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时候,清妍回了一次村里。
“清妍啊,肚子咋样,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余奶奶无意间知道清妍怀孕了,担心的够呛。
“奶奶,已经没事了,孩子现在很好,我也挺好的。怕你们担心,就没和你们说。
奶奶,你看,这是我给你和我爷织的毛坎肩。立秋以后早晚凉了,穿棉坎肩有点热,毛坎肩正好。
给我爷织的是黑色的,给你的是深红色的,看看,好看不?”
清妍知道奶奶是真的担心她,赶紧转移话题。
“我这么大岁数了还穿红色会不会被人说老不正经的啊?我成亲的时候都没穿上红衣服,就扎了一个红头绳。”
老太太嘴上说着害怕被人说老不正经,手却不由自主的摩挲着这件红色的衣服,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奶奶,这不是艳红色,你穿着正合适。再说了,我奶年轻的时候是个大美人,老了也是个老美人。爷,你说是不是?”
论起插科打诨,谁能比得过余庆林。
“嗯,你奶好看。老婆子啊,穿吧,把年轻时的遗憾弥补上。”
余爷爷笑得眼里有泪,老伴跟着他没享着啥福。
她是他的童养媳,从小没有父母,被他娘捡回来养的。长大以后,两人成亲,也是简单的办一下,没有什么排场。
动荡的年代,生儿育女,为了活着啥苦都吃过,啥罪都遭过。没想到老了老了,他们还能享孙子孙媳妇的福,过得比同龄人好多了。
“那我穿出去了,到村里走一圈,让她们看看,我家孙媳妇给我织的新衣服,红色的。”
老太太说着,就回屋换衣服去了。
清妍看看外面的大太阳,虽然立秋了,但是秋老虎还是挺厉害的,尤其现在快中午了。
“奶奶这样会不会中暑?”
“没事,一会显摆完了就回来了。”
余庆林太了解他奶奶了,她就想让村里人知道知道,她孙子,孙媳妇好着呢,才不是她们说的那样。
没一会,老太太出来了。
换了一条新裤子,上衣是清妍今年给做的灰色的衬衫,套上红色的毛坎肩还挺时尚。
“咋样?”
“奶,太好看了,都赶上以前大户人家的老封君了!”
“净扯淡,逗我开心呢?”
余奶奶拍了余庆林胳膊一下,嘴角的笑容却是真实的。
“太奶奶,我和妹妹给你前头开路,咱们走!”
“好,出发。”
一老两小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清妍想去看看红姐,她没几个月就生了。
“余婶子,你这是吃席去啊,咋穿的这么带劲?”
“不吃席,清妍回来了,给我和老头子新织的毛坎肩,我这不是穿着试试,合不合身吗?”
“还是庆林两口子孝顺,这一年婶子的新衣服都不断啊!”
“那是,我家庆林两口子孝顺的很啊,不让买都不干!”
清妍没在跟前,不然都得被奶奶凡尔赛的发言弄的不好意思。
大队部门口,余奶奶占据c位,被一群人围着,满脸骄傲。
衡衡和绾绾跟着孩子们在大队部的院子里躲猫猫,老太太时不时的看一眼孩子。
“老余,你家婶子这身子骨是真利索,精神头一年比一年好啊!”
李会计比余队长大几岁,他爹前几年就没了,他娘比余家婶子没大几岁,但是身体差远了,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窝在炕上。
“庆林老口子照顾的好,吃的好,穿的好,心情好。”
孝顺老人这点,余队长不得不承认他赶不上庆林。
“你家庆林挺能干,养了十头猪,个个膘肥体壮的,年底能出一笔好钱。
唉,如果真像庆林说的,以后分产到户,大伙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李会计家也有好几个儿女,过得不好不坏的。
“谁知道呢,真能分产到户,咱们也省心了。”
余队长也想分田啊,到时候大伙积极性高了,家家有余粮,他们也不用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要救济粮了。
他们二道沟大队算是不错的,这几年几乎不用救济粮了,都能混个饱饭。
余奶奶还在大队部门口唠嗑,顺带看着孩子。
清妍拎着两包桃酥去了后院杨家,红姐在家缝衣服呢。
“红姐,这是给壮壮做新衣服呢?”
“清妍,你啥时候回来的?快坐下,我给你洗两个李子,今年的晚李子可甜了。”
红姐站起来,要去园子里摘李子。
“我也去看看,我家院子里的果树啥也没有了。”
“我家这棵是晚李子,别的也没了。”
红姐拿着盔子,挑着红的李子往下摘。
“红姐,摘几个尝尝就得了,吃多了胃疼。”
清妍也摘了两个,这李子个头真不小。
“你尝尝,酸甜酸甜的。”
红姐洗完李子,让清妍吃。
“嗯,真好吃!”
清妍吃了两个,多了就不行了。
“壮壮九月份也上一年级了,到时候咋送啊?”
“队里说到时候队里出马车,有孩子的人家出人,挨家轮流送。”
二道沟距离学校六七里路,以前都是孩子们结伴走着去。这两年,恢复高考之后,大伙对学习比较重视了。孩子到了年纪就送去上学,不像以前,都八九岁了才去学校,认识几个字就拉倒了。
孩子年纪越来越小,走路上学有点太费劲了,尤其冬天,那大雪壳子一踹多老深。
“那挺好的,六七里路马车跑起来也快,到时候给孩子穿得厚一点。”
“我也这样想的,这不是给壮壮做一套新衣服开学穿。
衡衡也要上学的吧,离家远吗?”
“也上,他生日虽然小点,但是个头长的大,他自己也想去。说是在托儿所呆够了,没意思。”
衡衡的原话是托儿所的小朋友太幼稚,整天哭唧唧的。
也不知道他听谁说的这个词,还幼稚,好像他多大似的。
“衡衡就好了,在县里上学。县里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比这边强很多,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红姐心里还是有些落差的,她自己比清妍差了一步,她的孩子也比清妍的孩子差一步,可能不止一步。
清妍也不知道怎么安慰红姐,这就是现实啊!
八九十年代,没有城镇户口,借读费好像不便宜,具体情况她真不清楚。
“红姐,我给你诊诊脉吧。”
清妍转移了话题,她这次过来,也是想帮着红姐看看她的身体情况。
“行,麻烦你了。”
红姐也没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红姐,最近休息不好吧?”
“嗯,孩子要上学了,有点上火,晚上总醒。”
红姐怀孕快七个月了,最近孩子顶着肚子,又忙着给壮壮准备上学的东西,情绪有点不稳定。
“没啥大事,自己调整一下情绪,孕后期要注意一些。”
“嗯,我知道了,等壮壮开学就好了。”
红姐也知道胡思乱想对她不好,有时候控制不住。
清妍又待了一会,该做午饭了,她要回家了。
“清妍,给衡衡和绾绾摘点李子,让他们尝尝。”
清妍没客人,她来的时候拿了桃酥,要是自己不要李子,红姐估计会不得劲。
有时候,朋友之间的生疏就是从产生差距开始的。
喜欢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