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柳岸里,竹子已长得郁郁葱葱,樊赟、倾喃和凰慕正忙着挑选送往法国的竹苗。这些竹苗是程师傅特意培育的“早园竹”,适应性强,既能在法国的气候里存活,又带着柳岸里的乡土气息——每株竹苗上都系着红绳,红绳上挂着小小的竹编平安符,符上刻着“友谊长青”四个字。
“咱们得把竹苗的养护方法写得详细点,用法语和中文双语标注,”凰慕拿着笔记本,一边记录程师傅说的要点,一边补充,“比如浇水要每周一次,夏天要遮阴,冬天要裹保温布,这些细节不能少。”倾喃则在竹苗的包装盒上贴上手绘的桃花图案,旁边写着“来自柳岸里的春天”:“让法国的朋友们打开盒子时,能感受到咱们的心意。”
竹苗寄走那天,周爷爷特意来到工坊,看着快递车离开,轻声说:“希望这些竹子能在法国长得好,就像咱们和法国老兵的友谊一样,慢慢扎根,慢慢长大。”樊赟握着周爷爷的手说:“肯定会的,等明年春天咱们去法国办展,就能看到这些竹子发芽了。”
没过多久,皮埃尔发来视频,视频里,法国战争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正把竹苗种在庭院里,旁边立着一块小木牌,上面用中法双语写着“中法老兵友谊之竹”。皮埃尔对着镜头说:“竹苗已经种下了,我们会好好照顾它们,等你们来的时候,就能看到它们长出新叶了。”视频里,竹苗的红绳在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在回应大家的期待。
与此同时,双语版《中法戎光非遗记忆集》也进入了最后的校对阶段。樊赟团队和法国退役军人协会反复核对每一个故事、每一张图片,确保没有差错。当看到周爷爷的“虚拟合影”和法国刺绣战壕场景并排印在书上时,三人都格外感慨。倾喃说:“这本书不仅是两国老兵的记忆,更是两国文化的融合,以后会有更多人通过它,了解非遗,了解这份跨越国界的友谊。
六月,当地的中小学陆续放暑假,“戎光非遗进校园”活动却没有停下。樊赟、倾喃和凰慕联合市教育局,开展了“暑期戎光非遗夏令营”,邀请了五十名学生,在国风养老院的工作室里,跟着老匠人和志愿者学做非遗手作,听老兵讲战斗故事。
夏令营的第一天,程师傅教孩子们编竹编和平鸽,郑师傅教孩子们在小木片上画老兵肖像,樊赟则给孩子们读《戎光非遗记忆册》里的故事。有个叫小远的孩子,爷爷曾是一名军人,听完张爷爷的雪地电台故事后,他红着眼眶说:“我爷爷也跟我说过他在雪地里站岗的事,以前我不懂,现在才知道爷爷有多辛苦。”
夏令营期间,孩子们还去了革命纪念馆的“戎光非遗展区”,看到中法手作模型时,都忍不住驻足观看。讲解员给孩子们介绍两国老兵的友谊故事,小远指着竹编战壕模型说:“我以后也要学做竹编,帮更多老兵爷爷留住记忆。”其他孩子也纷纷表示,要把夏令营学到的手作技巧教给家人,让更多人了解老兵的故事。
夏令营结束那天,孩子们把自己做的手作送给了养老院的老人们和医院的老兵。小远把自己编的竹编和平鸽送给了赵爷爷,说:“赵爷爷,这是我编的和平鸽,祝您健康长寿,也希望世界永远和平。”赵爷爷接过和平鸽,开心得合不拢嘴,还教小远编了一个简单的五角星:“好孩子,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樊赟、倾喃和凰慕看着孩子们和老人们的互动,心里满是温暖。凰慕说:“夏令营虽然只有十天,但孩子们对老兵的敬意、对非遗的热爱,已经在心里扎了根。以后咱们每年都要办这样的夏令营,让更多孩子了解这份珍贵的记忆和文化。”
九月的柳岸里,桂花飘香,“戎光非遗工坊”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不仅《中法戎光非遗记忆集》正式出版,法国的竹苗也长出了新叶,皮埃尔发来照片,照片里,竹苗的枝叶翠绿,小木牌旁边还多了几朵孩子们送的手工花。
《中法戎光非遗记忆集》的首发式在革命纪念馆举行,当地的退役军人代表、学校师生、法国驻当地领事馆的工作人员都来了。皮埃尔特意从法国赶来,和樊赟一起为记忆集揭幕。他拿着记忆集,激动地说:“这本书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是两国老兵友谊的见证,我会把它带回法国,让更多人看到这份温暖的传承。”
首发式后,樊赟、倾喃和凰慕收到了很多来自国内外的反馈——有其他国家的退役军人组织希望合作开展非遗关怀活动,有高校想把《中法戎光非遗记忆集》作为教材,还有企业愿意捐赠材料,支持“戎光非遗关怀计划”的推进。
樊赟团队还收到了一个特别的包裹,来自法国的一位老兵。包裹里是一枚珍藏的旧勋章,还有一封手写的信,信里说:“看到你们用手作还原老兵的记忆,我很感动。这枚勋章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继续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让更多人记住战争年代的友谊与和平的珍贵。”
三人把勋章放在“中法戎光角”的展柜里,旁边放着法国竹苗的照片和老兵的信。樊赟看着勋章,轻声说:“这枚勋章不仅是对咱们的肯定,更是对两国老兵友谊的珍视。未来,咱们还要带着这份责任,把‘戎光非遗关怀’做得更好,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的力量和和平的珍贵。”
倾喃点头,翻着新收到的合作邀请,说:“有英国、德国的退役军人组织想和咱们合作,咱们可以慢慢规划,把‘跨国戎光非遗’的版图扩大,让更多国家的老兵感受到温暖。”凰慕则笑着说:“明年春天去法国办展时,咱们还要带更多的竹苗,种在法国的土地上,让友谊之竹遍地生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戎光非遗工坊”的窗户上,映着里面整齐摆放的手作模型和《中法戎光非遗记忆集》。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老兵的记忆、两国的友谊和非遗的传承;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守护这份记忆、传递这份友谊而努力。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