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亥被关羽一刀劈于马下,黄巾军那本就因被突袭而摇摇欲坠的士气,瞬间彻底崩塌。主将毙命带来的恐惧,如同冰水浇头,让数万贼寇从烧杀抢掠的狂热中惊醒,剩下的只有求生的本能。
“逃啊!”
“管大王死了!快跑!”
“汉军杀来了!”
哭嚎声、尖叫声取代了战鼓与喊杀。庞大的黄巾军阵如同被捣毁了蚁穴的蚂蚁,彻底失去了组织,人人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丢盔弃甲,互相践踏,向着四面八方亡命奔逃。旌旗倒伏,兵器丢弃满地,刚才还气势汹汹的攻城大军,转眼间便化作了漫山遍野的溃兵。
刘和岂会放过这等良机?他长剑向前一指,声震四野:“全军听令!突击!降者免死,顽抗者格杀勿论!”
“杀——!”
憋了一股劲的汉军将士齐声怒吼,如同出闸的猛虎,向着崩溃的敌群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冲锋。关羽一马当先,青龙刀左右翻飞,所过之处,如同劈波斩浪,根本没有成建制的抵抗。骑兵们肆意冲杀,将溃逃的贼兵分割、驱赶;步卒们结阵推进,如同移动的城墙,碾压着一切敢于停留的敌人。
与此同时,北海城头之上,一直紧张关注着城外战局的孔融和守城将士,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逆转惊呆了。起初看到一支不明身份的汉军突袭黄巾侧后,他们还以为是幻觉或是黄巾的诡计。直到看见那红脸长髯的勇将阵斩管亥,黄巾大军瞬间崩溃,他们才终于确信——援军!是真的援军到了!
孔融激动得热泪盈眶,连日守城的疲惫和绝望一扫而空,他猛地抓住城垛,对左右喊道:“天不亡我北海!是天兵天将到了!快!打开城门!所有能战的将士,随我出城,夹击贼寇,迎接王师!”
沉重的城门在吱嘎声中缓缓开启,吊桥放下。孔融虽是一介文士,此刻也披上了一副不合身的皮甲,手持佩剑,亲自率领着城内仅存的、同样激动不已的守军,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冲杀出来!
内外夹击!黄巾军彻底陷入了绝境。前有坚城,侧有雷霆突袭,后有如狼似虎的北海守军,数万大军完全成了待宰的羔羊。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追击和清剿。负隅顽抗者被迅速歼灭,更多的则跪地乞降,黑压压地跪倒了一大片。
战场上的喧嚣持续了约一个时辰,才渐渐平息。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映照着尸横遍野的战场、跪地投降的俘虏、以及劫后余生、相拥而泣的北海军民。
孔融在几名将领的护卫下,快步走向那面迎风飘扬的“刘”字大旗。他远远便看到一位身姿挺拔、年轻英武的将军驻马旗下,身旁正是那位如同天神下凡般的红脸长髯猛将。
孔融整理了一下衣冠,快步上前,对着刘和便是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北海相孔融,拜谢将军救命之恩!若非将军神兵天降,北海城破只在今日,满城生灵俱为齑粉矣!此恩此德,如同再造!敢问将军高姓大名?”
刘和早已下马,快步迎上,双手扶起孔融,谦逊道:“文举公快快请起!折煞晚辈了!晚辈乃幽州牧刘君郎之子,渔阳太守刘和,刘玄阳。闻听公受困于逆贼,心急如焚,故星夜驰援,幸得天佑,未误大事!公乃海内名士,国家栋梁,护公周全,乃我等臣子本分,何敢言谢!”
(洞察之戒:孔融,政治88,智力85,魅力90,特性:名士风范,忠直,略迂阔…当前情绪:极度感激,真诚,对宿主好感度飙升…)
孔融听到刘和自报家门,更是感慨万千:“原来是刘幽州之子!果然是虎父无犬子!不,贤侄之功,远胜寻常!千里奔袭,以少胜多,阵斩渠魁,解我北海倒悬之危!此等忠勇,此等魄力,古今罕有!融,感激不尽!”他拉着刘和的手,老泪纵横,这是真正的劫后余生之喜。
当下,孔融便邀请刘和、关羽等主要将领入城。北海城内,早已是万人空巷,百姓箪食壶浆,争相涌上街头,想要一睹救命恩人的风采。欢呼声、感激声不绝于耳。
是夜,孔融在府邸设下盛大的庆功宴,虽然城中断粮多日,物资匮乏,但他还是倾其所有,盛情款待。席间,孔融对刘和、关羽赞不绝口,尤其是对关羽阵斩管亥之神勇,更是推崇备至,亲自敬酒。
宴后,孔融又拉着刘和的手,郑重说道:“玄阳贤侄,此番恩情,北海无以为报。府库之中,尚存有些许粮草军资,虽不甚丰,愿尽数赠予贤侄,以资军需,略表寸心!望贤侄万勿推辞!”他深知,刘和远道而来,粮草补给是关键。
刘和推辞一番后,见孔融意诚,便应允下来。这批物资,对于远征在外的他来说,确实是雪中送炭。
更重要的是,经此一役,刘和“急公好义”、“勇略无双”的名声,随着北海军民的传播和孔融这位天下名士的推崇,迅速传遍了青州、徐州,乃至更远的地方。天下人开始知道,幽州除了公孙瓒,还有一位更年轻、更具魄力、且身为汉室宗亲的少年英雄——刘和,刘玄阳!
这次救援行动,不仅实践了刘和“匡扶汉室”的口号,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声望和孔融的深厚友谊,更让他将自己的影响力,成功地拓展到了幽州之外。战略意义,远超一场简单的军事胜利。
喜欢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