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直隶,玻璃镜在勋贵中流传,各家女眷都以有一块为荣。陈府收到陆家一批货,一时成为京城贵妇争相巴结的对象,这让崔氏狠狠的虚荣了一把。
等到发现外面价格时,就连侯爷都吃惊。要不是附信中说,产量有限,为了供应侯府,整个扬州府断货两个月,这才熄了那颗骚动的心。
但只要价格足够高,那么就有人惦记。比如南直隶守备忻城伯赵家的公子赵春就盯上这个秘方,一心想搞到手,自己生产。
一番打听发现,陆氏和泰宁侯府有关系。既然不能明抢,那就换一种法子。总之这块肉,他不想丢弃。
此时陆羽还不知道,已经被人惦记上,正在带人训练。内容包括站姿,队列,跑步、骑马等,以及读书识字,不求科举,但是至少能识文断字。
第一天集合,什么都没有做,先学习纪律,说清楚奖惩。每月俸银一两,外出执行任务每天额外加二十文。受伤和死亡也各有补助,看病不用花钱等等
如今刚开始组建,一应制度还在摸索试验阶段。
就连常二和梁勇被请过来,教他们拳脚和军阵,陆羽则亲自教他们数理和思想政治。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这让他越发觉得,要多培养一些读书人,而且是不以科举为目的的读书人。
偶尔抽空还要写书,把后世的一些理论、思想,编撰成册,方便通过日常的交流和识字的过程,影响、传播给他们。
这些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最是淳朴,诉求也最简单,最容易接受这些思想,因为这和他们生存息息相关。
而之前跟随范先生学习的孩童们,如今差不多十三四岁。受陆羽影响已经偏离轨道,读书确实是他们的目的,但是追求变了。军户出身的他们,一是希望恢复曾经祖上的荣耀,二是见识少爷口中的番邦国度。
同时想超越古之汉唐,让汉字和大明官话,流通整个番外。只要是大明百姓,去哪儿都能成为上人,如此成就想想就兴奋。后世史书中,足以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私下里他们称呼陆羽为长官,因为少爷说过的故事中,好多都有这个词,而且每次都满脸羡慕。既然少爷想,那他们就这么叫,往后知道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顺理成章变成少爷的称呼。
考虑范先生和他都要参加科举,一些简单的课程如识字等,就交给他们这十来个学子。结果就是带着新学子一起同化,有事没事他们就给这些新来的学子们画大饼,导致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憧憬未来,拼命读书。
关键这些人丝毫不怀疑少爷说的是否合理,毕竟在他们眼中,陆羽是天。是带着他们一家人脱离苦海、深渊,降临人间的仙人,不容质疑。
当然这是后话,等到陆羽发现的时候,甚至不敢相信。原来这帮家伙,玩的这么大。
春暖花开,陆明带着第一批物资北上辽东,满满的粮食、棉衣、铁器、食盐、酒等。一部分交给陆铭,一部分交给木脱,还有一部分陆羽要求和辽东的难民交易。交易地点固定,就在鸭绿江入海口附近的地方。
居住地也继续动工,一经发出,附近百姓蜂拥而来。陆家的活虽重,要求也多,但是没有压迫,没有潜规则,账目当日结清,从不拖欠,说好多少,就是多少。
但是只要发现一次偷奸耍滑,不好意思,这个庄子的人以后都不要。
去年刚开工不久,小王庄的一个赌鬼听到陆家招工,存了心思。纠结一起玩的几个人,来到工地上干活,刚开始一个时辰几人还能做个样子。
后面就开始偷懒,有人巡视就装模作样,没有人就躲在墙内睡觉。中午吃饭冲在第一个,吃饱喝足,直接继续找地方偷懒。好不容易混到收工,满怀希望排队等候发钱,结果到手只有十文钱。
这哪儿能依,凭啥别人都能拿满四十文,他们只有这么点。秦石和常二带着本子揪着几人来到干活的地方:“来你们几个今天干了什么,说一说?”
这下几人傻眼,原来巡视的人,是专门记录施工进度的,昨天是什么情况,今天是什么情况都有记录。
只好灰头土脸拿钱走人,现场管事当场宣布,明天开始小王庄的人一个不收。
第二天果然小王庄的人,都不肯进工地,无论如何求情都没有用。年底的时候,看着别的庄子,家家户户买鱼买肉,扯布做衣裳,欢喜过年。据说气的族老,连夜开会驱逐了那懒汉。
现在大伙,干的热火朝天,使不完的劲。此时正好农闲,每人每天四十文,一家要是来两个壮劳力就是八十文,关键是还有一顿饱饭吃。
等到一百五十套青砖瓦房建成,再将周围杂物清理干净,一座村落就此诞生。道路特地三合土打底,简易混凝土铺就,平整、坚固。
剩余地基平整后,先空着,留着以后有人加入再新建。
五月一个黄道吉日,祭祀完毕后,军户们搬家。曾经羡慕的房子,他们如今也住上了,甚至更好。而且少爷说了,只要跟着陆家,就可以一直免费住,如果住不下,还可以在院子中自己加建。
这些日子以来,王氏身边的妇人,陆陆续续嫁出去不少,她们看到这些军户现状,也愿意定居下来,生儿育女,将来有个依靠。
还有一部分妇人,舍不得前夫,想守着女儿不愿再嫁。正好安排在新的院子中,帮忙打扫、洗衣、做饭。既有收入也有住处,不用再好多人挤在一起。
同时有了这些妇人的加入,这个大家庭的日子也顺溜起来。
饭桌上,陆明看着儿子问道:“你是打算在农庄那边居住吗?”
“嗯,是有这个打算,如今工坊那边,秘密太多,不在那边不安心,而且酒和镜子的秘方估计已经被人盯上,你们在外也要小心。”
“出门,还是要多带些人,以防万一。”
“行,回头我再安排些人手在你娘身边。你这是想造反?”支支吾吾半天,陆明还是问出心中疑问。
实在是憋在心里太久,不吐不快。旁边的准婆媳二人,惊得不敢吃饭,张大嘴看着陆羽。
“爹,你想多了,脑袋坏了才想造反,这是自保,我们家就这几个人,遇到灾荒、打仗等事情,拿什么抵抗。”
“还有就是,我也想辽东走一遭,北方战事不断,正是男儿立功时。如此不枉辽东人,再说到时说不定还能给娘挣个诰命回来。”
此语击中王氏心窝,她一商贾之女,心心念念的就是这个,夫人聚会见面高一等,没有谁再小看她,哪怕是老夫人苏氏。
“我儿有心了,娘心满意足,不过娘就你一个独子,还是希望平平安安就好.”
“妇人之仁,爹支持你。”
陆明放下担心,终于可以好好睡个觉。儿子志不在龙椅,那就没什么担忧,只要一心做好生意就行。这年头有钱有粮,才是王道。
“爹,今年挣的钱,要想办法把粮仓填满,我看这几年冬天越来越冷,还是早做准备好。”
“这个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让我听的事情,世代打铁的匠人有了着落,但是军器具的匠人朝廷管的严,一时无法找到。”
“嗯嗯,那劳烦爹费心。”
饭后,雨嘉陪着陆羽回到书房,端茶倒水,宛若个婢女。有啥事情直接说,别一副可怜样。
“你能带我去那边的宅子一起住?我想每天能看到你,但是我保证和你分开睡,不影响你做事。”
看到郡主如此语气,他心又软了下来,男人都喜欢被崇拜、依赖,他也一样。一个家庭中,男女关系本末倒置,这个家难得幸福。何况她在这里举目无亲,只有他才是她的依靠。
“那你回头和娘亲说下,提前说好一人一个房间。”
雨嘉听到答复,一高兴,给了陆羽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开心地去找王氏。
留下尴尬的陆羽,这小妞真有料,以后吃苦的又是他自己。不过似乎自己长高不少,现在快有这丫头高。想到此处又得意起来,老子也是祖籍北方,怎么可能是个矮个子。
喜欢明末另类书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明末另类书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