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的春节,脚步似乎比往年都迈得更急切些。刚进腊月二十,东源镇的大街小巷就已经被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年味儿包裹了。
新修的水泥路两旁,早早挂起了大红灯笼;整齐划一的三层小楼门前,贴春联、挂福字的人家比比皆是;空气中除了惯常的炊烟和饭菜香,更多了几分炸油条、油果、熬糖稀的甜腻气息。
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棉袄,揣着难得不限量的鞭炮,在巷子里追逐嬉闹,那清脆的笑声和零星的炮仗声,成了这新年乐章里最活泼的音符。
这不同寻常的热闹和富足,很快吸引了外界的目光。腊月二十二刚过,几辆挂着省城和地区牌照的吉普车就开进了东源镇。省报的记者老林,在县委宣传部干事的陪同下,扛着相机,拿着笔记本,开始了他的走访。
“老乡,今年这年货办得挺丰盛啊!”老林笑着跟正在门口宰杀年猪的王老栓打招呼,镜头对准了那肥硕的半扇猪肉和挂在竹竿上的香肠、腊肉。
王老栓用围裙擦擦手,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和自豪:“记者同志,托政策的福,托咱们集体的福!今年光分红就这个数!”他伸出两根手指,“往年想都不敢想!割肉?割个三五斤顶天了!你看现在,自家养的猪,管够!”
老林又随机走进几户人家,看到的是米缸面缸满溢,柜子里挂着新衣,桌上摆着糖果瓜子,甚至有些条件更好的人家,屋里已经摆上了东源镇自己生产的落地电风扇,虽然天冷用不上,但那亮锃锃的外壳,无疑是最直观的富裕宣言。
“变化太大了!”老林感慨地对陪同的镇干部说,“我几年前也来过这一带,那时候还是土坯房,村民脸上是菜色。现在……这简直是两个世界!你们东源,真是放了一颗大卫星!”
几乎与记者同期抵达的,还有周边几个贫困县的考察团。他们看着东源镇宽阔的马路、林立的厂房、整齐的住宅,以及村民们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自信,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羡慕,有震撼,也有急于取经的迫切。
“张书记,你们这发展速度,坐火箭啊!”一个来自山区县的县长握着张九烨的手,用力摇晃,“能不能给我们传授传授经验?我们那儿的百姓,还在为温饱发愁呢!”
张九烨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安排参观,介绍经验,但他心里清楚,东源的模式有其特殊性和先发优势,简单复制未必能成功,关键还是思路和决心。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也是东源联合生产指挥部一年一度的“尾牙宴”。今年的宴席,规模空前,直接在新建的镇小学操场上摆开了两百多桌!所有为集体产业做出贡献的干部、技术人员、优秀工人、老社员代表都被邀请参加。
操场上空拉起了电灯,照得如同白昼。桌子上,鸡鸭鱼肉自不必说,象征“年年有余”的大鲤鱼、“团团圆圆”的肉丸子、“红红火火”的红烧肉、“展翅高飞”的炖全鸡……一道道硬菜流水般端上来,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垂涎的香气。自家酿的米酒、新买的瓶装酒管够,人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直冲云霄。
宴会的高潮是抽奖环节。奖品不再是往年的毛巾、肥皂,而是实实在在的“大件”——五十台崭新的东源牌电风扇、二十辆永久牌自行车、十台上海牌缝纫机,甚至还有两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当张九烨和孙镇长等人轮流从抽奖箱里念出中奖号码时,现场的气氛一次次被引爆。
“是我!是我中了电视机!”一个年轻小伙激动得跳上了凳子,挥舞着胳膊,脸涨得通红。
“哈哈哈,俺家也有电风扇了!”
“自行车!俺就想要辆自行车!”
中奖的欢天喜地,没中奖的也跟着起哄、叫好,气氛热烈到了极点。这不仅仅是奖品,更是集体实力和成员福祉最直观的体现。
这个年关,东源镇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婚宴特别多!从腊月二十开始,几乎天天都能听到迎亲的唢呐声和鞭炮声。镇上的小伙子、大姑娘,如今成了方圆百里最抢手的“香饽饽”。山南山北的姑娘,都托媒人想办法往东源嫁;外村的小伙,也以能娶到东源的姑娘为荣。原因无他,只要成了东源的媳妇或女婿,就意味着直接跨入了“万元户”的行列,意味着能住上亮堂的楼房,过上富足的生活。
这可忙坏了作为东源村书记和东源乡生产指挥处话事人的张九烨。今天这家娶媳妇,明天那家嫁女儿,几乎都希望能请动他去坐坐,撑撑场面。
张九烨实在分身乏术,很多时候,只能让李秀娟带着厚厚的礼金代表他去一趟。
“九烨书记,您要是有空,明天我儿子结婚,务必要来喝杯喜酒啊!”几乎每天,他都收到这样的邀请。
“老哥,实在对不住,明天县里考察团还在,实在走不开。心意一定送到,祝孩子们白头偕老!”张九烨只能一遍遍歉意地解释,心里却是高兴的。这“幸福的烦恼”,正是地方兴旺、人心凝聚的最好证明。
就在这一片喜庆祥和之中,县财政局和税务局的初步统计报告也送到了张九烨和孙镇长的案头。看着上面的数字,连早已见惯大场面的张九烨,也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老孙,你看,去年咱们东源镇,光是工业生产这一块,上缴的税收就接近……一个亿!”张九烨指着报表上的数字,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孙镇长凑过来看了一眼,眼睛瞪得溜圆,随即猛地一拍大腿:“我的个乖乖!一个亿!咱们宁河县……不,咱们地区,有几个乡镇能交一个亿的税?这下,看谁还敢说咱们是瞎折腾!”
这笔巨额的税收,不仅是东源镇强大经济实力的体现,更为新县城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血液。
张九烨和孙镇长信步走到镇外的高处,眺望对面山谷口那片巨大的工地。经过近一年的奋战,新县城的核心建筑——县委县政府大楼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外墙装修接近尾声,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气势恢宏。
围绕大楼规划的各个局委办公楼、文化馆、图书馆等建筑也大多封顶。
“听说,过了年,三月份,县里各机关就要开始陆续搬迁了。”孙镇长指着那片建筑群,语气充满期待,“家属院和干部公寓建得也快,标准真不低!听说单身干部直接分公寓使用权,结了婚就能分一百二十平米的产权房!级别高的,还有一百六、一百八甚至两百平米的大平层!这下,大家可真是有一股子干劲了!”
张九烨点点头,望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心中豪情万丈。
旧年将去,新岁即来。东源镇,不,即将诞生的新宁河县城,正以无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所有的辛苦、所有的争议,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沉甸甸的收获和继续前进的无穷动力。这个年,注定是一个丰收年,一个充满希望的年。
喜欢重生七零:开局就喜当爹?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七零:开局就喜当爹?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