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里地,骑自行车也就一个多小时,这还是车上坐着老婆孩子,要是余庆林自己骑的的话,也四五十分钟。
“唉呀,陈大夫你们回来了?”
“张大娘,你这是刚买菜回来啊?”清妍她们刚到家,就碰见从远处走过来的张大娘。
“嗯呐,现在也没啥菜,白菜都蔫巴了,土豆子也长芽子了,都不知道吃啥好了。”
春天正是秋黄不接的时候,真没啥吃的。
“张大娘,我家庆林采的野菜,给你抓一把,换个口味。”
清妍从背筐里抓了一大把野菜,塞到张大娘的菜篮子里。
“唉呀,这咋好意思,你这孩子也太实诚了,咋抓了这老多。
不过,现在山上的野菜都这么大了吗?”
张大娘家也有亲戚在农村,前两天给送的野菜可没这么绿,这么大。
“这是向阳的山坡上长得,其他地方才出,没这么大。”
余庆林熟悉大山,哪里有啥他门清。采野菜的窝子,采蘑菇的窝子,采野果,药材,坚果的窝子,清妍还跟着去过几个呢。
“陈大夫,我跟你说,现在街上不抓投机倒把了的。要是野菜多,可以多采点拿过来卖,价格不能便宜了。”
张大娘退休了,以前是供销社的售货员,现在在家干干家务,做做饭。她大儿子是公安,整天忙的不见人影。老伴还没退休,儿媳妇工作也忙,还有两个孙子在上学,一天也挺忙。
“是吗,我还真没注意。主要是村里要春耕了,我家庆林要上工,没时间呢。”
“那还挺可惜的。”
张大娘家里不缺钱,有钱没东西也没招啊。
“妈妈,我饿了。”
衡衡在院子里喊妈妈,清妍赶紧和张大娘说拜拜,进院了。
“你和张大娘说啥呢,说的这么起兴。”
“张大娘说副食品店没啥菜,一天不知道吃啥。看我给她的野菜新鲜,还说让你多采点拿过来卖,指定能卖个好价钱。”
清妍说完进屋准备做饭了,余庆林却把这话听进去了。
山上的野菜陆续能采到六七月份,而小园的菜最快也要七月份能下来,这两个月,真能卖不少菜。
现在新鲜的菜紧缺,价格不能便宜,一斤一毛钱也有人买。等野菜多了,可以适当的降价。一天卖一百斤,还能卖十块钱呢。
一个月不多卖,卖上十五天,那就是一百五十块钱,快赶上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了。
余庆林越想越激动,他的猪羔子离长大卖钱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呢,这段时间,他得想点其他招。卖野菜这个事就不错,就是辛苦一点。
他的那个窝子,现在还有不少菜,能菜个千八百斤。起早把野菜采回来,驮到县里卖掉,再回去上工,也就耽误一会。大不了他少要点工分,以前也不是没干过。
心里打定主意,余庆林进屋和清妍商量这事。
“卖野菜?”
清妍没想到,张大娘随口说的话,她没在意,余庆林倒是上心了。
“嗯,现在家家都缺菜吃,山上的野菜能陆续采两个月,能卖不少钱。”
这是真的,这边小园的茄子豆角得七月份能下来。
“庆林,你要上工,还要养猪,再采野菜卖的话会不会太累了?”
“没事,我打算起早去采野菜,赶要到了县城卖掉,再回去上工。”
余庆林算了一下,时间还挺宽裕。
“上工迟到,爹会不会不高兴啊?”
“管不了那么多了,以前我也不是没迟到过。我就盼着早点分田到户,我可以随便安排时间。”
清妍想起余庆林之前的名声,突然笑了。
“呵呵……”
“咋了,你笑啥?”
“我想起刚来下乡的时候,老知青说的话。”
余庆林有点没反应过来,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己媳妇。
“他们说,二道沟大队的余庆林是个二流子,离着远一点。”
没想到,当年别人口中的二流子成了她的丈夫,孩子的爸爸。
提起自己以前的名号,余庆林也乐了。
“媳妇,吃完饭我就回去了。我明早上山看看,那片山头野菜不少,现在最多的的是荠荠菜。
还有一片刺老芽,再有个三五天也能掰了。”
清妍看出来了,余庆林同志现在满脑子都是野菜,卖野菜挣钱。
“你悠着点,不要觉得自己年轻就可劲造,等年纪大了,各种老年病就该找上门了。”
余庆林五一年生人,还没到三十岁。
“知道了,我不会逞能的。”
余庆林知道清妍是心疼她,他也心疼他媳妇。如果没和自己结婚生孩子,他媳妇现在应该坐在大学的课堂上,而不是窝在小县城的医院里。
所以,他要多挣钱,改善家里的条件。别人有的,他媳妇也要有。
吃完晚饭,余庆林骑着自行车回二道沟大队了。
清妍把门锁好,带着孩子在屋里看书,画画。
回到二道沟,余庆林先去后院看猪羔子。
“爷,你咋没进屋,天都黑了。”
“我过来看看,这么多猪羔子,有点不放心。”
老爷子觉得他孙子有本事,一下子养这么多猪。
“没啥事,有大黑看着呢。”
余庆林扶着他爷进屋,想着过几天,把后院拉根电线,安上灯泡。
“爷,奶,太晚了,你们睡吧。明早上我起早煮煮食,煮好了我就上山采野菜。
等猪食凉了,爷帮我喂猪。”
余庆林计划四点就起来煮猪食,半个小时就能煮好,四点半上山。那片山头不远,半个小时就能到地方,一个多小时采完菜直接往县城去。
对了,他得把家里的秤找出来,明天带着。
“还要采野菜,今天采的都吃没了?”
“没有,县里现在没有啥菜,我采了野菜拿去县里卖。”
这事余庆林没打算瞒着爷爷奶奶。
“这不是投机倒把吗,被抓到咋整?”
老太太有点害怕。
“爷奶,现在不抓投机倒把了,报纸上都说了,可以个体经营。”
余庆林现在经常看报纸,了解的比较多。
“不抓就行,明早奶起来给你做饭,你得吃饱了再上山,可不能亏了身体。”
老太太觉少,早上醒的早。
“奶,我回来再吃也行。”
“不行,必须吃完饭再上山。”
奶奶坚持,余庆林就由着她了。
“能赶回来上工吗,你爹晚上在大喇叭通知了,明天开始种地了。”
余爷爷没觉得庆林去卖野菜有啥不对,又不犯法。
“爷,我打算少挣点工分。我跟你说,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分产到户了,吃大锅饭的日子要结束了。”
“真的,咱们能分到田了?”
“嗯,也就这几年。”
老爷子高兴了,土地是农民的根,有地就有希望。
余庆林还要早起,没说太多,就回屋睡觉了。
明天,他要开始挣钱了。
喜欢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