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二的风带着暖意掠过云深不知处,魏无羡和蓝忘机推着小车,将刚从集市买回来的6棵梨树苗往后山运。树苗枝干健壮,芽点饱满,品种是系统推荐的“翠冠梨”——面板上标注着“早熟品种,果皮翠绿,果肉脆甜,适合云深不知处气候,盛产期亩产可达3000斤”。
“宿主请注意,梨树苗移栽前需修剪破损根系,保留主根与3-4条健壮侧根,浸泡生根水20分钟,可提升成活率至95%以上。”系统的提示音随着脚步轻响,面板上弹出“移栽步骤图”,红色箭头清晰标注出根系修剪的位置和生根水的配比,“种植坑需提前挖好,深度80厘米,宽度60厘米,底部铺20厘米厚的腐熟秸秆,增强土壤透气性。”
两人先将梨树苗放在临时苗床旁,按照系统提示调配生根水——1升清水混合5毫升萘乙酸,搅拌均匀后将树苗根系浸入其中。蓝忘机则拿着铁锹,在桃林东侧的空地上开挖种植坑,每两个坑间距3米,确保梨树长大后有足够的通风和采光空间。魏无羡蹲在一旁帮忙整理秸秆,将晒干的玉米秸秆铺在坑底,再盖上一层薄土,防止根系直接接触秸秆发酵灼伤。
“蓝湛,你看这棵树苗的芽点,是不是比其他的更饱满?”魏无羡举起一棵浸泡好的梨树苗,指着枝干顶端的红褐色芽点,眼中满是期待,“系统说这种芽点今年就能抽新枝,三年后就能结果,到时候咱们就能吃自己种的梨了。”
蓝忘机凑过来细看,点头笑道:“确实健壮,移栽时注意保持根系舒展,别窝根。”他接过树苗,小心放入种植坑中央,调整好垂直度后,让魏无羡往坑里填土——两人配合默契,一人扶苗,一人分层填土压实,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
蓝思追带着弟子们也赶来帮忙,有的负责运送树苗,有的帮忙浇水,有的则在种植坑周围堆起小土埂,方便后续灌溉。系统面板上的“移栽进度”实时更新,从“1\/6”跳到“4\/6”,还贴心提示:“移栽后需浇透定根水,直至水分从坑底渗出;可在树苗基部覆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根系生长。”
魏无羡按照提示,提着水桶给每棵梨树苗浇下定根水,看着水流缓缓渗入土壤,滋润着根系。蓝忘机则将提前准备好的地膜铺开,围绕树苗基部覆盖,用土块压实边缘,防止风吹起。“地膜还能抑制杂草生长,省得日后除草麻烦。”蓝忘机解释道,眼底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正午时分,6棵梨树苗全部移栽完毕。整齐的梨树林与东侧的桃林相望,枝干上系着蓝忘机准备的红绳,在阳光下格外显眼。魏无羡坐在田埂上,看着新栽的梨树苗在春风中挺立,心中满是成就感:“等秋天的时候,咱们在梨树林和桃树林之间搭个木廊,种上紫藤花,夏天就能在廊下乘凉,秋天就能赏果。”
“好,到时候我来设计木廊的样式,系统说紫藤花适合缠绕生长,种在廊柱旁正好。”蓝忘机笑着回应,递过一块温热的糕点,“忙活了一上午,先歇会儿,下午咱们还要去菜地种春萝卜。”
午后的阳光渐暖,众人来到菜地,按照系统提示的“春萝卜播种密度”,将种子均匀撒在翻整好的菜畦里,再用小铲子轻轻覆土——厚度刚好1厘米,既能保护种子,又不影响发芽。系统面板上的“播种监测”显示“春萝卜发芽率预计90%,7-10天可出苗,出苗后需及时间苗,保证株距5厘米”。
夕阳西下时,众人收拾好工具返回。路过新栽的梨树林,魏无羡忍不住驻足,伸手轻轻触碰树苗的枝干,仿佛已看到三年后满树硕果的景象。系统面板上的“时光相册”自动拍下这一幕——新栽的梨树苗在暮色中挺立,菜地里的种子孕育着新生,两人并肩而行的身影被夕阳拉长,满是岁月静好。
“宿主请注意,‘梨树苗移栽’‘春萝卜播种’已同步至‘年度新程’日志,后续将定期推送生长监测报告;愿今日栽下的梨苗,能在未来的岁月里茁壮成长,结出满枝甘甜,也愿您与知己的相伴时光,如这新启的梨园般,续写更多温暖篇章。”系统的提示音带着最后的温柔,面板缓缓暗下。
魏无羡握紧蓝忘机的手,感受着身边人的温度,心中满是期待。他知道,新的耕耘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无数个充满希望的日子在等着他们,但只要有蓝忘机在侧,有系统陪伴,定能在这片土地上,种出满庭芬芳,也种出岁岁无忧的幸福余生。
喜欢魏无羡系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魏无羡系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