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太极宫定策已过一月,长安城外的练兵场日日传来震天呐喊,六路骑兵已整备好装,只待一声令下便挥师北上。
这日清晨,太极宫早朝的钟声格外响亮,文武百官身着朝服,鱼贯而入,刚站定,就见李世民手持圣旨,面色威严地走上龙椅。
“众卿,今日召你们前来,只为一事 —— 传朕旨意,六路大军即刻出征,覆灭突厥残余,收复漠北!” 李世民的声音掷地有声,回荡在大殿内。
话音刚落,殿内瞬间骚动 —— 虽早有风声,可如此仓促宣布,还是让不少大臣措手不及,几位素来主张 “休养生息” 的老臣刚想上前反对,就被李世民接下来的话打断。
“朕知道你们有疑虑,” 李世民抬手压下骚动,“但朕已定下章程:此次出征,战利品七成归主将分配,士兵每杀敌一名赏地一亩。所获牛羊马匹,可由官府牵头,允许朝臣、士族按品级认购。俘虏的突厥人口,除老弱妇孺由朝廷安置,青壮可由民间合法购买,充作劳力。”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生育部已选出首批五十名女医官,分赴各地传授接生术;高产粮种在皇庄长势良好,待秋收后便在全国推广。”
这一连串政策砸下来,大殿内彻底安静,大臣们个个面露懵态 —— 从出征令到战利品分配,再到女医官、粮种,信息密度太大,让他们一时难以消化。
房玄龄张了张嘴,原本准备好的 “粮草不足” 的说辞,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杜如晦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朝笏,脑子里全是 “合法购买劳力”“认购牛羊” 的字眼;连素来直言的魏征,都愣在原地,眼神里满是震惊。
“陛下,这……” 一位老臣刚想开口询问细节,就见李世民抬手道:“旨意已下,无需多议,诸卿各司其职即可。退朝!”
太监尖细的 “退朝” 声响起,大臣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见李世民起身离席,快步走出大殿。
直到殿门关闭,众人才如梦初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少人都忘了自己是怎么走出太极宫的 —— 满脑子都是 “战利品”“买人口”“赏土地”,哪里还顾得上反对。
“诸位大人,这出征突厥,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刚出大殿,程知节就忍不住嚷嚷起来,他拍着尉迟敬德的肩膀,兴奋地说,“你想想,突厥的牛羊多到数不清,青壮劳力买过来,既能种地又能养马,这可是长期利益!”
尉迟敬德连连点头:“没错!我得赶紧找李尚书,争取随军出征,就算不能领兵,跟着喝口汤也好!”
这话瞬间点燃了众人的热情,大臣们纷纷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我要向陛下请旨,派我儿子随军,就算只是个参军,也能捞些好处!”
“我家在太原有田庄,正缺劳力,这次一定要多买些突厥青壮!”
“皮货也不能放过!突厥的狐裘、羊皮,在长安能卖上好价钱!”
原本冷清的宫门外,瞬间变得热闹非凡,大臣们争着托关系、递帖子,只为能在此次出征中分到一杯羹,连平日里清高的文臣,都忍不住打听如何认购战利品,没人再提 “休养生息”,满脑子都是 “赚钱”“获利”。
李世民在后宫得知此事,忍不住对长孙皇后笑道:“还是国师的计策管用,这些大臣,一听说有利益可图,比谁都积极。”
长孙皇后笑着点头:“陛下只需掌控好分寸,不让他们过度争抢,便能将这股劲头引到征伐突厥上,事半功倍。”
半个月后,一封捷报快马加鞭送到长安 —— 李靖率领一路大军,已平定夏州梁师都,收复夏州全境;另一路大军在云州剿灭残隋势力,生擒残隋将领,云州百姓纷纷归降。
紧接着,六路大军全部攻入草原的消息传来,突厥残余部落节节败退,根本抵挡不住大唐骑兵的攻势。
李世民接到捷报,立刻召集大臣,在太极宫设宴庆祝,席间,大臣们更是踊跃请战,恨不得立刻赶赴草原,分一杯战利品。
又过了一个月,长安城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观 —— 从丰州到夏州,再到长安,绵延数百里的路上,全是运送战利品的队伍。
牛车上装满了羊皮、狐裘等皮货,马背上驮着一袋袋金银,还有成群结队的突厥俘虏,被士兵看管着,朝着长安走来。
负责押运的士兵,个个面带笑容,路过城镇时,不少商人、士族都围上来,争相购买战利品 —— 皮货按张买,肉类按斤称,牛羊论头算,连突厥青壮,都被标出了价格,一时间,长安城内的商铺、田庄,都忙着收购这些 “新鲜货”。
“这次出征,不仅没花国库的钱,反而赚了不少!” 房玄龄拿着户部的账本,在朝堂上兴奋地汇报,“光是卖皮货、牛羊的收入,就足够支付六路大军半年的军饷,还有不少结余!”
众臣听得心花怒放,程知节更是拍着大腿喊道:“陛下,依臣看,咱们就该一直打下去!打下突厥打西域,打下西域打大食,这样源源不断的战利品,大唐何愁不富!”
这话得到了不少大臣的附和,连魏征都默认了 —— 毕竟,国库充盈,百姓有饭吃,士兵有封赏,这样的 “征伐”,似乎并不是坏事。
太原城内,王浩看着自家院子里的牛羊和突厥青壮,笑得合不拢嘴。
他先是将自家囤积的粮食卖给大军,赚了一笔;接着又用低价收购了大批突厥俘虏和牛羊,转手卖到太原各地,短短一个月,就赚得盆满钵满。
“还是陛下英明,李道长厉害!” 王浩一边清点账本,一边对管家说,“再去打听打听,下一批战利品什么时候到,咱们再多买些青壮,把田庄再扩大一倍!”
管家连忙应道:“是,老爷,小的这就去办!”
就在满朝上下都沉浸在获利的喜悦中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悄然出现。
在一次小型朝议上,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陛下,如今大臣们只知争抢战利品,士族、商人疯狂购买突厥人口,长此以往,恐会滋生贪欲,忽视民生,甚至引发动乱啊!”
另一位文臣也附和道:“是啊,突厥虽为异族,可俘虏也是人,若过度压榨,恐会引发叛乱,反而不利于大唐统治。”
这些话,让原本热闹的朝议瞬间安静下来。
李世民皱着眉,没有立刻表态 —— 他知道,这些老臣说的有道理,可如今大军正在草原征战,若此时限制战利品分配,必会打击士气,影响征伐进度。
他沉默片刻,说道:“此事容后再议,眼下最重要的,是支持大军彻底覆灭突厥,待漠北平定,再商议后续安置之策。”
老臣们虽不再多言,可眼神里的担忧,却挥之不去。
而此时的草原上,李靖率领的大军,已逼近突厥残余部落的最后据点,一场决定漠北归属的大战,即将爆发。
终南山上,李峰的闭关也已到了关键时刻,他感知到外界的变化,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 大唐的扩张之路,果然如他所料,在利益的驱动下,正飞速向前,只是,这条路,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喜欢任意门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任意门开始的旅途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