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音乐之声》
回到上东区的宅邸,林彦回想这几次与顾老先生和严阿姨的偶遇,心里也不禁觉得奇妙。纽约这么大,能连续几次在散步时遇到同一对华人长辈,确实算是一段难得的缘分。
他能感觉到,这对夫妇气质不凡,谈吐优雅,显然是极有修养的知识分子。而且能住在公园大道那样的地段,也绝非普通人家。按理说,在近代华人精英里,这样的人物不应该籍籍无名。林彦在记忆里搜索了一番,却一时没能对上号。他不由得自嘲地笑了笑,心想:“看来不是当年历史课的‘考点’人物,不然我多少应该有点印象。”
将这点小小的疑惑暂时放下,林彦发现李文斌和郑家明今天似乎有些闲适过头,正凑在一起研究一副新买的国际象棋。他走过去,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喂,两位少爷,在屋里闷着多没意思。来了纽约,不去百老汇看看歌舞剧,岂不是白来了?”
“百老汇?”郑家明立刻抬起头,眼里流露出明显的兴趣,“这个提议好,我早就想体验一下了。”
李文斌也来了精神:“歌舞剧?是不是很多人又唱又跳的那种?听着就热闹!去看看去看看!”
见两人都同意,林彦便转头对侍立一旁的查尔斯吩咐道:“查尔斯,找一部最近热门又适合我们看的歌舞剧,订三张……不,订四张明天晚上的票。”他想着把林刚也带上。
“是,少爷。”查尔斯躬身领命,随即退下安排。
效率极高,不过二十分钟,查尔斯便去而复返,手里拿着四张印刷精美的戏票。“少爷,遵照您的意思,订了明天晚上在朗特方坦剧院 (Lunt-Fontanne theatre) 上演的新剧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这出剧目近期口碑上佳,旋律优美,故事也温馨动人,相信李少爷和郑少爷会喜欢的。”
“《音乐之声》?”林彦接过戏票,脸上露出一丝有些古怪又了然的微笑。这部由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创作的经典音乐剧,正是在1959年于百老汇首演的,他们这趟算是赶上了头一拨热潮。他看着好奇凑过来的李文斌和郑家明,随口就轻轻哼出了那后来风靡全球的经典旋律:
“doe,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简单而悦耳的调子,立刻吸引了李文斌的注意:“咦?阿彦,这曲子挺好听啊,就是这戏里的?”
“没错,”林彦笑着点头,“讲的是一个活泼的修女去给一位严肃的上校家当家庭教师,照顾七个调皮孩子的故事。明天去听了就知道,保证你们喜欢。”
郑家明也期待地点点头:“听起来很有趣。”
安排好明晚的娱乐活动,宅邸里又恢复了平静。
第二天傍晚,林彦好说歹说,并用王玉玲特制的五顿大餐外加五瓶平常严格限制的可乐作为“补偿”,才勉强说服了小七乖乖留在家中。安抚好这个小醋精后,林彦便与李文斌、郑家明、林刚四人一同出门,散步前往位于百老汇核心地带的朗特方坦剧院 (Lunt-Fontanne theatre)。
霓虹流转,剧院之夜
华灯初上,百老汇大道仿佛刚从白日的沉睡中彻底苏醒。巨大的电子广告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变幻着各种戏剧海报与商业广告,将街道映照得如同白昼。衣着光鲜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出租车在剧院门口排起长队,空气中弥漫着兴奋与期待的气息。朗特方坦剧院门口更是人头攒动,来看这部甫一上演便口碑爆棚的《音乐之声》的观众络绎不绝。人们手持戏票,脸上带着节庆般的笑容,在璀璨的霓虹灯下依次入场。
步入剧院内部,一种古典的奢华感扑面而来。朗特方坦剧院是典型的马蹄形结构,这种源自欧洲传统歌剧院的设计,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观众视线的集中与声学效果的优异。金色的浮雕、深红色的天鹅绒帷幕与座椅、以及从穹顶垂下的巨大水晶吊灯,共同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艺术殿堂。查尔斯所购买的楼座(第二层)前排位置,视野极佳,放现代就是演唱会的VIp包厢,既能纵览整个舞台全景,又能清晰地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确实是观剧的绝佳位置。
灯光渐暗,喧嚣平息。当帷幕升起,饰演玛丽亚的女演员独自出现在“山野”之间,开口唱出那首空灵而充满生命力的 《the Sound of music》 时,空灵的歌声瞬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耳朵。郑家明微微坐直了身体,他欣赏这种纯粹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觉得这开场“很有力量”。
紧接着,剧情推进到玛丽亚与冯·特拉普上校的七个孩子初次见面。当那群小演员穿着用旧窗帘改制的游戏服,在玛丽亚的带领下唱起那首永恒的 《do-Re-mi》 时,现场的气氛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李文斌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孩子们在台阶上蹦蹦跳跳、充满童趣的表演,让他忍不住低声对林彦说:“这些小鬼头太好玩了,比我家里那些弟弟妹妹可爱多了!”
郑家明则更关注音乐本身和舞台调度,他注意到这首歌曲编排巧妙,通过简单的音符教学,生动地展现了玛丽亚如何用爱与音乐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心扉,这让他频频点头。
林彦虽然熟知剧情,但亲眼看到舞台上那个说着“小奶音”、萌翻全场的最小女儿Gretl时,嘴角也不自觉地上扬,想起了某个同样爱撒娇的小家伙。
随着剧情深入,冯·特拉普上校在家中举办的舞会一场,浪漫与紧张感交织。当玛丽亚与上校在奥地利民间舞蹈兰德拉舞 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爱意时,李文斌看得目不转睛,小声嘀咕:“这就对了嘛!” 而大女儿Liesl与送电报的小伙子Rolf在夏日花园中青涩地合唱 《十六岁即将十七岁》 ,则让郑家明想起了自己少年时的心事,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怀念。
下半场,纳粹阴影笼罩下来。当冯·特拉普上校在音乐节上,抱着吉他,深情而坚毅地唱起 《Edelweiss》(雪绒花) 时,那熟悉的、充满家国情怀的旋律在剧场中回荡。许多观众,包括他们附近的一些华侨模样的观众,眼中都闪烁着感动的泪光。郑家明深受触动,这首歌在他听来,已不只是一首情歌,更是一种对故土和自由精神的坚守。
最终,冯·特拉普一家在修道院修女的帮助下,成功翻越阿尔卑斯山,奔向自由。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演员们一次次谢幕,当《do-Re-mi》的旋律再次响起时,不少观众跟着节奏轻轻拍手,甚至有人小声跟唱,整个剧院沉浸在一种温暖而激动的氛围中。
散场时,随着人潮走出剧院,李文斌还在兴奋地比划着《孤独的牧羊人》里那段有趣的木偶戏表演。郑家明则比较沉默,似乎还沉浸在剧情带来的关于“勇气”、“家庭”与“自由”的思考中。他最后对林彦说:“这确实是一部杰作,音乐和故事都很有力量。”
林彦看着周围意犹未尽的观众,以及远处时代广场依旧不灭的璀璨灯火,感受着这部经典音乐剧跨越时空的魅力。它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如同一条暖流,在这微凉的纽约秋夜,悄然流淌。
喜欢我的修炼人生:从得到空间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的修炼人生:从得到空间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