每一种都标注着与相似草药的区别;石砚的竹简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毒草的性味、毒性、误食症状及解药;山柱的手上,荨麻留下的红疹子还未褪尽,却对毒草的厉害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轩辕将这些毒草的图谱和记录,一一整理好,附在《百草图谱》的后面。他坐在灯下,看着风禾画的乌头与紫苏的对比图,石砚记录的荨麻与紫苏的鉴别要点,手指轻轻拂过纸面,忽然想起白天山柱被荨麻刺伤时的反应,想起自己尝乌头时舌尖的麻感,想起断肠草那白色的小花在风中摇曳的模样。
“知毒才能防毒,识毒方能解毒。”他对围在身边的弟子们说,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格外坚定,“医道不是只懂救人,还要懂如何避开害人的东西。就像战场上,既要会进攻,也要会防守。这些毒草的性子,你们要记在脑子里,刻在心里——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将来遇到病患时,能准确判断他们中的是什么毒,该用什么药去解。”
风禾看着自己画的图谱,忽然明白师父为何让她如此细致:“若是画错了一片叶子的形状,将来有人照着图谱认药,可能就会错把毒草当良药。”石砚摸着竹简上的字迹,也道:“记录差一个字,可能就会耽误救治。”
轩辕点点头,拿起笔,在《百草图谱》续篇的扉页上写下:“草木有性,或利或害。知其利者可救人,识其害者可避祸。医道之中,利与害并存,明辨之,方为良医。”
窗外,月光洒进医庐,照亮了案上堆叠的图谱与竹简。那些曾经让人避之不及的毒草,此刻在细致的描绘与记录中,仿佛也显露出它们的“性子”——既是潜在的威胁,也是医者必须掌握的知识。轩辕望着这些图谱,知道这只是开始,医道之路漫漫,还有更多未知的草木,等着他和弟子们去探寻。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古人的智慧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