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里的任免文件正式下达,林万骁调任版权管理局局长尘埃落定。
在舆情信息局的最后一天,林万骁在局会议室召集了全体副处级以上干部,开了一个简短的告别会。
会议室里坐着的,都是昔日与他一同在“启明星”战役、龙嘴峡救援、无数次舆情风波中并肩作战的战友。王卫明、张岚等骨干坐在前排,眼神复杂。
林万骁站在前面,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心中感慨万千。这里是他进入部委后的第一个实职岗位,也是他倾注了大量心血、打出名声的地方。
“同志们,”他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却比平时多了几分温度,“今天坐在这里,主要是想跟大家道个别,也说几句心里话。”
会场异常安静。
“在舆情局的这两年,是我学习成长非常快、也非常充实的两年。”他语气诚恳,“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一起啃下了很多硬骨头。‘启明星’的舆论保障,我们顶住了压力;龙嘴峡的突发救援,我们稳住了人心;数据壁垒的突破,我们迈出了第一步;‘同心圆’的理念,我们开始探索实践……这些成绩,是全局上下每一位同志辛勤付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微微躬身,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舆情工作,关乎人心向背,关乎社会稳定。”他直起身,继续说道,“我们在这里,守护的是思想舆论的防线,是意识形态的安全。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也极具挑战。我走了,但这项工作还要继续,而且会越来越重要。希望大家在新局长的带领下,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严谨的作风,把我们的‘同心圆’画得更大、更圆,更好地服务部党组决策,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他没有过多地谈论个人,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工作和团队上。最后,他说道:“虽然离开了舆情局,但我还是会一直关注大家的工作。也希望各位同志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掌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持久。许多老部下围拢过来,与他握手、道别,言语中充满了真挚的情谊和不舍。王卫明用力握着他的手,低声道:“林局,无论您到哪里,都是我们的老领导!”张岚的眼圈也有些发红。
处理完最后的交接手续,林万骁没有多做停留。当天下午,在部办公厅一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前往位于部机关大楼另一翼的版权管理局报到。
版权管理局的班子成员和主要处室负责人早已在小会议室等候。与舆情局那边偏重宏观研判和快速反应的氛围不同,这里的氛围显得更为沉静、严谨,甚至带着几分学院气。在座的干部,年龄结构偏成熟,气质更为内敛,目光中带着审视与好奇。
副局长周维民首先代表班子致欢迎辞。他是一位年约五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眼镜的干部,说话语速平缓,措辞严谨规范:“我代表版权管理局全体同志,热烈欢迎林万骁同志来我局担任局长。林局长在多个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绩,相信在林局长的带领下,我局各项工作一定能开创新局面……”
林万骁的回应简洁而谦逊,他强调了版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表示自己初来乍到,是个新兵,需要向大家学习,希望与班子成员和全局同志团结协作,共同把工作做好。
简单的见面会后,周维民陪同林万骁来到他的新办公室。办公室的格局与舆情局相仿,但氛围迥异。书柜里整齐排列着《着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等中外版权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的汇编,以及《知识产权研究》、《版权理论与实务》等专业期刊,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条文和案卷的沉静气息。
“林局,这是局里的基本情况介绍,”周维民将几份装订整齐的材料放在办公桌上,语气恭敬而保持距离,“包括各处室的职能分工、人员构成,以及近期重点工作。您先熟悉一下。这位是局办公室主任赵立诚同志,您有什么具体事务可以交代他办理。”
旁边一位四十岁左右、看起来精明干练的男子立刻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林局长好,我是赵立诚,请您指示。”
林万骁点点头,对周维民说:“好的,辛苦周局和大家了。”
周维民和赵立诚离开后,林万骁在办公桌后坐下,翻开了那本《版权管理局职能与架构》。里面详细列着着作权管理处、国际版权处、法律事务处、公共服务处等内设机构的职责。触目所及,是“着作权登记”、“法定许可”、“集体管理”、“侵权查处”、“国际应对”、“立法建议”等专业词汇,与舆情局常用的“监测”、“研判”、“引导”、“处置”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里的工作,更侧重于法律适用、权利界定、国际规则和长效机制建设,专业性极强,需要沉下心来钻研。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是熟悉的部委大院景观,但此刻映入眼帘的风景,因肩负的职责不同而有了别样的意味。从把握瞬息万变的舆论场,转到构建和维护相对稳定却至关重要的版权秩序,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转型。
他知道,自己需要尽快沉潜下来,深入理解版权工作的内在逻辑,熟悉国内外法律体系和产业生态。这片新的领域,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关系着文化创新的源头活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同样考验着他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和战略眼光。
喜欢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