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寒风渐起,“戎光非遗工坊”里却暖意融融——为赵爷爷还原的“炮兵阵地模型”终于完工了。樊赟、倾喃和凰慕带着模型来到医院时,特意用深绿色的布料铺在病床上当“阵地底色”,还在模型旁边放了小林画的肖像,甚至找来了一段当年的军号录音,准备给赵爷爷一个完整的“阵地记忆”。
赵爷爷靠在病床上,眼神紧紧盯着竹编炮架,手指轻轻拂过铁皮炮管,声音带着颤抖:“这炮管的角度,和当年一模一样!我记得那次任务,我们就是这样把炮架在高地上,对着远方瞄准,等命令一响,就能立刻开火。”樊赟按下播放键,清脆的军号声在病房里响起,赵爷爷的眼睛瞬间亮了,跟着旋律轻轻哼唱起来:“这是集结号!当年我们听到这个号声,就知道要到阵地集合,准备执行任务。”
病房里的护士和护工也围过来,听赵爷爷讲当年的故事。“那时候我们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雪水,却没人喊苦,”赵爷爷指着模型里的竹编沙袋,“这些沙袋都是我们自己堆的,堆得比人还高,能挡住敌人的子弹。有次敌人的炮弹落在附近,沙袋被炸开了个口子,我们冒着危险,很快就补好了,阵地一点没丢。”
倾喃拿出一本空白的笔记本,递给赵爷爷:“赵爷爷,您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吧,我们把它放进《戎光非遗记忆册》的续集里,让更多人知道您和战友们的英雄事迹。”赵爷爷接过笔记本,虽然手有些抖,但还是一笔一划地写起来,每一个字都透着对当年岁月的珍视。
离开医院前,赵爷爷拉着樊赟的手说:“谢谢你们,让我再‘回到’了炮兵阵地,再听了一次军号声。我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当了炮兵,守护了祖国的土地,现在我的故事能被记下来,我死也无憾了。”樊赟眼眶泛红,握着赵爷爷的手说:“赵爷爷,您的故事不会被忘记,会永远留在记忆册里,留在大家心里。”
回到工坊后,三人立刻开始筹备《戎光非遗记忆册》续集。这次不仅要收录赵爷爷的故事,还要把之前帮助过的老兵故事都补充完整,甚至加入志愿者和老匠人的“手作手记”,让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非遗手作背后的心血。程师傅在手记里写道:“编每一个模型,都像在和老兵的记忆对话,要用心,才能编出他们心中的场景。”郑师傅则写道:“漆料的颜色要准,线条要细,因为每一笔都承载着老兵的情感,不能马虎。”
十二月初,当地的几所中小学发起了“致敬老兵”主题活动,邀请樊赟、倾喃和凰慕带着《戎光非遗记忆册》和非遗手作模型,去学校开展分享会。第一站是市实验小学,校园里挂满了“向老兵致敬”的横幅,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早早地在操场上等着。
分享会上,樊赟给孩子们讲了张爷爷的雪地电台、李爷爷的战友告别、赵爷爷的炮兵阵地故事,还展示了竹编帐篷、漆器电台、布艺士兵等手作模型。当孩子们看到竹编帐篷上的褶皱、漆器电台上的按钮时,都忍不住发出惊叹:“哇,这些手作好精致!”“原来老兵爷爷当年是这样战斗的!”
倾喃还带着孩子们做了简单的非遗手作——用红色的布条拼贴五角星。孩子们的小手虽然笨拙,但都做得格外认真,有的孩子还在五角星旁边画了小太阳,说要“送给老兵爷爷,祝他们像太阳一样温暖”。有个小男孩举着自己做的五角星,大声说:“我以后要当解放军,像老兵爷爷一样保护祖国!”台下的孩子们都跟着鼓掌,眼里满是坚定的光芒。
分享会结束后,实验小学的校长和三人约定,要在学校里设立“戎光非遗角”,定期邀请工坊的老匠人和志愿者来教孩子们做非遗手作,还会把《戎光非遗记忆册》放在学校图书馆,让孩子们随时能看老兵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老兵的奉献,爱上非遗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校长说,“这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有意义。”
随后,三人又去了几所中学,开展了类似的分享会。在市一中,有位高二学生在听完赵爷爷的故事后,主动提出要加入“戎光非遗志愿者”队伍:“我爷爷也是老兵,他总说当年的故事,我想帮更多老兵留住记忆,也想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事迹。”还有位美术老师,希望能和工坊合作,让学生们根据老兵的故事,创作非遗手作作品,举办“校园戎光非遗展”。
这些反馈让三人备受鼓舞。凰慕说:“把老兵故事和非遗文化带进学校,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还能让非遗传承有了新的力量。以后咱们可以和更多学校合作,让‘戎光非遗’走进更多校园。”樊赟点头:“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去革命纪念馆的‘戎光非遗展区’参观,让他们近距离感受老兵的故事和非遗手作的魅力。”
十二月末,柳岸里的小院飘起了小雪,“戎光非遗工坊”里却热闹非凡——大家正在筹备“岁末戎光宴”,邀请了身体状况允许的老兵、退役军人代表、学校师生和志愿者,一起庆祝新年,也纪念这一年来“戎光非遗关怀计划”的成果。
工坊里挂满了大家做的非遗手作装饰——竹编的灯笼上贴着孩子们画的老兵肖像,漆器的挂饰上刻着“致敬英雄”的字样,布艺的中国结上缝着小小的五角星。桌子上摆满了美食,有竹编食盒装的饺子,有漆器托盘盛的水果,还有孩子们和老人们一起做的“戎光非遗蛋糕”,蛋糕上用奶油画了炮兵阵地、雪地电台的图案,格外精致。
赵爷爷虽然身体虚弱,但还是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宴会上。他坐在轮椅上,看着满室的手作装饰和热闹的人群,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孩子们围过来,给他送上自己做的布艺五角星时,赵爷爷激动得握住孩子们的手:“谢谢你们,你们都是好孩子,要记住老兵的故事,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退役军人代表王先生站起来,举起酒杯说:“今天,我要敬三位老师和工坊的所有成员,是你们用非遗手作,帮我们老兵留住了珍贵的记忆,让我们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知道。也要敬孩子们,是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非遗文化和爱国精神的传承。”大家纷纷举杯,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宴会过半,樊赟、倾喃和凰慕站在台上,向大家分享了这一年的成果:“这一年,我们帮助了八位老兵还原记忆场景,出版了《戎光非遗记忆册》,在革命纪念馆开设了展区,还把老兵故事和非遗文化带进了十所学校,有两百多名志愿者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人都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最后,大家一起放起了烟花。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小院的每一个角落,也映着大家的笑容。老兵们拉着孩子们的手,教他们唱当年的军歌;老匠人和志愿者们一起做着手作,聊着新一年的计划;樊赟、倾喃和凰慕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新的一年,咱们还要做更多事,”樊赟轻声说,“要帮更多老兵还原记忆,要把《戎光非遗记忆册》推广到更多地方,还要和国外的退役军人组织合作,分享咱们的‘戎光非遗关怀’经验,让更多国家的老兵感受到非遗的温暖。”倾喃点头:“还要把‘校园戎光非遗角’做得更好,让更多孩子爱上非遗,记住老兵。”
凰慕望着漫天的烟花,笑着说:“轻折柳的故事,每一年都有新的温暖篇章。只要我们心怀热爱,带着这份敬意和温暖继续走下去,就一定能让老兵的故事永远流传,让非遗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让爱国精神代代传承。”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