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郡守府内,炉火正旺,驱散着北地深秋的寒意。刘和正与邴原、田豫等人商讨着如何进一步利用三郡联防的体系,优化赋税结构,以更高效地积蓄力量。相较于应对蓟城方向的明枪暗箭,处理内政与发展让他感觉更为踏实。
然而,一份来自南方的最新情报,打破了这份相对的平静。
一名精干的探马被引入堂内,风尘仆仆,呈上了一份密报。田豫接过,迅速浏览后,眉头微蹙,将其递给了刘和。
“主公,徐州方面有新动向。刘备……已在徐州牧陶谦处获得重用。”
刘和闻言,展开密报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但目光已骤然锐利起来。他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刘备自离开幽州后,并未如寻常失意者般沉沦,反而以其一贯的坚韧与那份令人难以抗拒的亲和力,几经辗转,竟真的在徐州打开了局面。徐州牧陶谦,年迈且正面临曹操的巨大压力,对这位同是宗室(虽血脉疏远)、名声尚可(仁义之名已小范围传播)、且拥有部分老兵基础的刘备颇为赏识。为增强自身力量以对抗曹操,陶谦竟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令其屯兵于徐州北部的战略要地——小沛!
(洞察之戒瞬间激活,结合情报分析:刘备,魅力93,运势(由低迷转向回升)…陶谦,政治78,特性:老成,保守,当前处境:担忧曹操吞并…小沛位置关键,连接兖、豫、徐三州…刘备获得名义上的州牧高位和实际屯兵地,声望与实力皆得到显着恢复…威胁评估:潜在长期大敌,需高度警惕!)
“豫州刺史,屯兵小沛……”刘和放下密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眼神深邃,“好一个刘玄德,当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才将他‘送’出幽州几日,他竟能在徐州觅得如此良机,攀上了陶谦这棵大树!”
堂内气氛一时有些凝滞。关羽丹凤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之色,他与刘备虽无深交,但在涿郡也曾有一面之缘,对其魅力印象深刻。张飞若在此,恐怕又要嚷嚷着“大耳贼”如何如何了。
邴原沉吟道:“陶恭祖(陶谦字)老矣,其子不肖,徐州富庶而兵力不强,北有曹操虎视眈眈,其重用刘玄德,无非是想借其力以自保,驱虎吞狼之计耳。只是……这刘备,确非池中之物。观其屡败屡起,韧性惊人,更兼善于笼络人心,如今得此平台,恐非徐州之福,亦是我等未来之患。”
田豫也补充道:“主公,小沛虽小,却是四战之地,亦是用武之地。刘备屯兵于此,北可观望兖豫,西可觊觎荆州,更可借陶谦之资,暗中积蓄力量。此人,绝不能因其眼下兵微将寡而小觑。”
刘和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那丝因“历史惯性”而产生的烦躁与警惕。他深知刘备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初期的实力多寡,而在于那打不垮的韧性、超高的人格魅力,以及总能在绝境中抓住机会的“运势”。原本的历史上,刘备就是在徐州获得了关键的起步机会。
“无妨。”刘和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却带着一丝冷意,“他能找到机会,是他的本事。我早知此人非久居人下者,离开幽州是迟早之事。如今他在徐州立足,也好,总比躲在暗处更让人放心。”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目光落在徐州北部那个标着“小沛”的点上。
“传令下去,”刘和沉声道,“加派得力人手,深入徐州,特别是小沛一带。我要知道刘备麾下如今有哪些文臣武将,兵力几何,粮草储备,与陶谦关系具体如何,与徐州本地士族、豪强有何往来。一应动向,详细报我!”
“同时,通过我们的商队,留意徐州方向的物资流动,尤其是铁器、战马等军资,看看是否有流向小沛的异常情况。”
“主公之意是?”田豫问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和目光锐利,“刘备,将是我们未来的大敌之一。此刻他羽翼未丰,正是我们密切监控、了解其发展模式的最佳时机。我们要知道他如何招兵买马,如何治理地方,如何结交人心。这些,将来或许都能为我们所用,或者,成为击败他的关键。”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关注他,研究他,但不必过度反应。我们当下的重心,仍是整合幽州,稳固根基,发展实力。待我们自身足够强大,无论他刘备在徐州如何折腾,也翻不出我等的手掌心!不过,此人动向,必须列为最高级别的监控事项之一。”
“是!”田豫与邴原齐声应道。
探马领命而去。刘和依旧站在地图前,凝视着徐州的方向。
“刘备……看来这天下棋局,你我还是免不了要对上了。”他心中默念,“也好,就让我看看,是你那‘仁德’之光更盛,还是我这‘洞察’之利更强!”
刘备在徐州立足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水面的石头,在刘和心中激起了涟漪,让他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潜在对手,也促使他加快了自身发展的步伐。乱世争雄,没有人会停下脚步等待。
喜欢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